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可视化编辑器
中文维基百科启用VisualEditor
4月25日起中文维基百科将启用VisualEditor(可视化编辑器)。届时页面上将有“编辑”按钮,使用VisualEditor,以及编辑源代码,使用默认编辑器。待撰页面:Wikipedia:VisualEditor. --Ben.mq 2013年4月22日 (一) 17:29 (UTC)
- 根据我在英文维基的体验,所谓“可视化编辑器”真的很麻烦,恐怕又要重新适应。好在用户还可以选择右上的“编辑源代码”选项以使用原始编辑选项。Super Wang 2013年4月23日 (二) 11:09 (UTC)
- 有人知道想隐藏可视化编辑器那个按钮css怎么写么...--lavixcanvas M T C 2013年4月23日 (二) 13:51 (UTC)
- 参数设置里关闭。--Ben.mq 2013年4月23日 (二) 14:57 (UTC)
- 原来是opt-in的(见↓) 英文维基一直开着还以为改成默认启用了 还觉得奇怪--lavixcanvas M T C 2013年4月23日 (二) 15:00 (UTC)
- 又来看了一眼原来不是shizhao通知的。印象中以前就shizhao爱做这种事。Liangent(留言) 2013年4月23日 (二) 16:28 (UTC)
- 原来是opt-in的(见↓) 英文维基一直开着还以为改成默认启用了 还觉得奇怪--lavixcanvas M T C 2013年4月23日 (二) 15:00 (UTC)
- 参数设置里关闭。--Ben.mq 2013年4月23日 (二) 14:57 (UTC)
shizhao把“opt-in”翻译没了。Liangent(留言) 2013年4月23日 (二) 14:48 (UTC)- 剛剛在英文那邊試用了一下果然不是很好用... 不支援del標籤、編輯連結時都會變成Undefined... tntchn 對話 · 貢獻 2013年4月23日 (二) 17:34 (UTC)
- 确实,编辑链接这个最基本的功能全都是“undefined”是闹哪样呀--小烈 (找我?) 2013年4月24日 (三) 10:23 (UTC)
- I've never seen this. If it keeps appearing for you, file a bug (with exact steps to reproduce and your browser info) in bugzilla. Liangent(留言) 2013年4月24日 (三) 11:59 (UTC)
- 确实,编辑链接这个最基本的功能全都是“undefined”是闹哪样呀--小烈 (找我?) 2013年4月24日 (三) 10:23 (UTC)
- 剛剛在英文那邊試用了一下果然不是很好用... 不支援del標籤、編輯連結時都會變成Undefined... tntchn 對話 · 貢獻 2013年4月23日 (二) 17:34 (UTC)
- 有人知道想隐藏可视化编辑器那个按钮css怎么写么...--lavixcanvas M T C 2013年4月23日 (二) 13:51 (UTC)
- 今天已經4月25日了。-哆啦A夢220‧284 2013年4月25日 (四) 09:42 (UTC)
- 虽然我不知道这次的情况,但之前通常会在在UTC的当日18时左右启用……Liangent(留言) 2013年4月25日 (四) 10:10 (UTC)
- 那要等明天了…-哆啦A夢220‧284 2013年4月25日 (四) 10:29 (UTC)
- 先别说功能,光这翻译就太烂了。。。--耶叶爷♥VC XC 2013年4月25日 (四) 23:26 (UTC)
- 結果啟用之後還是不能用…-哆啦A夢220‧284 2013年4月26日 (五) 05:18 (UTC)
- 先别说功能,光这翻译就太烂了。。。--耶叶爷♥VC XC 2013年4月25日 (四) 23:26 (UTC)
- 那要等明天了…-哆啦A夢220‧284 2013年4月25日 (四) 10:29 (UTC)
- 虽然我不知道这次的情况,但之前通常会在在UTC的当日18时左右启用……Liangent(留言) 2013年4月25日 (四) 10:10 (UTC)
- 我對於 VisualEditor(視覺化編輯器)已經期待很久了,在中文維基啟用後的第一時間有去測試過。雖然視覺化編輯器目前有不少問題,然而希望將來能成為新手的重要工具。--章安德魯(留言) 2013年4月27日 (六) 11:02 (UTC)
- 我已经开了,但是我发现点击“编辑源代码”时会跳出“Edit the source code of this page”,这个该怎么翻译?-- ──★── 2013年4月28日 (日) 16:13 (UTC)
- 测试了一下。功能并不强,似乎无法加模板?--Gqqnb(留言) 2013年5月1日 (三) 15:24 (UTC)
可視化編輯器
維基媒體將還是處於測試階段的可視化編輯器(VisualEditor,簡稱VE)硬推到英文WP上測試引起社群激烈不滿,可視化編輯器最大問題是不能分段編輯,而且非常容易破壞wiki代碼的格式,而且一旦是編輯大一點的條目就算是性能較好的平台電腦都會很容易令瀏覽器停滯超過10秒。由於基金會嵌入可視化編輯器時將原本的edit按鈕改為讀取可視化編輯器,而如果想用原本的wiki代碼編輯器就要將鼠標停留在edit上等待"edit source"的按鈕浮現,這讓使用沒有滑鼠的用家就只能按頁頂的edit source編輯整頁或自行修改url分段編輯,這一點令到英文WP社群自行開發了還原為可視化編輯器其納入前的條目格式的小工具,而且大受歡迎。VE開發團隊對社群回報的各種bug表象異常不積極甚至是不耐煩,最神奇的是眼見遍地黃金的VE,Jimbo老大站在VE一方極力為其護航。現在德文WP社群害怕遭到VE的毒手已經投票通過拒絕基金會對德文WP進行類似英文WP般的侵入性嵌入,可能是要於偏好設定開啟才在條目顯示可視化編輯器鏈接。-- 同舟(留言) 2013年7月31日 (三) 09:52 (UTC)
- WMF的技术团队一直就那德行,弄出来的东西最后还能毁在自己手里,看看lqt吧。lua算是能用,可版权问题也一直没解决。 --达师 - 270 - 456 2013年7月31日 (三) 10:00 (UTC)
