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三立二二八報導爭議

(重定向自Talk:2007年228報導爭議
P1ayer在话题“全文最精妙之處在于蔣友柏先生幾個字”中的最新留言:15年前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灣专题 (获评乙級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灣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灣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Untitled

已更正。--すぐる@武蔵 2007年5月10日 (四) 03:28 (UTC)回复
我不想爭辯,但請自己看教育部國語辭典,改成「導」我沒有意見,但是否錯字,我不以為然。2014 2007年5月11日 (五) 05:32 (UTC)回复

重要性

內容選輯應該要有重要性,有很多「某副教授」、「某研究生」、「高中生」、「從事室內設計的劉先生」的看法,這些一般民眾的看法,沒有必要記在在維基百科之中,維基是一部百科全書,不是記載誰說了什麼話的地方。--Theodoranian|虎兒 =^-^= 2007年5月10日 (四) 05:41 (UTC)回复

  • 還是老話一句「等事件告一段落後,再做去蕪存菁的工作」。至於「一般民眾」的看法(註:那卻是最接近基層普羅大眾的心聲)為何不能呈現在維基?那請問要哪些人的看法才可以存在?難道這裡不是一個人人都平等的媒介嗎?小弟實在不才,請試舉例說明之,謝謝!—Yyk 2007年5月11日 (五) 02:18 (UTC)回复
這就是因為維基是百科全書的特性,因為它不是蒐集言論的地方,「百科全書」不等於「有聞必錄」,即使這邊是「人人可以編寫」但不代表「每個人所發表的意見都要被收錄」,為了文章的閱讀便利,編者應該要做出歸納,以敘述的手法將各種觀點撰寫出來,還必要加以剪裁,不是讓一個條目成為一個大雜燴。
一件事情可以引發相關的反應何止千千萬萬,就如同google搜尋一般,一般使用者只會看前10個搜尋結果,30個以後的搜尋結果就大概不太會看到,超過100以上的搜尋結果就只是數字而已了,維基記載事件、收錄觀點也是一樣,每個事件應該把重要觀點寫出來就好,不必每個都引,其他較不重要的發言者(這是指發言者本身對於事件的相關性、本身的地位、影響力)可以一語帶過就好,不必每個都是「直接引述」(不是單論本事件,就好比針對某物理研究,李遠哲博士的論點跟一個民間科學家的論點也要用同樣的篇幅、引述的手法相同呈現嗎?)。
去蕪存菁的工作不應該等事件告一段落,而是在寫上維基的時候就應該要作(因為一個讀者上來看到的就是「成果」,而非「準備中」),準備性的蒐集工作應該在您個人的電腦中作。--Theodoranian|虎兒 =^-^= 2007年5月11日 (五) 03:54 (UTC)回复
還是盡量包容比較好,否則只會引來更多。2014 2007年5月11日 (五) 05:32 (UTC)回复
  • 條目之前不是有句「本文記述一項台灣新聞動態。隨著事件發展,內容可能會快速更新。」誰也沒有權力將某條目的內容訂於一尊,誰說民間科學家的物理論點一定比不過李遠哲,這是「官大學問大」迂腐的醬缸思想。「師說」這篇文章裡也提到,老師並不是全部的知識都比弟子強,而弟子也並不一定比不過老師,這是因為各有專長。「青出於藍」這句成語在描述什麼?「後起之秀」莫不是從「默默無聞」之輩發展出來的。如果照你這種論點,從此台灣無「第二個李遠哲」出現了。並不是我喜歡亂扣你帽子,只是從「台灣媒體爭議」條目的編輯戰一路走來,對於踩痛你尾巴的內容,都可見到你「欲去之而後快」的心態表露無餘。為何此事件有關「國民黨最受人詬病的心態」怎麼全被列入「不重要」呢?諸君難道不認為該心態是此事件中最令人「玩味」之處嗎?—Yyk 2007年5月12日 (六) 18:22 (UTC)回复
敬請參考Help:知名度,雖然這是針對是否收錄某條目的規定,但是我想對於條目內容中是否收錄各方意見也可供參考,我知道yyk您蒐集這些資料很辛苦,但是這不影響維基百科收錄資料的準則,特別是直接引述的個人意見,很容易流於「原創觀點」的爭議。我無意與您筆戰,也因此我只用了隱藏標籤,而非直接刪除您的內容。我認為在這個事件中,政界的反應、媒體同業間的反應、大眾傳播學者的反應、媒體觀察組織的反應、二二八受難者家屬的反應是值得收錄的觀點。您也可以列出您覺得適當的收錄內容,大家可以共同討論,但是我不接受你指摘我為某個政黨的化妝師,我不屬於任何一方。--Theodoranian|虎兒 =^-^= 2007年5月13日 (日) 17:14 (UTC)回复

