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號颶風信號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下表為香港十號颶風信號列表,粗體颱風表示澳門氣象局亦為該颱風懸掛十號風球。最接近距離、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及最高陣風以公里計算、瞬時最低氣壓以百帕斯卡表示、雨量則以毫米量度,數據均以天文台總部所錄得為準[1]。1946年至1979香港採用夏令時間(即香港時間+1小時)[2],若十號信號發出或取消時香港正是實施夏令時間,於本表中有關時間會以「夏」字註明。因應天文台在2009年增設「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分級,表內熱帶氣旋強度將以新熱帶氣旋分級制顯示,2009年或之後以天文台熱帶氣旋年刊為準,2009年前則以天文台警告及信號資料庫為準。

十號颶風信號的前身為七號信號(1917年至1930年)、燃放三次炸藥(1907年至1916年)和鳴兩次風炮(1884年至1906年)。

次序(歷來) 次序(新制) 年份 強度 颱風名稱 最接近天文臺總部距離(km) 總部錄得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km/h) 總部錄得最高陣風(km/h)[註 1] 瞬時最低氣壓(hpa)[註 2] 雨量(mm) 懸掛/
發出時間
除下/
取消時間
歷時
(小時:分鐘)
死亡人數[3][4] 受傷人數[3][4] 失蹤人數[3][4]
1884至1906年的鳴兩次風炮紀錄
1 1 1884年 待查 西南偏南110 112 N/A 979.4 待查 9月10日 18:28[5] 9月11日 下午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2 2 1891年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7月19日 02:30[6]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3 3 1893年 待查 西南偏南120 101 N/A 待查 待查 10月2日 06:00[7]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4 4 1894年 待查 —(甲午風災 待查 待查 N/A 待查 待查 9月25日 06:00 9月25日 待查 60[8] 待查 待查
5 5 1894年 待查 西北20 101 N/A 待查 待查 10月5日 08:30 10月5日 待查 11[9] 待查 待查
6 6 1896年 待查 西南35 135 N/A 975.8 待查 7月29日 17:45 7月29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1907至1916年的燃放三次炸藥警告紀錄
7 1 1908年 待查 —(戊申風災 西10 102 N/A ≤978 待查 7月27日 23:15[10] 7月28日 待查 待查 500餘 14 待查
8 2 1909年 待查 西南80 94 N/A ≤987.4 待查 10月19日 11:50[11] 10月20日 06:00[12] 18:00 待查 待查 待查
9 3 1911年 待查 西南偏南25 76 119 ≤988.2 待查 7月27日 07:25 7月27日 待查 0 0 0
10 4 1911年 待查 西南偏西65 78 111 ≤991.1 待查 8月5日 07:00 8月5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11 5 1913年 待查 西南偏南55 107 169 ≤991.1 待查 6月17日 05:15[13] 6月17日 下午 待查 0 0 0
12 6 1916年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6月2日 06:57[6]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1917年全面改為數字信號,以七號信號為颶風信號
13 1 1918年 待查 西南50 80 152 ≤987.7 待查 8月15日 05:35[14] 8月15日 10:35[14] 5:00 0 0 2[15]
14 2 1919年 待查 西南偏南260 76 135 ≤999.2 待查 8月22日 10:56[16] 8月23日 06:30 19:34 待查 待查 待查
1917年改為數字信號後最長颶風信號(19小時34分鐘)
15 3 1923年 待查 西南170 80 141 ≤988.7 待查 7月22日 12:30[17] 7月23日 06:50[18] 18:20 0 0 0
16 4 1923年 待查 —(癸亥風災 南5 133 209 ≤971.7 待查 8月18日 09:00[19] 8月18日 14:50[20] 5:50 100 0 1
17 5 1926年 待查 —(丙寅風災 南80 79 142 ≤991.8 待查 9月27日 06:32[21] 9月27日 15:12[21] 8:40 待查 待查 待查
18 6 1927年 待查 —(丁卯風災 南97 104 187 ≤982.4 待查 8月20日 10:35[22] 8月20日 16:27 5:52 15 22 待查
颱風在西太平洋達≤886.7 hPa
19 7 1929年 待查 —(己巳風災 南10 111 189 ≤983.2 待查 8月22日 11:45[23] 8月22日 15:30[23] 3:15 7 13 待查