- 好像lqt被Flow取代了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Tech News: 2013-30?lua版权问题是指与lua授权有冲突?我也觉得先不要急着把默认编辑改成可视化模式,把现在的编辑按钮的功能对调比较好。估计多语言书写转换要很久才支持吧。——Sakamotosan 2013年7月31日 (三) 11:26 (UTC)
- 现在VE对模板的可视化编辑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7月31日 (三) 11:43 (UTC)
- 模板參數的VE提示和說明要逐個手動輸入...自己對en:template:BS-map做過一次實在不想再做另一次,英文WP的模板數超過50萬個(雖然也不是全部模板需要提供VE數據),可以想像這是不怎麼有效率的工程。反而Wikia的VE可以自動偵測模板參數不用編者自己寫參數列表。-- 同舟(留言) 2013年7月31日 (三) 12:34 (UTC)
- 本來要自動偵測有甚麼參數就不是難事。-HW(論 獻 動員令) 2013年7月31日 (三) 12:49 (UTC)
- 这个模板呢?Liangent(留言) 2013年7月31日 (三) 12:58 (UTC)
- 囧rz...,例外。-HW(論 獻 動員令) 2013年7月31日 (三) 14:40 (UTC)
- 这个模板呢?Liangent(留言) 2013年7月31日 (三) 12:58 (UTC)
- 本來要自動偵測有甚麼參數就不是難事。-HW(論 獻 動員令) 2013年7月31日 (三) 12:49 (UTC)
- 模板參數的VE提示和說明要逐個手動輸入...自己對en:template:BS-map做過一次實在不想再做另一次,英文WP的模板數超過50萬個(雖然也不是全部模板需要提供VE數據),可以想像這是不怎麼有效率的工程。反而Wikia的VE可以自動偵測模板參數不用編者自己寫參數列表。-- 同舟(留言) 2013年7月31日 (三) 12:34 (UTC)
- 现在VE对模板的可视化编辑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7月31日 (三) 11:43 (UTC)
- 目前VE只在用户页和条目中启用,因此手工加templatedata,只要对在条目中和用户页中使用的模板加就可以了,那些meta template也没必要加--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7月31日 (三) 15:43 (UTC)
- 現階段我不贊成落templatedata的,因為手續有點繁複,而且不知道VE最後會不會像lqt胎死腹中,既然自動偵測模板參數不是什麼高難度技術,一動不如一靜,我對手工加templatedata的前景完全不樂觀。-- 同舟(留言) 2013年7月31日 (三) 22:32 (UTC)
- 侦测参数理论上不错,但第一如L大举例的嵌套命名参数,第二有些像infobox animanga多个不同名但赋值相等的参数,只有靠手工定义配置文件才比较好理解这些参数。我认为MW更应该提供良好的TD建立工具去辅助建立TD。lqt至少有其他mw站部署过,而且使用效果还可以,只是开发模式太三分钟热度罢了。——Sakamotosan 2013年8月1日 (四) 01:35 (UTC)
- lqt和VE的性质不同,VE好像至少是基金会的战略目标之一(提供可视化编辑器),不大可能随意弃坑(推倒重造倒有可能),而且建立TD的话,在VE编辑模板时会有提示。——Sakamotosan 2013年8月1日 (四) 05:08 (UTC)
- 我用Wikia的VE測試過PSTP模板的確是無法處理以參數生成新參數的情況(在代碼模式輸入“未”存在的參數去到VE再修改模板的輸入數據會消滅那些參數的),不過維基媒體與Wikia的VE模板工具有一點決定性不同是維基媒體允許增加“未”存在的參數,Wikia的就只能按偵測到的參數輸入數據,所以就算維基媒體的VE選擇使用自動偵測模板參數的方案,只要維持讓編者自行增加沒有TD描述的參數也不會影響使用。我覺得TD最大的功德就是提供手寫參數說明文,不過參數說明的寫作有較大限制例如不能建立內部鏈接和使用特定標點符號和附加類似斜體或粗體的格式等(還未考慮繁簡地區用字轉換的問題),不如讓編者直接去開模板說明頁。-- 同舟(留言) 2013年8月1日 (四) 06:07 (UTC)
- 因為TemplateData的內容根本不是wikitext。至於繁簡轉換,仍在處理中,所以中文版維基百科不會隨著最後一個階段部署VE。-HW(論 獻 動員令) 2013年8月1日 (四) 06:22 (UTC)
- 我用Wikia的VE測試過PSTP模板的確是無法處理以參數生成新參數的情況(在代碼模式輸入“未”存在的參數去到VE再修改模板的輸入數據會消滅那些參數的),不過維基媒體與Wikia的VE模板工具有一點決定性不同是維基媒體允許增加“未”存在的參數,Wikia的就只能按偵測到的參數輸入數據,所以就算維基媒體的VE選擇使用自動偵測模板參數的方案,只要維持讓編者自行增加沒有TD描述的參數也不會影響使用。我覺得TD最大的功德就是提供手寫參數說明文,不過參數說明的寫作有較大限制例如不能建立內部鏈接和使用特定標點符號和附加類似斜體或粗體的格式等(還未考慮繁簡地區用字轉換的問題),不如讓編者直接去開模板說明頁。-- 同舟(留言) 2013年8月1日 (四) 06:07 (UTC)
- 現階段我不贊成落templatedata的,因為手續有點繁複,而且不知道VE最後會不會像lqt胎死腹中,既然自動偵測模板參數不是什麼高難度技術,一動不如一靜,我對手工加templatedata的前景完全不樂觀。-- 同舟(留言) 2013年7月31日 (三) 22:32 (UTC)
- 目前VE只在用户页和条目中启用,因此手工加templatedata,只要对在条目中和用户页中使用的模板加就可以了,那些meta template也没必要加--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7月31日 (三) 15:43 (UTC)
妥協了:en:Wikipedia:VisualEditor/August 2013 update。-- 同舟(留言) 2013年8月2日 (五) 06:38 (UTC)
純粹確認目前視覺化編輯是怎麼樣的一個功能,外加後臺編輯系統顯示字體
盡量用最簡單的方式說明一下,7月開始所有編輯預設都是視覺化編輯,算是蠻大的變更,只是擔心有用戶會突然不習慣改成這種介面--核斯(留言) 2016年5月23日 (一) 06:23 (UTC) (~)補充後臺編輯系統,有 進階 特殊文字 說明 條目編輯 投票討論 引用,但投票讨论是以簡體字顯示,內部雖然都以圖標為主,但字體顯示全部都是簡體中字,沒有被轉換成傳統漢字,這問題一直沒被處理,引用那部分的字體也是,同名文献是什麼?只看得懂這是同名文,後面那個字是南方犬?--核斯(留言) 2016年5月23日 (一) 06:23 (UTC)
