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形目

鸟类的一目
(重定向自Anseriformes

雁形目学名Anseriformes),指的是脊椎动物门鸟纲的一个,本目的鸟都是“游禽”,不僅游泳速度快,還具備粗長的脖子、扁平的鳥喙、長蹼的腳掌,能進行長途飛行,因生存能力較高而在全世界广泛分佈。雁形目的體型在所有鳥類中屬於中大型,身體內的脂肪和肌肉比例均勻,產肉多且肉質鮮美,是僅次於雞形目的可食用禽類。

雁形目
化石时期:65–0 Ma
古新世到現代
澳洲塔斯馬尼亞的一隻野生埃姆登鵝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演化支 今颚类 Neognathae
演化支 泛雞雁類 Pangalloanserae
小纲: 鸡雁小纲 Galloanserae
演化支 齿雁类 Odontoanserae
演化支 雁形类 Anserimorphae
目: 雁形目 Anseriformes
Wagler, 1831

本目的鸟在中文中通常被称为某某雁、鸭或鵝,一般野生的稱為“雁”;而家養的小型雁形目稱為“鴨”,大型雁形目稱為“鵝”,具體包括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潜鸭天鹅雁属等。

形态特征

本目鸟类均为水栖性鸟类,体型大小不一,大者如天鹅体长可达1.5米,小者如棉凫体长仅30厘米。

本目鸟类头较大,有的种类具有明显的冠羽,喙多为扁平形,尖端具有嘴甲,大多长颈。

本目鸟类翅长而尖,适于长途跋涉,初级飞羽10-11枚,次级飞羽缺第5枚,大多数种类的次级飞羽色彩艳丽,具有抢眼的金属光泽,被称作翼镜,大多数种类的尾巴很短,但也有个别种类具有异乎寻常长的中央尾羽如针尾鸭,本目鸟类绒羽发达。

本目鸟类脚短,多着生于身体的中后部,跗跖前侧覆盖网状磷。三趾向前,有蹼或半蹼相连;一趾向后,较其它三趾为短,行走中不接触地面。

本目鸟类多雄雌异色,部分种类如天鹅雄雌同形同色。雄性具有交接器。

习性

本目鸟类都属于游禽,栖息在各种水域环境,从咸水淡水,从内陆到远洋都有本目鸟类栖息,本目鸟类善于游泳,部分种类精于潜水,观察其在水中游弋的姿态,多数种类躯体轴线与水面平行,头、颈、背、尾部露出水面,精于潜水的雁鸭类,如各种潜鸭的尾部也沉入水中;另外还有一些种类上半身其完全潜入水中,尾部翘出水面,即躯体轴线与水面有一定交角,如鸿雁。本目鸟类中部分种类潜水技能惊人,如长尾鸭常能潜入水下60米之深处。本目鸟类尾脂腺发达,分泌的油脂通过喙涂布到羽毛上,以达到疏水来保持体态。

本目鸟类食性多样,大部分种类常在繁殖季节甲壳类软体动物为食,而在迁徙和越冬时以水草等植物型食物果腹。需要指出的是雁类多以水草为食,而秋沙鸭属的各种鸭类,嘴形扁平前端具钩,边缘具“锐齿”,且精于潜水,是捕食鱼类的好手。

繁殖

本目绝大部分鸟类的繁殖是一雄一雌相配,其中天鹅树鸭麻鸭等种类雄雌鸟终身配对,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双亲都参与幼鸟的养育,树鸭的雄鸟甚至参与孵卵。而本目的其它种类夫妻关系大多并不确定,常只能维持一个繁殖季节,甚至在孵卵开始之后雄鸟就弃雌鸟而去,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忠贞爱情象征的鸳鸯其实就是这样。

本目各种类的交配行为仅限于繁殖期内,但常常在越冬集群时期便开始配对行为,在冬末初春季节常能看到发情行为。本目鸟类常有复杂而悦目的求偶炫耀行为。

本目鸟类所做巢多见三种类型:

  • 露天巢:搭建在离水不远的地面上或浅水处,由手边易得的植物型材料搭建,大多数的河鸭都是营露天巢的。
  • 隐蔽巢:这类巢搭建在在岩石下面,石隙间,垂直斜坡的土洞中,麻鸭等的巢就是隐蔽巢。
  • 树洞巢:搭建在树洞中,鸳鸯的巢就是树洞巢。

此外,本目中的黑头鸭是这一目中唯一的巢寄生者,寄主有其它鸭科、秧鸡、鹮类、鹭类的鸟。

本目鸟类的雏鸟均为早成雏,并且本目鸟类的雏鸟都有明显的印记行为,即把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物体当作自己的母亲,本能性地跟在“母亲”身后形影不离直到长大。雏鸟出生时体表被绒羽,出生后数月才发育成能飞的幼鸟,幼鸟羽色哑暗,颇似雌性成鸟,幼鸟出生后七到八个月进行第一次换羽

本目鸟类性成熟的时间长短不一,快的如鸭亚科的大多数种类,孵出后九到十个月即能繁殖,而发育较慢的如天鹅则需要四到五年。

迁徙

本目鸟类绝大多数种类都是迁徙性的,秋季南迁,春季北迁,据研究在中国内蒙古乌梁素海,每年3月初就可以看到疣鼻天鹅灰雁绿翅鸭等本目鸟类,在随后的日子里,斑嘴鸭绿头鸭赤麻鸭等相继到达,9月中旬各种鸭雁类开始南迁,最早开始迁徙的是灰雁,同时在更北方繁殖的一些鸭雁类也开始过境乌梁素海,10月间乌梁素海的鸭雁类数量达到顶峰,12月,最迟南迁的秋沙鸭开始离开乌梁素海。

通常,本目鸟类在秋季南迁比较缓慢,春季北徙则比较迅速。

演化

據分子钟推定雁形目起源於9900萬年前,最早的雁形類(Anserimorphae)是白堊紀晚期的維加鳥。 化石资料显示,在新生代渐新世雁形目鸭科已经有雁亚科鸭亚科的分化;在中新世已经出现河鸭潜鸭天鹅等现存属出现;在上新世本目绝大部分现存种都已经出现;至更新世则计有90化石被发现。 白垩纪有一种黄昏鸟在形态上与雁形目类似,不过属于反鸟类,与现存雁形目没有关系。 综合全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雁形目化石,共计约170余种,其中已经灭绝的占一半左右,绝大多数化石发现于欧洲北美提示本目可能起源于古北界

与人类的關係

本目鸟类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部分种类在历史上被人类驯化成为重要的家禽。

 
中国汉代随葬六畜俑

被认为是人类驯化的第一个家禽,它来自于野生的鸿雁灰雁达尔文在他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提到“在荷马史诗中就提到过早在古希腊时代鹅就是被驯养的家禽了,而古罗马时代的神庙里人们饲养家鹅,作为奉献给神的祭品”;还有人根据古埃及笔画遗留下来的资料,认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成功地驯化了家鹅。

中国古籍《庄子》中有记载:“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说明在公元前400年以前中国就已经有成熟的家鹅驯养技术了。

目前普遍认为中国家鹅和欧洲家鹅的起源不同,中国家鹅起源于鸿雁而欧洲家鹅起源于灰雁

鸭也是重要家禽之一,目前认为驯化的家鸭起源于野生的斑嘴鸭绿头鸭中国战国时期的古籍有记载“野鸭为凫,家鸭为鹜”,欧洲家鸭的驯养可能起源于古埃及后经希腊传播于整个欧洲大陆。

分类学

雁形目鸟类的分类主要有两类不同的观点,一类引用Sibley和Monroe的鸟类DNA分类系统将雁形目鸟类分为鸭科、叫鸭科、鹊雁科和树鸭科(树鸭有時會被視為鸭科的亞科),目前英文维基采用的就是这种分类方式(而且树鸭被分类為鸭科的亞科);另一种分类方式是在中国学术界比较通行的分类方式。见下:

树鸭科(Dendrocygnidae)

鸭科(Anatidae)

叫鸭科(Anhimidae)

(“&”标记为中国境内没有分布的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