1931年改制,由七號信號改為十號信號
20 1 1931年 待查 南50 119 219 ≤989.2 待查 8月1日 11:14[24] 8月1日 16:23[25] 5:09 6 4 10
21 2 1936年 待查 西南偏南55 115 213 ≤979.3 待查 8月17日 00:25[26] 8月17日 06:25[27] 6:00 20 179 1
22 3 1937年 待查 —(丁丑風災 西南偏南15 109 267 958.3 待查 9月2日 01:58[28] 9月2日 06:20[28] 4:22 2,565-11,000 88 182
香港史上造成最多人死亡風災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十號信號
23 1 1946年 強颱風 未命名[註 3] 南70 無資料 176 985.7 待查 7月18日 15:15 夏 7月18日 20:00 夏 4:45 2 7 0
1940年代唯一十號信號
24 2 1957年 強颱風 姬羅莉亞 西南55 115 187 984.3 323.2 9月22日 12:50 夏 9月22日 20:45 夏 7:55 9 100 0
1950年代唯一十號信號、二戰後唯一一次由八號信號直接懸掛十號信號,跳過九號信號
25 3 1960年 颱風 瑪麗 西北偏西10 96 191 973.8 422.7 6月9日 03:30 夏 6月9日 12:40 夏 9:10 45 127 11
26 4 1961年 颱風 愛麗斯 0 83 166 981.8 103.7 5月19日 10:30 夏 5月19日 13:00 夏 2:30 5 20 0
風眼直接穿過香港天文台總部、最短十號信號(2小時半)
27 5 1962年 超強颱風 溫黛 西南偏南20 133 259 953.2 300.4 9月1日 06:15 夏 9月1日 14:15 夏 8:00 183 388 108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多人死亡的風災
28 6 1964年 超強颱風 露比 西南30 110 227 968.2 194.1 9月5日 11:40 夏 9月5日 15:35 夏 3:55 38 300 14
29 7 1964年 颱風 黛蒂 東35 88 175 977.3 331.2 10月13日 04:00 夏 10月13日 12:15 夏 7:45 26 85 10
唯一在香港東面掠過而帶來十號信號的熱帶氣旋、二戰後唯一同年內第二次懸掛十號信號
30 8 1968年 颱風 雪麗 0 68 133 968.6 252.8 8月21日 16:10 夏 8月21日 23:45 夏 7:35 3[29] 4 0
風眼直接穿過香港天文台總部
31 9 1971年 超強颱風 露絲 西南偏西20 103 224 982.8 340.9 8月16日 22:50 夏 8月17日 04:40 夏 5:50 110 286 5
32 10 1975年 超強颱風 愛茜 南50 58 140 996.2 150.6 10月14日 14:15 夏 10月14日 17:05 夏 2:50 0 46 0
吹襲香港前曾擁有雙重眼壁,1931年改制後第二最短十號信號(2小時50分鐘)
33 11 1979年 超強颱風 荷貝 西北偏北10 75 175 961.6 287.4 8月2日 13:00 夏 8月2日 16:45 夏 3:45 12 260 1
吹襲香港前曾擁有雙重眼壁
34 12 1983年 超強颱風 愛倫 西南45 92 185 983.1 262.2 9月9日 02:00 9月9日 10:00 8:00 10 333 12
1980年代唯一十號信號、回歸前最後一次,其他信號:山泥傾瀉
35 13 1999年 颱風 約克 西南偏南20[30] 63[30] 137[30] 976.1[30] 299.6 9月16日 06:45 9月16日 17:45 11:00 2 500 0
1990年代唯一十號信號、回歸後首次、1931年改制後最長十號信號(11小時)、最多人受傷的風災,其他信號:紅雨山泥傾瀉新界北水浸
36 14 2012年 強颱風 韋森特 西南100[30] 56[30] 117[30] 986[30] 214.7[31] 7月24日 00:45[32] 7月24日 03:35[33] 2:50 0 138[34] 0
21世紀及2010年代首次十號信號、首次「發出」而非「懸掛」,風暴中心距離最遠的十號信號(100公里),與愛茜並列1931年改制後第二最短十號信號(2小時50分鐘),其他信號:黃雨雷暴山泥傾瀉新界北水浸
37 15 2017年 超強颱風 天鴿 西南偏南60[30] 62[30] 122[30] 986.3[30] 69.1 8月23日 09:10 8月23日 14:10 5:00 0[35] 129[35] 0[35]
2010年代第二次十號信號,1983年愛倫以來首個超強颱風令香港發出十號信號,其他信號:黃雨雷暴
38 16 2018年 超強颱風 山竹 西南偏南100[30] 81[30] 169[30] 977[30] 179.5 9月16日 09:40 9月16日 19:40 10:00 0 458[36] 0
2010年代第三次十號信號,連續兩年發出十號信號,是1960-62年以來首次,與韋森特並列為風暴中心距離最遠的十號信號(100公里),1931年改制後第二最長十號信號(10小時)。其他信號:紅雨山泥傾瀉新界北水浸
39 17 2023年 超強颱風 蘇拉 東南偏南40[30] 62 122 986.7[30] 179.7 9月1日 20:15 9月2日 03:40 7:25 0 86 0
2020年代首次十號信號、吹襲香港前曾擁有雙重眼壁。其他信號:黃雨雷暴新界北水浸山泥傾瀉