- 7月開始所有編輯預設都是視覺化編輯[來源請求],哪个人胆敢这么做?--Antigng(留言) 2016年5月23日 (一) 06:24 (UTC)
- 頁面最頂端有這段文字:【T51999 所有用戶預設啟用視覺化編輯器(可能在7月後)】--核斯(留言) 2016年5月23日 (一) 06:26 (UTC)
- 哦,原来如此,害得我白生了那么大的气。那个东西是老早以前加的,过时了。--Antigng(留言) 2016年5月23日 (一) 06:28 (UTC)
- 嚇了我一跳,看來是應該不會在7月就預設視覺化編輯了,鬆了一口氣。-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DC14討論於 2016年5月23日 (一) 07:22 (UTC)
- 視覺化編輯的問題會提出來是因為條目編輯已經開始在詢問要不要轉成視覺化編輯了,條目編輯時會跳出來,正式預設化不曉得是技術問題還是討論共識的問題。問之前才看到原來預定是打算7月,看幾位的反應應該是之前有這消息又被推翻,所以就時程未定了。這技術還不是很成熟吧?我也不熟這東西的開發狀況,畢竟只看過一次也不熟悉這是什麼東西。點進去連結看到的是英文介面,這個預設編輯介面如果是國際共通的狀況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應該到最後會有設定介面決定要採用什麼編輯介面吧?上面都猜的。總之大概知道狀況了--核斯(留言) 2016年5月23日 (一) 08:37 (UTC)
- 哦,原来如此,害得我白生了那么大的气。那个东西是老早以前加的,过时了。--Antigng(留言) 2016年5月23日 (一) 06:28 (UTC)
可视化编辑器的建议和bug反馈
- 加粗、倾斜之类的功能应该直接显示出来,不应藏在格式里面。模板之类的也是如此。
- 数学公式依然需要编辑代码,没有实现可视化(百度百科早已实现)。
- 表格不应该双击编辑,否则会很麻烦,新手容易不清楚怎么编辑表格,而且也会阻碍跨单元格甚至跨表格移动内容。
- 表格菜单为什么恒为向下,当位置靠近底部时应该菜单往上(在桌面随便点一下右键就知道了)?还有,为什么要点按钮才能显示菜单,不能直接对着内容点右键?
- 怎么找不到设置格式(尤其是表格格式的地方)?
- 为什么可视化编辑的表格在代码中永远都是一行一个单元格,内容再简略也不能产生
| 文字 || 文字 || 文字
这样的格式。 - 可视化编辑器不应该有那么多空行,也不需要增加“添加段落”按钮。
- 为什么编辑参考来源时不能自动填写引用日期(百度百科早已实现)?
- 提交编辑时右边的滚动框就会消失。如果网络出问题它还是显示“unknown error”,并且得关闭提交对话框重新点右上角的提交按钮才能重新提交?--SolidBlock(留言)因学习原因无法参加动员令 2016年8月12日 (五) 23:57 (UTC)
- 去mw:VisualEditor/Feedback反馈。
- 关于第三点,其实和excel表一样,单击选定格子,双击进入格子编辑。
- 关于第六点,其实是空行的预插入锚点吧。
- 关于第七点,templatedata的默认值应该允许输入一个wikicode来让其解释wikicode。这个需要一个设计方案,例如需不需要展开模板或者替换模板等。
- ——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8月13日 (六) 02:11 (UTC)
- 话说@Iokseng:为何要恢复WP:可视化编辑器/反馈呢,那帮WMF的人又不会再过来。--Liuxinyu970226(留言) 2016年8月14日 (日) 06:57 (UTC)
- ——错误报告,如果你看到这个请将其纠正至符合规范的格式——
- (BUG)经过(理论上)正确的流程配置的PARSOID无法对VE提供支持,其浏览器所反馈的信息为"docserver:404";
- 通过apt-get安装的PARSOID同样无法对VE提供支持,错误报告为"ERRORCURL7"。
- 用于安装和配置PARSOID及VE的说明可能不具备足够的(容错)清晰度,例如需要启用哪些模块。
- Windows Server 2016 已配置 IISNODE ,但仍旧无法进入VE编辑页面。
- 数据库程序为MYSQL,数据库格式为UTF8-G(全文忘了)-CI
- 无缓存(不包括PHP7自带的缓存功能)(IIS为WINCACHE)
- MEDIAWIKI版本为1.27.1
- WINDOWS SERVER 2016 Evaluation(IIS 10)(通过WPI安装PHP),Ubuntu 16.04 LTS(APACHE2),为运作环境,并且总是以虚拟机的形式运作,PHP7.0.9(7.0.8)为主要架构。
- 我不清楚这个问题是怎样发生的,不过我个人在IIS测试过程中使用了HOSTS将某个无法通过80端口访问且未定向至任何IP地址的域名定向到服务器。
- 这两个问题严重地延误了我的个人工作,我在这个问题所耗费的时间在一个星期内至少大于三十小时,我被迫使用其他程序替代(例如WORDPRESS,Discuz等),因为我不具备相应的基本计算机编程技能。当我意识到可能无法在WINDOWS上的IIS中运作(丢失文件,404错误)时,我被迫尝试接触UBUNTU(LINUX),并在其中安装程序。
- 2016年10月27日记录,在明年的四月我会再次尝试配置VE编辑器。我希望有人能够将这些信息发送到开发组。--42.202.199.39(留言) 2016年10月27日 (四) 01:42 (UTC)
- ——错误报告,如果你看到这个请将其纠正至符合规范的格式——
编辑请求
请求已处理
链接修改的那一部分,正确的做法是将链接末尾的 `&action=edit` 改为 `&veaction=edit` ,否则无法正常编辑.这里原文有错误,望核对. --PtrNull(留言) 2018年3月13日 (二) 14:47 (UTC)
- (?)疑問,“页面地址后方加上&veaction=edit”,页面地址指的是浏览页面的时候的网址,故并没有错啊。--Antigng(留言) 2018年3月13日 (二) 14:55 (UTC)
- clarify了一下,请看看。Bluedeck 2018年3月13日 (二) 15:00 (UTC)
想請問現在維基百科是否沒有視覺化編輯了?