請不要再讓人為自己善後

大量評論的的來源,只有連結,沒有標題,沒有日期,沒有刊物名稱,沒有「REF」標籤,並不乎合Wikipedia:列明来源。請不要再讓人為自己善後。2014 2007年5月11日 (五) 06:20 (UTC)回复

百科來做這種事件記錄,特別是事件還在發生中,一直都是有疑慮的做法,請大家善用不同類別的wiki站來做協作,例如新聞事件簿wiki—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KaurJmeb對話貢獻)於2014 2007年5月12日 (六) 04:33 (UTC)加入。回复
如果不再猛貼報刊的政治口水,相信事件差不多完結。而這種事是否存入百科,我想我沒有大意見,但我估計這條目提請刪除也不會通過。(還有就是要簽名)2014 2007年5月12日 (六) 04:33 (UTC)回复

抗議「虎兒」先生淪為某黨的化妝師

  • 如標題所示。—Yyk 2007年5月12日 (六) 18:31 (UTC)回复
    • 老實說話,閣下更甚。條目中80%的評論,都是你加的,來源都是綠媒,我看見你這樣猛貼評論的時候,我真的不敢再貼跟你對立的評論,來平衡一下,因為我知道你會貼更多,這些政治口水沒完沒了,整個條目的正文部份,都快被口水所淹末了。不中聽就當沒聽到,你繼續拒議吧。2014 2007年5月12日 (六) 20:22 (UTC) 還有,我個人對二二八事件,完全中立,基隆屠殺,我不取信任何一方。我更想大家留意這是有關三立造假的條目,不是「二二八真相」。2014 2007年5月12日 (六) 20:33 (UTC)回复

我覺得你應該說我是「某黨的化妝師」才對,因為某黨的『反』化妝師,不一定是某黨的「對立黨」之化妝師,你的邏輯思考有問題。至目前為止,在任何「新聞」場合,我的來源都已演變成只限於「自由」與「東森」這兩家媒體,因為他們的超連接不會消失,其他媒體則經過數日後便消失無蹤,所以我就懶得採用,只因為他們想賺錢。東森是你所謂的「綠媒」嗎?他們背景可也是超藍色的,您該不會不知道。至於東森這次在這條目上的新聞比較少,所以所獲得的超連結也較少,可能自有他的立場(例如:怕被譏為五十步笑百步,怕對此事火上加油,被批評成助紂為虐的一份子等等)。看了你的回應,讓人想起美國某新聞記者拍這了一幅「某骨瘦如材的非洲女孩,背後有隻虎視眈眈的兀鷹跟著」的畫面,因而得到譜立茲新聞獎,後來有人問他當時拍完是否伸出援手,所獲的的答案是否定的,以致後來遭人物議,以致鬱鬱以終。因為他只為了新聞的真確性,卻忘了生為人類應有的「民胞物與」精神,所以手雖握有譜立茲獎,卻反成鞭笞他的藤條。好一個我是「完全中立」,單看上面「三立『造假』的條目」的「造假」兩字,與建立本條目「三立二二八報導移花接木事件」時採用「移花接木」這四個字,竟還敢在此奢言「中立」。之前虎兒在「台灣媒體爭議」條目中,因有人(非我個人)貼了《中時電子報》首頁出現鼓勵動亂字眼,而屢屢被虎兒刪除,當時我伸以援手,加入論戰,終於使的該項目得以保留(那場論戰已在維基留下歷史紀錄了)。至於《中時電子報》該篇文章是誰寫的,與某黨如何密切,你可自行去查察看!—Yyk 2007年5月13日 (日) 02:00 (UTC)回复

