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Shizhao解任投票/第7次
2011年Shizhao解任投票指2011年对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员用户Shizhao的解任提案等一系列相关事件。
之前的事件
在经历了多次,尤其是第四次大规模解任投票后,shizhao依然作为管理员参与维基百科的管理事务。在2011年初,系列事件再次引发针对shizhao的罢免投票。
理由
以下是部分参与者的罢免理由
前言:此管理员在2月餘内即滥用“编辑全保护页面”、“删除”、“封禁”权利,干犯维基百科:页面保护方针、维基百科:快速删除的标准、维基百科:管理员#避嫌、维基百科:机器人等维基百科正式方针。滥权种类之广,干犯方针之多,时间之密集已经到了登峰造极之地步。几天前已经有人在WP:互助客栈/其他提出,希望此管理员反省。然而其无任何悔意,甚至认为他所作所为都是有道理的,这种“沟通”实在无法令人满意。忍无可忍之下,不得已再次提出解任案之正式联署。以下是其具体滥权的记录(不一定完整):并争取解任联署。
- 2011年3月9日,此管理员未经讨论编辑全保护页面,将全保护中的Google Chrome移动到Google Chrome 浏览器,此移动充满争议。违反维基百科:页面保护方针#编辑被保护的页面“在编辑被保护的页面上,管理员应当特别小心,并于共识和任何相关的指导方针相一致。在任何情况下,管理员应首先在被保护页面的讨论页提出问题。”经过用户抗议,此管理员自己回退。不料,2011年4月27日,此管理员再次编辑被全保护的模板,没有经过任何讨论,此编辑涉及的主题在互助客栈有诸多争议。
- 2011年4月15日,见维基百科: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04/12中虞金龙、潘信安、林高正,维基百科: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04/14中温奕颉、陈承昌、莫浩平等(诸如此类的甚多,本人没有全面统计),无人挂速删模板,提议删除的理由“疑似不知名人士”又不在维基百科:快速删除的标准之中,却被此管理员快速删除。违反维基百科:快速删除的标准“管理员只可以快速删除已经被放上{{delete}}模板、或是其它已经被列在快速删除列表上的页面,但并不能快速删除由自己申请快速删除的页面。”虽然这些页面极有可能会被删除,但是不顾维基百科正式方针,随意跳过正常提删程序也是滥权的行为。
- 2011年5月24日,见Template:Medical、Template:Medical small及删除日志,其中此管理员既投票删除,又执行删除,违反维基百科:管理员#避嫌|“删除:管理员不得删除自己提议删除或者投票删除的页面”之规定,后又动用自己机器人删除此模板一千余处,不顾此模板的提删理由“违反Wikipedia:不要在条目中进行声明”中,因为Wikipedia:不要在条目中进行声明并不具备方针资格而不能成立。后此模板在维基百科: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06/01#Template:Medical以8票保留、3票删除被共识保留。
- 2011年5月25日 13:27,用户維基難民援護會在互助客栈明确发表反对此管理员的言论,数小时后,2011年5月25日 18:23,此管理员以“擾亂: troll,对互助客栈与社群的正常运作造成严重影响”为由,将反对自己的用户封禁一个月 (此用戶已更名為),而且此用户之前没有任何封禁记录,又没有得到任何警告,而且“禁止电子邮件、禁止编辑自己的用户讨论页”使此用户无法使用正常的手段进行抗辩和请求封禁复核,后被其他管理员解除封禁。违反维基百科:管理员#避嫌“封禁:管理员不得封禁反对自己的用户”。后经过两位用户在此管理员的讨论页质疑,但是至今没有任何回应。但是m:What is a troll?在元维基只是一篇论述并不具备方针地位,以在互助客栈中发言扰乱为由的封禁,在中文维基百科中闻所未闻,不见诸WP:封禁方针任何一个细则。2011年5月27日,此管理员又以同样的“扰乱”为理由,将另一个用户user:At7002,更改封禁时间为一个月。
- 长期以来,此管理员拥有的若干机器人,随意超出社群的支持范围来运行,至今没有终止。违反维基百科:机器人#不可接受的用法“ 有争议的修改:bot的编辑一般会受到大多数用户的欢迎,但是绝对不能用来进行有争议的编辑。如果你打算超出社群的支持范围来运行bot,请注意相关的讨论页上不要出现反对的声音。如果你的bot是一个全局机器人或自动批准的bot,在没有获得中文维基百科社群的同意前,绝对不允许超出“全局机器人”或“自动批准”中所作出的限制。”甚至有的编辑连登陆都不登陆,有的根本就不申請機器人權限直接按照機器人操作,這種操作至今沒有停止。以至于某些机器人的对话页都成为许多用户此起彼伏的抱怨之地。
经过