有一天想要視覺化編輯,卻發現他沒有了。 --Wangyuan524(留言) 2020年3月4日 (三) 14:21 (UTC)
- 右上角的測試(偏好設定中的測試功能)還有視覺化編輯功能啊。只是該功能尚未支援對話頁面和其他命名空間。-- Matt Zhuang寫條目時,請尊重各地的中文使用者。 (按「此」留言) 2020年3月4日 (三) 14:30 (UTC)
- @Wangyuan524:如果是條目或用戶頁的話,請到Special:参数设置#mw-prefsection-betafeatures將「視覺化編輯」打勾。本來沒打勾也可視覺化編輯,一兩禮拜前似乎變成必須打勾才會出現按鈕。--Hjh474(留言) 2020年3月7日 (六) 06:33 (UTC)
Visual Editor的參考文獻自動擷取功能
Visual editor的參考文獻擷取功能對編輯者來說可以說是一大福音,但在使用上仍然有幾個用起來希望能改善的地方,不知道有沒有改進的機會:
在擷取新聞網站時會用成cite web,而不是cite news
經測試輸入新聞網址測試自動生成功能,結果如下:
<ref>{{Cite web|title=6/3新增364例本土、219例校正回歸 17人染疫病逝【直播】 {{!}} 生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url=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6035002.aspx|access-date=2021-06-03|work=www.cna.com.tw|language=zh-Hant-TW}}</ref>
預期傳回值為: <ref>{{Cite news|url=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6035002.aspx|title=6/3新增364例本土、219例校正回歸 17人染疫病逝|author=陳婕翎、張茗喧|publisher=中央通訊社|date=2021-06-03|accessdate=2021-06-03}}</ref>
- 这个可能需要更新或新开发针对该新闻网站的Zotero translator,参考mw:Citoid/Determining if a URL has a translator in Zotero,mw:citoid#Troubleshooting the citoid service和mw:Citoid/Creating Zotero translators--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6月4日 (五) 02:39 (UTC)
- @Shizhao:抱歉我是技術苦手,具體來說應該怎麼做呢?--Koala0090(留言) 2021年6月4日 (五) 07:45 (UTC)
- 很大可能就是要写一个专门用于该新闻网站的Zotero translator,然后提交到mediawiki开发者那边或Zotero开发者那边,然后等待/催促基金会这边更新。具体流程我没弄过不是很清楚,但上面我列出的链接中应该有讲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6月4日 (五) 12:44 (UTC)
書籍的ISBN輸入後,書名會自動代入chapter的位置而非title的位置,造成顯示錯誤
經測試輸入ISBN 9781259644030測試自動生成功能,結果如下:
<ref>{{Cite book|edition=20th edition|last2=Kasper|first6=Joseph|last5=Hauser|first5=Stephen L.|last4=Fauci|first4=Anthony S.|last3=Longo|first3=Dan L.|first2=Dennis L.|chapter=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last=Jameson|first=J. Larry|oclc=1029074059|isbn=978-1-259-64403-0|location=New York|date=2018|url=https://www.worldcat.org/oclc/1029074059|last6=Loscalzo}}</ref>
預期傳回值為: <ref>{{Cite book|edition=20th edition|first3=Dan L.|last6=Loscalzo|first6=Joseph|last5=Hauser|first5=Stephen L.|last4=Fauci|first4=Anthony S.|last3=Longo|last2=Kasper|chapter=|first2=Dennis L.|last=Jameson|first=J. Larry|oclc=1029074059|isbn=978-1-259-64403-0|location=New York|date=2018|url=https://www.worldcat.org/oclc/1029074059|title=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ref>
希望能夠在手動輸入參考文獻時,能夠在「訪問日期」區一鍵生成當天日期
由於上述原因,我自己還是時常使用手動輸入,由於訪問日期常常即為輸入日期,因此期望能夠自動帶入,或一鍵生成輸入日期。
---Koala0090(留言) 2021年6月3日 (四) 07:05 (UTC)
- Wikipedia:ProveIt可以。--安忆Talk 2021年6月3日 (四) 07:16 (UTC)
- @安忆:謝謝,我知道這個工具,但我還是希望能夠改善VE的使用者體驗,VE對於維基的推廣相當重要。--Koala0090(留言) 2021年6月4日 (五) 07:44 (UTC)
再次探讨启用视觉化编辑器的可能性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如题。消息区的那个Growth功能简报也写得很清楚了,中文维基百科现在是唯一一个没有部署Growth功能的Wikipedia站点了。阻挡Growth功能部署的是VisualEditor现在仍然没有结束beta。可以预见,之后的新功能很可能都会依赖VE,而当今的情况相当于将之后的多数新功能拒之门外。因此我在此再次探讨启用VE。
启用VE后会发生什么?
新用户/IP用户在点击编辑按钮后,会弹出一个欢迎其开始编辑的对话框。当前没有启动VE的情况下,对话框的底部只有一个「开始编辑」的确认按钮;启用VE之后,这个地方除了前述的确认按钮之外,还会有另一个按钮,提供切换到可视化编辑器/源代码编辑器的选项。
此外,在用户设定的「编辑」一项中,会增加如下的几个选项:
- (复选框)「在可视化编辑器处于beta阶段时禁用可视化编辑器」
- (下拉菜单)「编辑模式」(可选:记忆上一次、总是可视化编辑器、总是源代码编辑器、同时显示编辑和编辑源代码两个tab)这个选项的存在意味着注册用户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编辑器,源代码编辑器不会消失。
- (复选框)「显示编辑帮助面板」
如下选项可能会被移除:
- (复选框)「在结构式讨论中启用可视化编辑器及新版wikitext模式」
可能的误区
- 新用户在点击编辑按钮后是不是会自动加载可视化编辑器而不是源代码编辑器?