「某黨的化妝師」和「某黨的化妝師」都是違反維基的中立原則,在我眼中是一樣貨色。至於甚麼是綠媒,我不爭議,正如我也認為「統媒」這個名稱是相對概念。你指《東森》不是綠媒,沒問題,《自由》是綠媒你反對嗎?你沒抗議,我先假設你同意。我給你陳述事實:包括你被虎兒隱藏的部份,「評論」中有13個《自由》來源,《東森》有4個,《自由》比《東森》多超過200%,其中兩個東森來源都是泛綠意見,另外「泛藍」一段描述的是示威,嚴格來說不是評論。報章上泛藍的評論真的那麼少嗎?比例上根本是完全失衡。
不要藉口說超連結會消失,就算沒有超連結,只要齊備「標題」、「日期」、「報刊名字」,就達到「可供查證」的基本原則。況且我可以將幾天來,所有聯合報的評論都貼上,我相信數量不相上下,但我絕對不想見到過量的政治口水淹末正文,也請你不要這樣做。
就例如「周政保事件」,我看見很多泛藍評論都說「因為周政保事件,泛綠都將TVBS之前的揭弊,都當成造假」、「周政保真的是尋仇,不算是造假,頂多是記者違反道德」,這些東西我一句也不想貼上維基,正如泛綠現在正正就是在用相同的爛招。至於「移花接木」,我認為只是事實描述,你不滿意又為何不早提出討論?如果你想的話,我建議改為「三立二二八報導爭議」,如果「移花接木」是「不中立」,那「誤植」一樣是「刻意淡化」。
你跟虎兒的恩怨,我不知道,更不想知道,謝謝!2014 2007年5月13日 (日) 09:12 (UTC)回复
  • 我覺得你的邏輯思考還是大有問題,「化妝師」是為人(或事、或物)塗粉抹脂,將其真貌掩蓋,以假貌示人,讓人受騙。「反化妝師」的另一種稱呼可叫做「卸妝師」,就是反前者所為,將人(或事、或物)除粉去脂,讓其能以真貌示人。在維基浩瀚的海洋中,每位維基人所追求的,應該跟我們人生所追求的「真、善、美」境界是完全一致的,所以顯然作為「反化妝師」乃是每一位維基人所應當追求的境界才對,你豈可將其與「化妝師」混為一談,那不就是一個「是非不分」的人了嗎?至於要說某某人貼文都很「中立」,那其實是一種「假中立」,人生而不同,且在各種環境成長,心中對「中立」各有一把尺,你的「中立」原點跟我的「中立」原點相比,是比較靠右呢?還是比較靠左呢?至於中立原點靠右是比較「中立」呢?還是靠左的比較「中立」?其實那都是一種相對的,完全沒有絕對的標準。所以在維基裡,許多人在指責別人「不中立」時,其實「另四指」則反指自己才「不中立」呢!那都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觀念。在維基裡,要想追求「中立」,那就是要「包容異己」的言論存在,讓大家都可以大鳴大放,讓各種觀點的言論共同存在,即所謂「兼 容並蓄」,就像你前面曾回應所說過的話(「還是盡量包容比較好」),其實這才是「真中立」,不知您認為如何呢?—Yyk 2007年5月13日 (日) 15:09 (UTC)回复
    • 「盡量包容」是非常實際考量,為著不要為維基引來更多口水。我認為如何?我認為你整篇都在詭辯。看來閣下非常不適合編寫百科全書,比較適合當政客,請你到其他討論區、部落格發表你的政論。我看來,你真的完全沒看過維基的中立政策,Wikipedia:中立的观点en:Wikipedia:Neutral_point_of_view可以解答你的疑問,例如「絕對中立」的問題。至你的所謂「真善美」,省著吧。2014 2007年5月13日 (日) 17:04 (UTC)回复
  • 誠如前面已述,從標題上有「移花接木」這四個字來看,就知道你接受《聯合報》這種藍媒餘毒而不自知的情況有多嚴重了!別以為「假中立」地改個較為「中性」的標題以後,整個條目就自動會「中立」起來,這樣就可以彰顯自己也很「中立」的立場。別作夢了,實在應該有人對你「醍壺灌頂」一下,標題都那樣不中了,條目的內容還會「中立」得起來嗎?—Yyk 2007年5月14日 (一) 15:41 (UTC)回复
