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1自行榴弹炮
M41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155 mm Howitzer Motor Carriage M41,别称M41“猩猩”)是美军在二战末期采用的一种自行火炮,武器基于加长版的M24坦克底盘。原计划产量为250辆,但直到订单在1945年底取消时,仅生产了85辆。[1]M41随后在朝鲜战争中得到广泛使用,该型火炮的成功影响了后来美军自行火炮的设计。M41火炮在朝鲜战争结束后退役,但其短暂地在法国陆军中继续服役。
M41“猩猩” 自行榴弹炮 | |
---|---|
类型 | 自走炮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记录 | |
使用方 | |
参与战争/衝突 | 朝鲜战争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9.3 t(43,000磅) |
长度 | 5.8米(230英寸) |
宽度 | 2.8米(110英寸) |
高度 | 2.4米(94英寸) |
操作人数 | 5 |
炮彈 | 分装式炮弹, 袋装发射药 |
口徑 | 155 mm(6.1英寸) |
射击仰角 | 45 至 -5 度 |
回旋角度 | 右 17.5 度,至左 20 度 |
射速 | 持续发射:4发/分钟 |
槍口初速 | 563米/秒 |
最大射程 | 14,600 m |
供弹方式 | 手动 |
装甲 | 13 mm |
主武器 | M114榴彈炮 |
发动机 | 两台凯迪拉克 4T24 V8 2x 110 hp(82 kW) |
悬挂 | 扭杆 |
作战范围 | 160 或 240 公里 |
速度 | 56千米/小时 |
历史
1942年12月,美军计划研发一款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新式榴弹炮基于新型M1式155毫米榴弹炮以及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底盘。该项目最终产生一辆编号为T64的原型车。但随着M24“霞飞”轻型坦克得到批准,预期M24的底盘会成为其他载具的标准底盘,[1]因此T64改为使用“霞飞”底盘的T64E1。[1]
T64E1装备一门M1式155毫米榴弹炮,榴弹炮尾部有一个重型后座减消铲,该火炮计划用于补充早期的M12自行火炮。T64E1安装有两部中置110匹马力的凯迪拉克V8引擎,乘员为5名,车体内一名驾驶员,炮手位于后部的露天隔仓中。榴弹炮的水平射界较为有限,最高仰角为45度,车内最多携带22枚炮弹。多余的炮弹由M39多用途装甲车携带。车体装甲厚度仅为13毫米,只能够抵御轻武器,火炮隔仓周围的装甲厚度仅为6.5毫米。[2]
1944年12月,T64E1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试验,随后进行了轻微地改进并于1945年交由梅西·哈里斯农具公司生产,该武器在1945年6月定型为M41。但由于二战在此时已接近结束,因而M41未参加二战的任何战斗,其产量也由250辆降至85辆。M41随后在美军常备军中服役,并获得了“猩猩”的名称,这批火炮在退役前参加了朝鲜战争。其中,一些M41转至法国陆军,但不久后便被其他型号取代。[3]
服役历史及影响
M41的机动性使得其在朝鲜战争初期的运动战阶段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当战事胶着后,其机动性可使其躲避火炮反制(counter-battery fire)。第92野战炮兵营与第999装甲野战炮兵营就是两支使用M41自行榴弹炮的单位。[3]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缴获两辆M41,并在马良山战役中用其来轰击美军[4]。1953年夏季战役中曾于朝鲜平康地区缴获M41一辆,现陈列于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5]:397。
相比当时的M40自行加农炮(M1 155毫米“长汤姆”加农炮的自行版本),M41更轻速度更快,但射程较近。与当时其他的美军自行火炮相同,其露天的炮室使得乘员容易受到轻武器及弹片的攻击,同时M41的引擎被认为动力不足。但由于朝鲜战争中中朝军队常使用渗透包抄的战术,因此M41的自行能力与装甲使其较牵引式火炮更优。[6]战争中M41与M7自行榴弹炮的表现促使美国陆军在60年代研发新式自行火炮,例如几乎可以完全取代牵引火炮的M109帕拉丁自行火炮。[7]
现存
- 美国奥克拉荷马州,锡尔堡的美国陆军火炮博物馆现存一辆
- 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试验场美国陆军军械博物馆现存一辆
- 中国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现存一辆[8]
参考文献
引用
- ^ 1.0 1.1 1.2 M41 Howitzer Motor Carriage. Military Factory. [2016-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 ^ 155mm Howitzer Motor Carriage M41. The AFV Database.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4).
- ^ 3.0 3.1 M41 Howitzer Motor Carriage. Military History Encyclopedia of the Web. [2016-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9).
- ^ Mervino. Four photos from Maryang-san. Mervino's Hole in the Web.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6).
-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编). 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北京: 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3. ISBN 7-80172-132-2.
- ^ LaVoie, Leon F. Make Mine SP: The mobility and devastating punch of the Self Propelled 155mm Howitzer, M41, paid off in Korea. United States Army Combat Forces Journal. February 1952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6).
- ^ Gourley, Scott R. The Korean War's Land Battle Legacy. Defense Media Network.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5).
- ^ Surviving US Self-propelled Artillery / Gun Motor Carriage (PDF). shadock.free.fr. [2019-09-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26).
来源
- Chamberlain, Peter; Ellis, Chris, American and British Tanks of World War II, Arco Publishing, 1969
- Hunnicutt, R. P. Stuart: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Light Tank. Novato, CA: Presidio. 1992. ISBN 978-0-891-41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