- 不会,这一点应当是可以设定的。英文维基百科的新用户点击编辑后加载的是源代码编辑器;而日语维基百科则是视觉化编辑器;俄语则是两种tab都提供。
以上,希望社群再次审视可视化编辑器。--Milky·Defer 2021年10月28日 (四) 10:34 (UTC)
- 原來還沒啟用?——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10月28日 (四) 15:06 (UTC)
- 早就啟用了,目前的問題點在於沒有讓未登入使用者使用VE。--Xiplus#Talk 2021年10月29日 (五) 02:16 (UTC)
- de facto启用了,但是名义上你还要去beta当中勾选,然后才能选择用。现在就是让它不用去beta启用,而是默认就可选。--Milky·Defer 2021年10月29日 (五) 02:32 (UTC)
- 早就啟用了,目前的問題點在於沒有讓未登入使用者使用VE。--Xiplus#Talk 2021年10月29日 (五) 02:16 (UTC)
- 無論怎麼配置,未登入使用者都可以自己選擇要使用哪種編輯器,所以應該沒什麼好反對的;最大的問題應該是標籤頁顯示預設使用哪個編輯器,我則是建議如同俄語兩個都顯示,使用者在進入編輯畫面前就可以選擇編輯器。--Xiplus#Talk 2021年10月29日 (五) 02:19 (UTC)
- 我认为登录用户适合如此,但不建议向匿名用户提供默认进入可视化编辑器的按钮。原因是源码模式有强制预览,能挡掉一部分测试性编辑,可视化模式则没有,可能会增加回退负担。--Lt2818(留言) 2021年10月29日 (五) 04:03 (UTC)
- 请说明一下“强制预览”和“能挡掉一部分测试性编辑”之间的因果关系。--安忆Talk 2021年10月29日 (五) 08:07 (UTC)
- 26号过滤器阻挡的多数即为测试性编辑,用户无非想试试是否真能编辑;可以看到过滤器的警告有一定效果,部分用户不会再次尝试操作。强制预览则需要用户多点一次按钮,也会有类似作用。--Lt2818(留言) 2021年10月29日 (五) 14:43 (UTC)
- 请说明一下“强制预览”和“能挡掉一部分测试性编辑”之间的因果关系。--安忆Talk 2021年10月29日 (五) 08:07 (UTC)
- 我认为登录用户适合如此,但不建议向匿名用户提供默认进入可视化编辑器的按钮。原因是源码模式有强制预览,能挡掉一部分测试性编辑,可视化模式则没有,可能会增加回退负担。--Lt2818(留言) 2021年10月29日 (五) 04:03 (UTC)
- 我的观点是启用了VE后可以鼓励一部分维基百科读者敢于对维基百科做出贡献。(我认为部分新人在进行编辑时发现全都是复杂代码可能会被劝退) -- Have a good day! -- doge24190(☎) 2021年10月29日 (五) 09:06 (UTC)
- 我想問,其他維基百科的偏好設定有沒有默認進入可視化編輯器或原始碼編輯器的選項 ? 對VE沒有興趣,可不想中維默認進入可視化編輯器,要次次轉回原始碼編輯器,浪費時間。--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 2021年10月29日 (五) 10:31 (UTC)
- 偏好設定 > 編輯 > 編輯器 > 編輯模式。--Xiplus#Talk 2021年10月29日 (五) 10:37 (UTC)
@Ericliu1912、Xiplus、Lt2818、AnYiLin、doge24190、Comrade John、魔琴:这个部分的讨论好几天没有留言了。我大概总结一下共识吧:参与讨论的所有人都不反对将VisualEditor移出Beta,其中Eric Liu和Xiplus两位一度误以为尚未默认启用,这可以视作是社群普遍在事实上认为VisualEditor是默认激活的功能。其他用户大多都认同VE对于降低新人编辑门槛的积极贡献。大多数参与讨论的人都认为虽然VE可以移出Beta默认激活(激活与否与是否使用VE编辑无关),但不宜让匿名用户和新用户在点击页面右上角的“编辑”按钮时默认使用VE编辑模式。Comrade John询问到在移出Beta默认激活后,VE是否会实际覆写掉用户的编辑器偏好,这一点已经由Xiplus澄清。
综上,我总结出待公示的两点:
- 将VisualEditor移出Beta状态,成为维基百科正式的编辑器功能选项;
- 对于新用户和IP用户,页面的编辑按钮在点击后将加载源代码编辑器而非VisualEditor。
这就与英文维基百科当前的相关配置是一致的,可以在登出状态下去英维实际体验一下效果。该提案当前打算与下方的“Growth译名问题”隔离,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提案获得通过,Growth功能(暂定译名)仍然不会部署直到译名问题解决。
各位看看这个提案的内容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那我就礼拜六下午正式开始公示了。 --Milky·Defer 2021年11月5日 (五) 16:07 (UTC)
- 看了下相关代码,其仅区分登录与否,新老注册用户是一样的。对于此处的设置,只需把本站加入
'wmgVisualEditorDisableForAnons'
组,这样匿名用户只有源码编辑,而登录用户默认兩個都顯示;我也建议加入'wmgVisualEditorIsSecondaryEditor'
组,这样登录用户点击红链会进入源码而非可视化编辑模式。--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05:13 (UTC)
那就对以下两点现在开始 公示7日:
- 将VisualEditor移出Beta状态并激活,成为维基百科正式的编辑器选项;
- 对拥有账号的用户(不论是否自动确认)在页面右上角同时显示VE编辑和源代码编辑两个按钮,可以在用户偏好设定中隐藏其中某个编辑按钮(偏好設定 > 編輯 > 編輯器 > 編輯模式)。
对IP用户关闭VisualEditor(实现方法见上方Lt2818的留言)。这一条先暂停公示,其他两条继续。
以上。 --Milky·Defer 2021年11月6日 (六) 05:26 (UTC)
-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 為什麼不給IP用戶使用VisualEditor?--Xiplus#Talk 2021年11月6日 (六) 05:46 (UTC)
- IP用户能用的,进入源码编辑后可以切换。不直接提供是为了阻挡测试性编辑,上面已经提过;IP用户的数量≫登录用户。--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06:13 (UTC)
- 不認同阻擋測試性編輯的說法,「強制預覽」的功能就是「強制編輯者進行預覽」,實際上成功送出的破壞仍然很多,未見強制預覽有任何效果。既然視覺化編輯本身就是預覽,自然不需要「強制預覽」。--Xiplus#Talk 2021年11月6日 (六) 06:19 (UTC)
- 对故意破坏当然是没啥用的,防君子不防小人。一个类似的例子:假设我们把HotCat对匿名用户启用,使用该工具做出的测试性编辑想必会暴发。可视化编辑器除了缺少强制预览外,其页面内加载的性质,亦使做出一笔随意的非建设性编辑更容易。--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07:20 (UTC)
- 「英文站如此設置,可能有類似考量」不要做沒有根據的猜測,提出足以支持您說法的證據(例如他們的討論)。--Xiplus#Talk 2021年11月6日 (六) 07:24 (UTC)