  • 整個條目在「經過」這段的前面那一部分,應該是條目的精華部分,只需三言兩語就將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以畫龍點睛的方式呈現出來才對。但是現在看那一部份,都讓人感覺事件主角好像變成新聞局一樣(主角原來不就是三立嗎?),文章本要有起、承、轉、合,揭發此事的聯合報,怎麼會被「輕描淡寫」地挪到第二段才出現?所以這個條目肯定會讓不知整個事件來龍去脈的人,看了第一部份以後,一定都會以為這個事件好像是由新聞局一手所主導的一般!—Yyk 2007年5月14日 (一) 15:41 (UTC)回复
  • 還好意思引經據典講數據,本條目近90%的「註釋」全都屬於藍媒,所以整個條目的「敘述語句」與「觀點」也幾乎大多全盤接收藍媒的調調,這有何中立可言?你所提的「維基的中立政策」,那只不過是讓你這種人專門用來封人口舌的一種藉口罷了,也只有笨蛋才可以讓你欺之以方。想想全篇都已近90%的藍色觀點,也只有笨蛋才會遵守上述政策,中立地同時加一條藍調與一條綠論,而實際上這是一種「假中立」。所以實際的「真中立」,就是在條目內積極擴充綠論,直至能與藍調平衡為止。—Yyk 2007年5月14日 (一) 15:41 (UTC)回复
  • 本條目的內容你貢獻良多,但在剛開始時,其「註釋」幾乎百分之百取自藍媒,內容充滿藍調,怎麼不見你喊一聲這是「不中立」,怎麼在綠論開始爭鳴時,就猛喊「要中立」,莫非你原本實際就是一個披著「假中立」外衣的藍骨人士,若是這樣,虎兒先生顯然比你高尚光明得多了,即使他口頭否認,但他的立場一直都很鮮明,不像你那麼虛偽,專門做擴充藍調的工作後,再隨時正襟危坐地高喊要「中立」!我還寧可相信你原本是「受藍媒餘毒而不自知的人」—Yyk 2007年5月14日 (一) 15:41 (UTC)回复
  • 傻小子!我所謂「真善美」與前面「非洲女孩照片」事件是在點醒你曾說過的『我更想大家留意這是有關三立造假的條目,不是「二二八真相」』這種沒人性的話,知否?—Yyk 2007年5月14日 (一) 15:52 (UTC)回复
    • 你的立場,我不再討論,我有沒有人性,亦不到你評論,我只想回到這個條目的編輯上。
    • 就上述一大篇水份甚多文字中,我只會回應有實質內容的部份:
      • 你已經是第二次提出「移花接木」一詞「不中立」,但早在 2007年5月13日 (日) 09:17 已經改為「爭議」,這是大家交流之後得出的結果,你是不尊重討論,還是只想罵戰?後者我不再奉陪。
      • 這個節目是新聞局委托三製作,不是第一主角,也是第二主角,難道要將新聞局的內容放在最暗角,表示事件與新聞局無關?至於緒論是否過長,跟中立無關,可以修改。
      • 「揭發此事的聯合報,怎麼會被「輕描淡寫」地挪到第二段才出現?」是因為其他媒體也找其他「誤植/移花接木」的地方,你也懂得「三立」才是主角,為何《聯合報》非要在首段不可?
      • 所謂「敘述語句」全盤接收「藍媒」的調調,我並不認同。在「經過」這一節,我請問,「綠媒」提及甚麼關於經過的事,而文中是沒提及的?如有,你可以拿出來討論。問題恐怕是「綠媒」小篇幅報導事件,大篇幅評論反擊,有很多東西都沒有提及而已。2014 2007年5月14日 (一) 17:26 (UTC)回复
  • 在維基這種高科技應用的場合裡,如果不談人性,真的是何以為文。所以在這裡,若沒有以「人性」為「中心思想」,那每個維基人就變得幾乎與冰冷的電腦或機器人無異,既然如此,我就不必再對這些冰冷的人有所回應了。—Yyk 2007年5月15日 (二) 04:49 (UTC)回复
  • 2007年5月15日 (二) 10:18 Ellery (討論 | 貢獻) 「Yyk (貢獻)」已被查封,終止時間為一日 (無禮的行為、攻擊別人: 在talk:三立二二八報導爭議之中人身攻擊.)
    • To Ellery:『無禮的行為、攻擊別人: 在talk:三立二二八報導爭議之中人身攻擊』?有沒有搞錯?虎兒先生將我貼在三立二二八報導爭議有關評論「國民黨」的貼文(這都是有引用來源的,不是無中生有)完全刪除,明顯偏袒該黨,故貼文『抗議「虎兒」先生淪為某黨的化妝師』這樣一個標題,這叫無禮的行為、攻擊別人?那你的意思就是:看不慣別人貼文將其隨意刪除,就叫「有禮(理)的行為」囉?!?還是您跟虎兒先生一樣的立場,所以「ㄌㄢ↗ㄌㄢ↗相護」?—Yyk 2007年6月5日 (二) 05:49 (UTC)回复