事情发生约于两个用户User:Luke7956和User:Πrate(一般称为百楽兎)在2011年5月份被封禁以后,前者于新店救護車阻擋事件条目产生争议后,多次使用傀儡对此条目进行争议性编辑,后者则因多次与维基人发生争执,以及多个原因曾被封禁。此外,三月份对于Google Chrome浏览器条目的改名问题也被视为导火线。
在User:Πrate被封禁后不久,有不明身份人士以User:Codename Amnesty开设帐号,并自称“維基難民援護會”,该帐号此后亦被怀疑是User:Πrate的维基傀儡。在该帐号开设后不久,发表了对shizhao的一些意见,不久后被另一管理员封禁(后解封)。User:Codename Amnesty此后对Luke7956的封禁提出异议。此外,user:Edouardlicn亦在该版面反复批评User:Waihorace(通称HW)对针对百度百科的抗议活动无故中止,二人意见出现分歧。
至6月份,常称为“苹果派”的User:Sysywjel用户帐号在维基百科:互助客栈/其他页面发出“抗议管理员滥权行为”的言论,引发争议。疑似Luke7956的多个维基傀儡帐号也在此时多次在该版面发表言论支持。
6月9日,user:wing(通称wing)对Troll行为作出解释,受到苹果派、百楽兎等人质疑。
6月11日,苹果派等多名用户帐号发起第五次解任投票。user:Edouardlicn等用户针对罢免方提出的理由“Template:Medical模板删除问题”,指出是user:Alberth2执行而非shizhao(实际提出者为user:Galaxy17);另对系列封禁事件,wing已作出“Codename_Protector是troll行为”的判断。因此理由不成立。值得注意的是,参与罢免活动的多位用户如User:Martinoei(通称黄世泽,亦是其生活中的真实姓名,时事评论员)等,均有参与第四次罢免活动。最终投票因“讨论仍在进行中”及“部分事由早前被多數討論者反駁”、“联署者未有与管理员充分沟通”、“罢免程序出错”等理由终止。之后甚至有用户提出“建議設置「互助客棧緊急關閉機制」”。同时,User:Sameboat也对维基百科的自由问题提出讨论。而疑似Luke7956的傀儡帐号,亦在客栈不断发表言论。
6月12日,第六次罢免开始,user:Coekon使用与前次类似的理由,以及以“我不滿意書生(即shizhao)對以上證據的回覆,而書生表示近期無力作進一步回應,即等同溝通無效”为由启动罢免并征集联署人,但随即被以类似前次的类似理由关闭。HW、苹果派等帐号亦有积极参与罢免组织活动。同时,客栈开始出现讨论管理员任期制的讨论。
6月18日,user:Naruto239377再次以上述理由发起罢免,是为第7次罢免,这次也是自第四次以来首次针对shizhao的执行至投票结束的罢免。联署人包括Naruto239377、苹果派、Edouardlicn、User:Lrouvbey9653、黄世泽、User:Ch.Andrew(通称章·安德魯)、User:Licheong、user:Reke(通称Reke)等帐号。但不久后发起联署的Naruto239377帐号,可能因恶意制作编辑数而被封禁。苹果派因此在客栈发表抗议声明。随后,Edouardlicn和苹果派双方在客栈不断发起争辩,Reke、同舟、百楽兎等账户也不断参与讨论。甚至连中文维基文库的管理员,甚少在维基百科活跃的User:Peter2006son也来支持苹果派的言论。此后,百楽兎再次被封禁,同时苹果派也被封禁,客栈就二人的封禁活动产生争议。
对于此二人的封禁,多名管理员和行政员在政策执行上引发冲突,导致二人在其后一段时间多次被封及被解封。苹果派与wing也就此事在客栈上争论。
罢免投票于6月24日正式启动,期间客栈出现大量与此次投票有关的讨论,User:UAL55甚至制作了Wikipedia:管理员的滥权行为页面(已被删除)。而据不确定资料显示,投票支持反对双方均有在站外开展拉票活动,包括邀请长期不活跃的维基用户参与投票、教育站外用户尤其是高登討論區用户制作足以合资格投票的帐号等活动,甚至投票中已经有资料显示投票出现拉票,但依然没有中止。投票规则亦受到部分维基帐号质疑。投票期间,维基百科创始人Jimbo Wales帐号对投票发表个人意见,支持shizhao和wing。[1]
投票吸引约421名用户帐号参与,最终以支持:中立:反對=46.66%:4.52%:48.81%结束。投票结束后,香港網絡大典的管理员user:Tcshek出现并参与讨论。
后续发展
此后,黄世泽在其博客上发表了来自不明渠道的维基百科管理员及行政员在线讨论记录,遭到部分维基用户的反对,称其揭露隐私。最终,黄世泽帐号被封,其在博客上也自称“玩不起”,宣布退出中文维基百科编辑。Tcshek因涉嫌组织网友支持罢免遭到质疑,其后宣布因对维基百科管理不满退出维基百科编辑。百楽兎事后被解封,苹果派则遭到永久封禁。
对投票制度的争议其后延绵多月,从投票期间开始的讨论,至多个方案的首轮表决,及后来的整合方案表决,至当年11月份方才结束。人事任免投票资格正式作出修改。
另一方面,由此引发的封禁政策修改(包括方针、程序等)在持续半年多后逐渐走向沉寂。
參考
- ^ 見投票討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