- 已经删除了沒有根據的猜測。--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09:23 (UTC)
- 「日語維基百科則是視覺化編輯器;俄語則是兩種tab都提供」也有不同wiki做不同的設定,可以看看他們的原因跟結果。--Xiplus#Talk 2021年11月6日 (六) 07:26 (UTC)
- 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基金会在16年左右统一搞了一波VE默认开启,中维没参与。日维和俄维没啥反对意见,就这么搞了。本来英维也是会像日维那样的(T128478),但是后来英维的人说「本站是一个以wikitext为主的站点什么什么的」,就给新用户关了(T132806)。背后其实都没有这么复杂、缜密的深思熟虑,真没有。
就中维破事多捂脸--Milky·Defer 2021年11月6日 (六) 10:10 (UTC)- 我覺得提供兩個標籤是最好的,不強迫你使用哪一個。註冊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隱藏其中一個,但對於新手來說,應該讓他們知道可以自己選擇。--Xiplus#Talk 2021年11月6日 (六) 10:18 (UTC)
- 英维相关讨论常有观点认为可视化编辑无助于新手入门,例一、例二。--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11:05 (UTC)
- 稍微進階一點的編輯當然還是用原始碼比較好,但改改錯字的肯定還是用VE比較快吧,對不同的任務使用適當的工具才正確的。--Xiplus#Talk 2021年11月6日 (六) 12:02 (UTC)
- 大页面改错字肯定是源代码快,VE缺少章节编辑功能。我个人认为VE的发展方向是错误的,事倍功半,整个舍弃都不为过;与之界面类似的新版文本编辑器要好得多。--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12:24 (UTC)
- 我說的前提是在不懂wikitext的前提之下改錯字,新人從看不懂的原始碼內找到錯字的位置會很快嗎?--Xiplus#Talk 2021年11月6日 (六) 12:40 (UTC)
- 那倒是VE方便。--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13:29 (UTC)
- 所以你还是坚持要对IP用户关掉VE吗?毕竟这里只有你一位坚持如此,公示还在进行,临时改掉第二点也就拖半天公示结束。--Milky·Defer 2021年11月6日 (六) 13:40 (UTC)
- VE方便不代表一定要默认启用,正如HotCat便于整理分类,但对匿名用户启用弊大于利。我觉得维持现状(IP用户不开启VE)是不差的,毕竟这是影响比较大的改动;改了登录用户之后还要看看影响,如果广受好评,再改匿名用户也不迟嘛。--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14:04 (UTC)
- @Lt2818:我个人的建议是先给IP用户摆出来,然后进行对比。现在反正也是对IP用户隐藏着,如果我们不开放的话,我们也就没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我建议先对他们开放,然后如果IP用户的破坏数量提高了,再议关闭。毕竟你说的「请先预览能够挡掉一部分破坏」也只是你对IP编辑者心理的揣测,没有客观数据佐证。你看这样行不?--Milky·Defer 2021年11月6日 (六) 16:28 (UTC)
- VE方便不代表一定要默认启用,正如HotCat便于整理分类,但对匿名用户启用弊大于利。我觉得维持现状(IP用户不开启VE)是不差的,毕竟这是影响比较大的改动;改了登录用户之后还要看看影响,如果广受好评,再改匿名用户也不迟嘛。--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14:04 (UTC)
- 所以你还是坚持要对IP用户关掉VE吗?毕竟这里只有你一位坚持如此,公示还在进行,临时改掉第二点也就拖半天公示结束。--Milky·Defer 2021年11月6日 (六) 13:40 (UTC)
- 那倒是VE方便。--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13:29 (UTC)
- 我說的前提是在不懂wikitext的前提之下改錯字,新人從看不懂的原始碼內找到錯字的位置會很快嗎?--Xiplus#Talk 2021年11月6日 (六) 12:40 (UTC)
- 大页面改错字肯定是源代码快,VE缺少章节编辑功能。我个人认为VE的发展方向是错误的,事倍功半,整个舍弃都不为过;与之界面类似的新版文本编辑器要好得多。--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12:24 (UTC)
- 稍微進階一點的編輯當然還是用原始碼比較好,但改改錯字的肯定還是用VE比較快吧,對不同的任務使用適當的工具才正確的。--Xiplus#Talk 2021年11月6日 (六) 12:02 (UTC)
- 英维相关讨论常有观点认为可视化编辑无助于新手入门,例一、例二。--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11:05 (UTC)
- 我覺得提供兩個標籤是最好的,不強迫你使用哪一個。註冊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隱藏其中一個,但對於新手來說,應該讓他們知道可以自己選擇。--Xiplus#Talk 2021年11月6日 (六) 10:18 (UTC)
- 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基金会在16年左右统一搞了一波VE默认开启,中维没参与。日维和俄维没啥反对意见,就这么搞了。本来英维也是会像日维那样的(T128478),但是后来英维的人说「本站是一个以wikitext为主的站点什么什么的」,就给新用户关了(T132806)。背后其实都没有这么复杂、缜密的深思熟虑,真没有。
- 「英文站如此設置,可能有類似考量」不要做沒有根據的猜測,提出足以支持您說法的證據(例如他們的討論)。--Xiplus#Talk 2021年11月6日 (六) 07:24 (UTC)
- 对故意破坏当然是没啥用的,防君子不防小人。一个类似的例子:假设我们把HotCat对匿名用户启用,使用该工具做出的测试性编辑想必会暴发。可视化编辑器除了缺少强制预览外,其页面内加载的性质,亦使做出一笔随意的非建设性编辑更容易。--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07:20 (UTC)
- @MilkyDefer:不要拿本站做实验,对匿名用户开启双编辑选项的站点有的是。简单英语维基百科11月5日的IP编辑共408笔,其中有reverted标记的100笔,可视化编辑92笔,有reverted标记的可视化编辑29笔(数据来源于simple:Special:RecentChanges)。可视化编辑回退率为29÷92≈31.5%,非可视化编辑回退率为71÷316≈22.5%。照理来说,你提出了对本站有重大影响的改变方案,需要说明其必要性,举证责任在你而不在我。--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17:45 (UTC)