建議合併此條目到台灣媒體爭議

(+)支持--:1.維基不是資料蒐集處2.名稱似乎原創3.為何只有單單此條目另立?--winertai 2007年5月16日 (三) 03:34 (UTC)回复

周政保影帶事件腳尾飯事件也有單列為條目,不知道此三事件中哪次在臺灣影響比較大。—出木杉 2007年5月16日 (三) 03:37 (UTC)回复
先不論影響層面等﹔兩者之別好似第一次登陸月球行動與第十三次登陸月球行動的差異。--winertai 2007年5月16日 (三) 03:54 (UTC)回复

(-)反对--回應以下:

1)對,維基不是資料蒐集處,所以條目也有精簡過。如果你為這個事件不應詳述,宜輕輕帶過,那就是事件輕重的看法分歧。
2}要說所謂「原創」命名,也有內湖虐貓事件,甚至臺灣媒體爭議根本都是一個「原創」命名,Google 的結果我看了首三頁,全部都是連到維基的臺灣媒體爭議,如果這個是理由話,我考慮要提出刪除臺灣媒體爭議
3)出木杉已解答。
4)要用登陸月球行動來比擬,「第一次月球行動」應是八掌溪事件周政保影帶事件腳尾飯事件都應該刪除/合併。

謹此2014 2007年5月16日 (三) 10:02 (UTC)回复

(:)回應(1)(2)熱烈歡迎提刪台灣媒體爭議。(3)(4)八掌溪事件並非自導自演造假。容我非善意推定點破﹔此條目若能存在唯一理由,只不過是「泛綠媒體」在沉淪過程中,首度犯了泛藍媒體的錯。我還是衷心奉勸,維基不是政治論壇,不必拿此種顯然不合百科的這些林林總總條目來這角力,除了泛政治外,維基還有很多條目可以寫的。--winertai 2007年5月16日 (三) 10:55 (UTC)回复
(:)回應:你「熱烈歡迎」提刪台灣媒體爭議,又說這些新聞條目不適合維基,那麼維基是否要花氣力討論不值得存在的條目,是否需要合併?真是矛盾重重,令人難以善意地推斷你的動機。2014 2007年5月16日 (三) 13:01 (UTC)題外話,至於所謂「首度犯錯」,所謂「綠媒」一樣在猛播周政保嗆聲片段,跟T台播得一樣兇,或許你一直在看「藍媒」吧。2014 2007年5月16日 (三) 13:01 (UTC)回复
(:)回應我真是看不懂你,原來閣下在2006年刪除投票中,支持保留台灣媒體爭議,還建議往介紹「媒抗」方向擴充改善。至於「媒抗」是甚麼樣的一回事,究竟是否真的「與媒體對抗」,一打開網站看就知,不用我解釋。2014 2007年5月16日 (三) 13:32 (UTC)回复
(:)回應,閣下不要未深入該條目的編輯歷程,就以自己想法來大放厥詞。當初[1]條目的樣貌是如何?你到底有沒有深入了解?我對於不了解始末就論斷他人的人,懶得回應。我也說點題外話,容我點破,你當初寫此條目也不過想為自己的政治立場做點事情。然後碰到更努力蒐集資料的人(Y先生)又處處攻擊對方跟你相似的做法,這種立場明顯的編輯方式,又是何必呢?。我還是老話,你將這些條目提刪吧,通知我,我一定投支持票。因為Y先生在蒐集資料方面,比你我都認真。容我說句坦白話,若你要在此類型條目佔得上風,在Y先生面前,你萬萬是討不到便宜的。不過話說回來,這裡又不是政治論壇,何必賭氣呢?另外,「與媒體對抗」是個網站,不管你喜不喜歡,愛不愛,是否如你懷疑的不是與媒體對抗,他就是一個擁有Google 46900搜尋結果的網站。--winertai 2007年5月16日 (三) 15:10 (UTC)回复
再補一句,就搜尋結果來論,不管「台灣媒體爭議」這條目名稱,或只有大紀元(及一些blog)用到的「三立二二八報導爭議」條目名稱,其存在合理性,遠遠不及「與媒體對抗」這詞條名。--winertai 2007年5月16日 (三) 15:36 (UTC)回复
