哈尔滨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市的汉语方言
哈尔滨话是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使用的汉语方言,属官话北方官话哈肇片哈肇小片(根据《汉语官话方言研究》)或东北官话哈阜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
哈尔滨话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母语使用人数 | — |
语系 |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无 |
管理机构 | 无 |
语言代码 | |
ISO 639-1 | zh |
ISO 639-2 | chi (B) zho (T) |
ISO 639-3 | cmn |
音系
声母
哈尔滨话有22个声母:
双唇 唇齿 齿龈 卷舌 龈颚 软腭 声门 鼻音 /m/ /n/ 塞音 清不送气 /p/ /t/ /k/ Ø 清送气 /pʰ/ /tʰ/ /kʰ/ 擦音 清 /f/ /s/ /ʂ/ /ɕ/ /x/ 浊 /ʐ/ 塞擦音 清不送气 /t͡s/ /ʈ͡ʂ/ /t͡ɕ/ 清送气 /t͡sʰ/ /ʈ͡ʂʰ/ /t͡ɕʰ/ 边近音 /l/
韵母
不包括儿化韵,哈尔滨话有38个基本韵母:
开口呼 /ɿ/ /ʅ/ /ɚ/ /a/ /ɤ/ /ɛ/ /ai/ /ei/ /au/ /ou/ /an/ /ən/ /aŋ/ /əŋ/ 合口呼 /u/ /ua/ /uo/ /uai/ /uei/ /uan/ /uən/ /uaŋ/ /uəŋ/ /uŋ/ 齐齿呼 /i/ /ia/ /iɛ/ /iau/ /iou/ /ian/ /in/ /iaŋ/ /iŋ/ 撮口呼 /y/ /yɛ/ /yan/ /yn/ /yŋ/
声调
哈尔滨话有4个声调,不计轻声:
与普通话的异同
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方言中,哈尔滨方言与北京方言最为接近(《哈尔滨方言词典》),语音系统大同小异,声调调值相近,词汇和语法也相差不大。但与北京方言比较,哈尔滨话仍然有一些不同之处:
- 哈尔滨话虽然舌尖前声母 /ʦ, ʦʰ, s/ 和舌尖后声母 /ʈ͡ʂ, ʈ͡ʂʰ, ʂ/ 和北京话一样是不同的音位,但有些字的归类与北京话不同。如:
暂 篡窜 债宅斋寨锥坠窄桌啄琢缀轧(~钢)骤 炊戳垂拆差(出~)柴 水税晒 北京 /ʦ-/ /ʦʰ-/ /ʈ͡ʂ-/ /ʈ͡ʂʰ-/ /ʂ-/ 哈尔滨 /ʈ͡ʂ-/ /ʈ͡ʂʰ-/ /ʦ-/ /ʦʰ-/ /s-/
- 北京话的 /ʐ/ 声母字,哈尔滨话读 /ʐ, j, l/ 三个声母,分别如:/ʐ/(日惹热入)、/j/(人仁壬忍认刃韧纫妊饶仍然燃染肉容溶熔戎绒荣茸融)、/l/(乳锐扔)。
- 有些字的声母送气与否不同,如:
庇痹哺捕胞 琶泊泼(活~)拼(~盘儿) 朵堤提(~防)蒂 撞拯贮 歼浸 券瞿渠 北京 /p-/ /pʰ-/ /t-/ /ʈ͡ʂ-/ /ʨ-/ /ʨʰ-/ 哈尔滨 /pʰ-/ /p-/ /tʰ-/ /ʈ͡ʂʰ-/ /ʨʰ-/ /ʨ-/
- 哈尔滨话无单元音韵母 /o/,北京话的 /po, pʰo, mo, fo/,在哈尔滨为 /pɤ, pʰɤ, mɤ, fɤ/。北京话的儿化韵 /oɻ/,在哈尔滨为 /ɤɻ/。
- “鸾暖卵乱”(泥来母,山摄合口一等,桓缓换韵),在北京话中今读合口呼 /uan/,哈尔滨话中读开口呼 /an/。
- “农脓”(泥母,通摄合口一等,冬韵)和“浓”(泥母,通摄合口三等,锺韵),北京话读 /uŋ/ 韵,哈尔滨话读 /əŋ/ 韵。
- 宕江曾梗等摄的一些入声字今读音不同,如:
略爵雀虐约跃;觉岳岳乐(音~)学 若弱 啬;迫魄陌泽;责 北京 /-yɛ/ /-uo/ /-ɤ/ 哈尔滨 /-iau/ /-iau/ /-ai/
- 一些字的调类归属在北京话和哈尔滨话中不同。
- 哈尔滨话中有一些不存在于北京话中的俄语借词,如:“马神” /ma213-21 ʂən24/,指“缝纫机”,源自俄语 маши́на(“机器”)。哈尔滨话中的笆篱子(监狱)、韦德罗(水桶)、布拉吉(连衣裙)和八杂市(市场)分别来自于俄语的полиция、ведро、платье和базар。
- 普通话中并入阳上的阴入字在哈尔滨话中并入上声。如:国、结、觉(动词)、刮、仆、革、福、腹、得、职、质 ,以上例字哈尔滨话中均读上声,北京话读阳平。
词汇
哈尔滨话的特征性词汇:
- 咋 /ʦa213/:怎,怎么
- 咋的 /ʦa213-21 ti53/:怎么样
- 咋的 /ʦa213 di0/:怎么
- 啥 /ʂa24/:什么
- 旮儿 /kaɻ44/:附在“这、那、哪”后表地点;量词,段、块
- 旮嗒 /ka44 da0/:附在“这、那、哪”后表地点
- 整 /ʈ͡ʂəŋ213/:搞、弄
- 搁 /kɤ213/:从、自
- 熊 /ɕyŋ24/:斥责、欺侮;逼迫、勒索;懦弱,无能;坏、垮
- 理(勒) /lei44/:理睬、搭理
等等。
参考文献
- 尹世超 《哈尔滨方言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之一).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ISBN 978753433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