- 不認同阻擋測試性編輯的說法,「強制預覽」的功能就是「強制編輯者進行預覽」,實際上成功送出的破壞仍然很多,未見強制預覽有任何效果。既然視覺化編輯本身就是預覽,自然不需要「強制預覽」。--Xiplus#Talk 2021年11月6日 (六) 06:19 (UTC)
- IP用户关闭VE:IP用户点击页面右上角的编辑按钮后加载源代码编辑器而非VE。IP用户在打开源代码编辑器界面后需要额外点击仍可换为可视化编辑器。--Milky·Defer 2021年11月6日 (六) 06:18 (UTC)
- 我當然知道實際效果是怎樣,我的問題是為何要故意多此步驟。--Xiplus#Talk 2021年11月6日 (六) 06:20 (UTC)
- IP用户能用的,进入源码编辑后可以切换。不直接提供是为了阻挡测试性编辑,上面已经提过;IP用户的数量≫登录用户。--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6日 (六) 06:13 (UTC)
如何向IP用户展示VE
看样子对于IP用户到底怎么展示VE仍然达成不了共识。因此将这个小部分单独拆开,暂停公示等待继续讨论。Lt2818认为出于减少破坏的考虑,IP用户应该完全在阅读界面隐藏掉VE;Xiplus出于鼓励读者顺手修改小错误的考虑,IP用户也应该在阅读界面能够直接打开VE进行编辑(不用绕道源代码编辑器再切换到VE)。可见一边是保护性观念(消极),一边是建设性观念(积极)。因此希望听取更多意见。副ping@Ericliu1912、AnYiLin、doge24190、Comrade John、魔琴: --Milky·Defer 2021年11月6日 (六) 18:14 (UTC)
- 建議試行。各站點之編者規模與其編輯習慣不盡相同,其他站點之測試結果不一定適用於本站。——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11月6日 (六) 19:20 (UTC)
- 关于编辑习惯:
- 定义R=带有
visualeditor
或visualeditor-switched
标签的更改数÷自可视化编辑可用之日起的站点总编辑数 - R中维=(966915+43981)÷40M≈2.53%
- R英维=(18594073+973821)÷498M≈3.93%
- 偏差在于⸺
- 英维IP用户可以切换到可视化编辑,而中维桌面版不行(移动版可以)。刚刚翻了英维的最近1000笔可视化编辑,由IP做出的非移动版编辑有62笔,占比6.2%;这个数值没法复现,诸君可以自行统计。
- 登录用户开启VE的程序不同,英维可以在编辑界面切换,中维要启用测试功能。
- 结论:数据未能说明中维用户比规模更大的英维更偏好可视化编辑。--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7日 (日) 04:46 (UTC)
- 這樣無法證明中維和英維有明顯差異,意即無法說明中維較英維偏好,亦無法說明英維較中維偏好,因此您提供的資料起不了參考作用。 2021年11月7日 (日) 09:28 (UTC)
- 我的结论没问题吧。要拿“用户习惯不同”作理据的话,就要证明中维较其他站点偏好可视化编辑,而数据是偏负面的。--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7日 (日) 09:45 (UTC)
- 您的結論只說了一半,因為資料亦無法說明英維較中維偏好,除非能證明兩者偏好差異的顯著水準小於0.05,否則資料是沒有用的,但是也要謝謝您願意提供這些資料。 2021年11月7日 (日) 18:44 (UTC)
- 我的结论没问题吧。要拿“用户习惯不同”作理据的话,就要证明中维较其他站点偏好可视化编辑,而数据是偏负面的。--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7日 (日) 09:45 (UTC)
- 這樣無法證明中維和英維有明顯差異,意即無法說明中維較英維偏好,亦無法說明英維較中維偏好,因此您提供的資料起不了參考作用。 2021年11月7日 (日) 09:28 (UTC)
- 同Xiplus观点,我认为VE更能鼓励新用户踊跃编辑,我认为如果真想要破坏用源代码编辑器和VE都是一样的。 -- Have a good day! -- doge24190(☎) 2021年11月6日 (六) 22:58 (UTC)
- 补充一个理据。维基百科面向的群体有编者和读者之别,二者的需求不同。编者要方便地选择合适的工具,因而提供两个按钮是合理的。对读者而言,界面简洁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在内容上,两个用不大到的编辑按钮会喧宾夺主,不仅体现在顶上的菜单处,每个章节标题旁边也会变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么一长串。本站的界面已经在左上角、右下角、底下被塞了各种垃圾,再这么一改的话,恐怕台湾新闻节目也要自叹不如。--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7日 (日) 12:35 (UTC)
- 影响很大吗?左上角、右下角、底下那仨都是
position:fixed
,所以才像跑马灯影响视野。这玩意儿可是顺着文档流排下来的啊……--Milky·Defer 2021年11月7日 (日) 13:12 (UTC)- 两个字的章节标题很多,这玩意不算标点七个字。--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7日 (日) 13:25 (UTC)
- 这不能说明什么,放在一个又大又加粗的玩意儿后面,整个文档为这个标题另起一行,加上这俩链接又小又细,正常人应该都会忽视掉才对。--Milky·Defer 2021年11月7日 (日) 13:47 (UTC)
- 可以打开可视化编辑看看这个链接,编辑链接长度是标题数倍且密集出现,我换位成读者,是不能接受的。--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7日 (日) 14:15 (UTC)
- 可能的解决方案:将MediaWiki:Gadget-moveEditsectionBack.css改成default(不过影响可能会太大)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1年11月10日 (三) 05:22 (UTC)
- 悬浮显示看起来也还行,可用CSS实现:
.mw-headline + .mw-editsection { visibility: hidden; transition: visibility 0.5s; margin-inline-start: 0; padding-inline-start: 1em; } .mw-headline:hover + .mw-editsection, .mw-headline + .mw-editsection:hover { visibility: revert; }
。--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10日 (三) 12:44 (UTC)
- 悬浮显示看起来也还行,可用CSS实现:
- 每個章節的內容過少怎麼反而怪到介面上面了?--Xiplus#Talk 2021年11月10日 (三) 05:24 (UTC)
- 可能的解决方案:将MediaWiki:Gadget-moveEditsectionBack.css改成default(不过影响可能会太大)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1年11月10日 (三) 05:22 (UTC)