(:)回應--我對「媒抗」不予至評,亦沒有質疑與媒體對抗條目應否存在,讀者可自行判定「媒抗」到底是甚麼,無論它有多少個Google結果。我想指出,當初的內容正是100%的新聞再看另一個「2006年10月11日的版本」,這是你提「保留」票的那一天,滿篇都是新聞。當初是新聞條目你要求改善,現在是新聞條目則要求刪除?還不夠反覆無常?2014 2007年5月16日 (三) 16:19 (UTC)回复
請你再看看當初我保留的理由,和我對此條目刪了多少東西和改善再來做評斷。對不起我再多嘴一下,你跟Y先生的爭論,我早就有過。這當然不是反覆無常,而是就事論事。我當初保留的是與媒體對抗這條目,也想把這條目完全導入真正的百科條目。再說個沒輸贏的話,當初一位Y先生和K先生已經夠頭疼且讓大家無法將此類型條目納入正途了,現在又多閣下這種喜歡蒐集資料的熱心人士,有可能改善嗎?--winertai 2007年5月16日 (三) 16:30 (UTC)回复
你刪了多少東西我要再看一看,不過你當時對新聞的「包容」可大多了。2014 2007年5月16日 (三) 16:38 (UTC)回复
(:)回應:如果你當初認為保留是對的,那麼你現在應該掛上 Cleanup,而不是刪除。你不懷好意猜度他人我沒所謂,你也太不了解我,兩天前,我在互助客棧,早就說:「我知道有些維基人不喜歡這類條目,如果大家認為要刪除條目,也可以討論。」我不怕刪除,我亦不見得刪除有甚麼可惜。但是我看見你的反覆,你的所謂「理由」,連「綠媒首次(你是用粗體的)犯錯」也說得出口,容我學你點破:為政治立場做事的,似乎是你吧。2014 2007年5月16日 (三) 16:33 (UTC)回复
綠媒是不是在做假方面首次犯錯,我是根據Y先生辛苦蒐集資料來的條目來研判﹔至於贊成刪除不掛清理,是因為此條目現在這種局勢,碰到Y先生或B先生或你,我都沒力氣奉陪。最後,我要說的是,既然你們都不聽勸,我也沒辦法。此條目編輯者是否都有政治立場你心知肚明,是否有人見獵心喜,你自己最清楚。我想我也沒興趣對你已經做結論的討論再多做解釋。最後我將我當初在媒體爭議上的討論原封不動的列於下方,當作我此次討論的總結
我個人認為此條目存在有其價值,不過內容條目名稱、性質與中立性很容易落人口實,因此才想引入「與媒體對抗運動」的方向。如果Kevin兄認為導文不宜列入媒抗引述,我也不堅持,不過盼能留住我於內文中的描述。--winertai 2007年5月16日 (三) 16:43 (UTC)回复
你一再批評我有政治立場,我建議你問自己好了,我自問在這個條目的輯編上,我接受條目的修改意見,也盡量包容別人(包括Y兄)的編輯,盡量向中立方去。或許寫看似不利「綠媒」的東西就是有「立場」,寫「周政保」、「腳尾飯」就是等於「第一次登月行動」那麼重要。2014 2007年5月16日 (三) 16:56 (UTC)回复
我看了一下歷史,不算那些模版調動,內容你只修改了首段,和作了一次重定向,所有你「不喜歡」的「新聞」,一句都沒有刪過,所以你說「我對此條目刪了多少東西和改善再來做評斷」,我無法理解。你為條目貢獻了約200-300字(沒有實際計算過),其中兩句不錯:「另外一方面,因為2000年代之台灣執政民進黨政府對媒體控制權的減少導致私有化,加上幾個重要的媒體仍由在野政黨所經營或立場偏向在野黨,因此部分台灣民眾認為此階段『媒體的客觀性幾乎等於無。』」、「台灣媒體爭議是指執政黨因無法約束台灣媒體而引發的社會爭議,當中因果關係說得很妙,大家可以讀一下,究竟為何「中立性很容易落人口實」,或許會有答案2014 2007年5月16日 (三) 18:04 (UTC)回复
我也總結一下,我服從共識,如果共識是不要再寫重要的新聞事件,沒問題,我不會再寫。合併的建議,仍然反對。winertai理清自己想法,能夠自圓其說之後,仍要刪除新聞條目的話,請通知我,我立即停止所有新聞條目的編輯,全力支持winertai。謹此 2014 2007年5月16日 (三) 18:20 (UTC)回复