- 可以打开可视化编辑看看这个链接,编辑链接长度是标题数倍且密集出现,我换位成读者,是不能接受的。--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7日 (日) 14:15 (UTC)
- 这不能说明什么,放在一个又大又加粗的玩意儿后面,整个文档为这个标题另起一行,加上这俩链接又小又细,正常人应该都会忽视掉才对。--Milky·Defer 2021年11月7日 (日) 13:47 (UTC)
- 两个字的章节标题很多,这玩意不算标点七个字。--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7日 (日) 13:25 (UTC)
- 影响很大吗?左上角、右下角、底下那仨都是
我还是认为应该给IP用户也同时摆出两个编辑标签出来,IP用户也是人。可视化编辑器非常便于随手修一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加链接、修消歧义的问题,一般IP用户也差不多就做这点编辑。复杂的大规模扩充之类的工作一般都是注册用户做的。在没有实际数据的支撑下我不太相信那个请先预览真的挡下了多数的破坏。 --Milky·Defer 2021年11月13日 (六) 06:37 (UTC)
- 两个月前还有用户支持禁止IP编辑(实验效果看起来不错),你当时也参与了讨论。
- “请先预览”的代码不会产生数据。有关“挡下了多数的破坏”,我说的则是“部分测试性编辑”,二者的差别已经讲过了。
- 一旦防火长城倒掉,中文维基百科会面临最大的反破坏压力,因而此类改动必须慎重。药品要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进入可视化编辑多一个步骤也是类似的。--Lt2818(留言) 2021年11月13日 (六) 09:58 (UTC)
- 我覺得要是遮罩實施後可以考慮先讓他們編輯幾筆再告訴他們有VE這回事(要核心代碼支援)-- Sunny00217 2021年11月13日 (六) 10:30 (UTC)
- 现在可以说是支持向IP使用者直接开放VE的观点全部被反驳了。如果没有异议的话,以「向IP用户隐藏VE」为结论准备公示了。
- 隐藏VE不是完全不让用,IP用户在点击「编辑」标签后,会出现一个欢迎窗口,欢迎窗口提供了一个按钮可以切换到VE。此外,用户可以随时点击编辑框右上角进行切换,总之只会多增加1-2次点击操作。此外,如果用户觉得VE好用的话,可以借此吸引他们注册账号。--Milky·Defer 2021年11月15日 (一) 05:46 (UTC)
又过了一天,现在就以向IP使用者在阅读界面中隐藏可视化编辑器这一条 公示7日了。 --Milky·Defer 2021年11月16日 (二) 05:09 (UTC)
-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无法使用可视化编辑器
已经在参数设置里选择“向我显示两个编辑器标签“,但实际编辑页面时只能使用2010编辑器。--Yining Chen(留言|签名页) 2021年12月29日 (三) 13:10 (UTC)
- 有在全域偏好設定中進行設定嗎?並請確認沒有開啟本地例外內容--0906(回復請Ping我) 2021年12月29日 (三) 14:58 (UTC)
- 好像只有条目页面才会显示两个编辑标签?--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12月30日 (四) 07:45 (UTC)
- 有的地方用不了可视化。--安忆Talk 2022年1月1日 (六) 09:50 (UTC)
- Yining Chen(留言|签名页) 2022年1月1日 (六) 12:23 (UTC) (在同一条目页面)选择“使用源代码编辑器”—>右上角显示“编辑源代码”->使用源代码编辑器;选择“总是使用可视化编辑器”->右上角显示“编辑”->点击后使用源代码编辑器;选择“向我显示两个编辑器标签”->右上角显示“编辑源代码”->点击后使用源代码编辑器。--
- 补充:在选择“向我显示两个编辑器标签”之后,在页面加载时会短暂出现“编辑”和“编辑源代码”两个按钮,但页面加载完成后就只剩下“编辑源代码”。--Yining Chen(留言|签名页) 2022年1月1日 (六) 12:26 (UTC)
- T:公告,有寫到點擊「編輯」標籤將沿用您上次的編輯器。請在您偏好設定的「編輯」分項調整偏好。--0906(回復請Ping我) 2022年1月3日 (一) 15:07 (UTC)
- 如图,应该已经把选项设置好了,但是在编辑页面时仍是只有一个选项,只有在使用回复工具时才会显示“可视化”与“源代码”两个选项。--Yining Chen(留言|签名页) 2022年1月8日 (六) 12:37 (UTC)
看看
- T:公告,有寫到點擊「編輯」標籤將沿用您上次的編輯器。請在您偏好設定的「編輯」分項調整偏好。--0906(回復請Ping我) 2022年1月3日 (一) 15:07 (UTC)
可视化编辑大多有问题?
咱提一点暴论:如果有统计的话,用可视化编辑被撤销的编辑数目绝对比用源代码编辑的多。咱认为就应该完全取缔可视化编辑,避免不想学wikitext的新手瞎改。--Shinohara Chihiro(留言) 2023年4月21日 (五) 12:35 (UTC)
- 現在中文維基的問題是,要麼就得用一版非常遠古的源碼編輯器,要麼就得用可視化編輯器(或者是「關掉可視化編輯的可視化編輯器」),非常好用的 2010 版源碼編輯器無論如何都調不出來了。為了方便編輯,我試著去找這個設置項,找了快一個小時了……。--Chu Tse-tien(留言) 2023年5月15日 (一) 06:56 (UTC)
- 或许去WP:互助客栈问问会有人知道解决办法呢。--Shinohara Chihiro(留言) 2023年5月15日 (一) 07:06 (UTC)
- 最终找到啦,感谢!话说为什么这个地方的留言既没有网站内通知也没有电邮通知……--Boreas Sawada 2023年5月17日 (三) 06:18 (UTC)
- 您需要点和标题同列的“订阅”键才会收到任何在这段落加入的新留言的通知。当然如果有人@Chu_Tse-tien:您的话是绝对会收到通知的。--Shinohara Chihiro(留言) 2023年5月17日 (三) 06:22 (UTC)
- 仍然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可能我这个账号太老了,有太多之前胡乱折腾的设定,现在早就不是预设了,因此有各种小问题……--Boreas Sawada 2023年5月18日 (四) 06:46 (UTC)
- 我把 Preference 中的 Notification 部分都勾选了,看看有没有效果罢。--Boreas Sawada 2023年5月18日 (四) 06:48 (UTC)
- 您需要点和标题同列的“订阅”键才会收到任何在这段落加入的新留言的通知。当然如果有人@Chu_Tse-tien:您的话是绝对会收到通知的。--Shinohara Chihiro(留言) 2023年5月17日 (三) 06:22 (UTC)
- 最终找到啦,感谢!话说为什么这个地方的留言既没有网站内通知也没有电邮通知……--Boreas Sawada 2023年5月17日 (三) 06:18 (UTC)
- 或许去WP:互助客栈问问会有人知道解决办法呢。--Shinohara Chihiro(留言) 2023年5月15日 (一) 07:0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