(-)反对--理由如下:

  • 台灣媒體爭議已經太長了,而且維基百科並非不是資料蒐集處,實際上,方針是這麼寫的:「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
  • 「三立二二八報導爭議」、「三立228報導爭議」或相似的名稱可以在維基百科之外的網站找到:[2][3][4]。如果標題是原創研究,應該只要改標題就好。而且如果這樣的標題原創,合併到台灣媒體爭議之後還是一樣原創。
  • 其他事件也可以另立條目。
  • 抱歉離題一下,登月的次數好像沒這麼多次。

bstleetalk 2007年5月16日 (三) 10:51 (UTC)回复

(:)回應,1.我再抱怨一下,我已經多次對Bstlee兄在文字間抓人語病的習慣感到不耐。在我看來,我表達的意思只是想呼應前面虎兒的發言,也自信與方針上的觀點應該十分貼近。台灣媒體爭議粗創時,我就堅持這種「把一大堆新聞資料呼攏統灌在一起」的類型條目根本不合百科,也曾經發過如果這樣寫下去,台灣媒體爭議絕對會變成全維基最長的條目的酸話,衷心希望2014兄趕快提刪,我絕對投贊成票。2.我不知道Bstlee兄的「相似程度這麼寬容」,我並不認為《三立二二八報導》、《228特别报导争议》、《228報導誤植》等同現在此條目名稱。退一萬步講,此條目名稱中已經違反文獻>2的基本原則。3.早就料到你會出來嗆聲,為此,我還特地斟酌了點字眼。登陸月球行動的次數請見阿波羅計畫。--winertai 2007年5月16日 (三) 10:59 (UTC)回复
我還是重申,此類型條目根本不符百科規則,拿剪報一段段言詞來充當內容,簡直快變成名言錄。除此,也想告訴各位,各大報已經悄悄在報頭填上「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本報圖文」的警語。在這種條目當中,引用與轉載只是一線之隔。--winertai 2007年5月16日 (三) 11:20 (UTC)回复
另外,我真的奉勸各位,別浸淫在非維基百科的新聞條目書寫上,並在這些條目上堅持自己政治立場或來場論壇版的政治角力。「維基百科不是新聞動態」,不只是長方形模板而已。關於此點,虎兒兄已經多次提及,並說得極為淺顯明白,希望各位能接納。我真的不希望大家浪費精力在不該浪費的地方。--winertai 2007年5月16日 (三) 11:20 (UTC)回复
希望你弄清楚你到底想怎樣,是想合併,還是想刪除。合併的話,我反對。刪除的話,請你收回合併tag,我會將三立二二八報導爭議台灣媒體爭議腳尾飯事件周政保影帶事件提刪,並將你的理由列出來。2014 2007年5月16日 (三) 13:07 (UTC)回复
你這一句:「拿剪報一段段言詞來充當內容,簡直快變成名言錄」我很同意,我編輯這條目,主要是記事實,90%的評論都不是我加的。還有,這次事件恐怕快變成「舊聞動態」了。2014 2007年5月16日 (三) 13:17 (UTC)回复
我想合併的標示與提刪兩回事情,我認為你大可逕自提刪﹔因為這或許也是你最希望的結果。我的看法很簡單,刪除與合併我都贊成,也都無所謂。--winertai 2007年5月16日 (三) 15:52 (UTC)回复
我想我不會做自相矛盾的事,要維護它們,但又刪除它們?你弄清楚,再告訴我,我幫你。2014 2007年5月16日 (三) 16:45 (UTC)回复
  • 關於「三立228報導爭議」請見:[5]。舉出相似名稱,是想說明即使現在的名稱不行,也可以改成別的名稱。—bstleetalk 2007年5月16日 (三) 11:13 (UTC)回复
  • 我現在確定「三立228報導爭議」不是原創研究了,因為這個名稱5月8日就已經上了新聞網站,比條目創建時間早了大約2天。(至於月球問題,謝謝您的提醒,抱歉我看漏了兩個字。我會再研究看看,目前還不確定第十三次登陸月球行動是哪一次)—bstleetalk 2007年5月16日 (三) 13:41 (UTC)回复

winertai的編輯提出整理

winertai在 2007年5月16日 (三) 16:55 大幅刪除內容,但似沒有說明原因,亦沒有像虎兒兄以隱藏的方式處理,故我先回復到虎兒的版本,再提出 cleanup。

我的看法:

  • 令人不解的是winertai偏偏最與條目「沒關係」的兩段,歸類在「引發爭議的片段」。
  • 如果以winertai這條目的編輯作為標準:
    • 是否這樣就可以視為「乎合維基標準」,可獲保留?
    • 其他類似的條目,是否需要大幅刪除?
    • 如果這是共識的話,我(+)支持winertai的修訂

就是這樣。2014 2007年5月16日 (三) 18:47 (UTC)回复

图片

可以弄几张上海街头枪毙的截图上来,因为影片版权已在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里过期了。只就上海枪毙的那一小段而言,我想三立、阮美姝都不拥有版权。另外,还可以对着《联合报》那天的报纸版面作一张特写照片。这几样重要物证我想是很有必要放入条目的。--Hawyih 2007年5月17日 (四) 00:10 (UTC)回复

那段片子應該是美國記者拍攝,中國和台灣的法律適用嗎?2014 2007年5月17日 (四) 09:40 (UTC)回复
我还以为那段片子是国民党党史馆拥有。如果版权没过期,也可以合理使用嘛。平日,动画片、电视剧条目花花绿绿的有版权图片那么一大堆,其实都是使用合理过度。而此处,才是真正的“合理使用”,也绝对不可能产生“替代”。另外,《联合报》的版面特写解决起来不难吧?(希望大家能找到保留得很新的那天报纸)--Hawyih 2007年5月17日 (四) 12:56 (UTC)回复

粉飾太平

全文最精妙之處在于蔣友柏先生幾個字

上面一大堆都是廢話,在上海殺人和在基隆殺人——有什么區別?這樣的事情在臺灣都可以吵大半年,真服了。—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6月26日 (四) 17:05 (UTC)回复

  • 蔣友柏對國民黨的批評
  1. 在上海殺人的時間點,莫非是蔣經國所為?記得看過某些文獻指出,蔣經國對孔宋家族的貪瀆行為,下不了手,導致由上海為首的幾個都市,發生嚴重的通貨膨漲。最後只能抓幾個有囤積與哄抬物價的奸商,殺雞儆猴,公開表演了幾場槍決秀而已。(有另一說是共產黨員?)不過該畫面,至少死的不是台灣人,誤用畫面本應公開道歉。且未見其遺族來台向國民黨求償,恐怕是死有餘辜了。-P1ayer (留言) 2009年3月16日 (一) 09:55 (UTC)回复
返回到“三立二二八報導爭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