註譯

  1. ^ 1911年前天文台風速計未加裝記錄陣風
  2. ^ 1948年前部分數據為小時最低氣壓
  3. ^ 此颱風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定名為「Typhoon Ingrid」(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譯為颱風「英格瑞」),但一直未獲香港天文台承認。

参考文献

  1. ^ (繁體中文)氣象資料. 香港天文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香港夏令時間. 香港天文台. 2012年7月12日 [2012年7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5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3.0 3.1 3.2 (繁體中文)歷年天災的回顧(頁11,十號風球傷亡統計) (PDF). 香港天文台. 20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7-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4.0 4.1 4.2 (繁體中文)一九六零年以來熱帶氣旋在香港所造成的人命傷亡及破壞. 香港天文台. 202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TYPHOON IN HONG KONG.」,孖剌西報第2頁,1884年9月12日
  6. ^ 6.0 6.1 1884至1937年香港鳴放風炮及燃放炸藥作為熱帶氣旋警告的歷史記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天文台,2023年3月30日
  7. ^ 「THE WEATHER.」,孖剌西報第2頁,1893年10月4日
  8. ^ THE TYPHOON. SIXTY LIVES LOST.. 士蔑報第2頁. 1894年9月25日. (英文)
  9. ^ THE STORM. $300,000 DAMAGE; ELEVEN LIVES LOST.. 士蔑報第2頁. 1894年10月6日. (英文)
  10. ^ 「IN THE GRIP OF THE STORM.」,德臣西報第4頁,1908年7月28日
  11. ^ THE TYPHOON. COMPARATIVELY LITTLE DAMAGE. TIMELY WARNINGS PREPARE RESIDENTS.. 孖剌西報第2頁. 1909年10月20日. (英文)
  12. ^ OBSERVATORY REPORT.. 士蔑報第5頁. 1909年10月22日. (英文)
  13. ^ 「本港颶風誌聞」,華字日報第3頁,1913年8月18日
  14. ^ 14.0 14.1 「WEATHER REPORT.」,孖剌西報第8頁,1918年8月16日
  15. ^ 「本港風雨」,華字日報第壹張叁頁,1918年8月16日
  16. ^ 「WEATHER REPORT.」,孖剌西報第8頁,1919年8月23日
  17. ^ 「本港颶風彙誌」,華字日報第壹張叁頁,1923年7月23日
  18. ^ 「WEATHER REPORT.」,孖剌西報第10頁,1923年7月24日
  19. ^ 「TYPHOON POINTERS. A CHRONOLOGICAL ACCOUNT. Times and Figures.」,南華早報第12頁,1923年8月20日
  20. ^ 「WEATHER REPORT.」,孖剌西報第10頁,1918年8月20日
  21. ^ 21.0 21.1 「昨日大風之各方狀況」,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三頁,1926年9月28日
  22. ^ 「颶風發動之前後」,華字日報第二張第三頁,1927年8月22日
  23. ^ 23.0 23.1 「昨日之狂風暴雨」,工商日報第壹張第弍版,1929年8月23日
  24. ^ 「颶風到港」,工商日報第三張第一版,1931年8月3日
  25. ^ 「風球除下」,工商日報第三張第一版,1931年8月3日
  26. ^ 「颶風昨夜襲擊本港之情形 十號風燈懸出後風炮頻嗚示警 海陸兩方戒備情形 颶風約有兩小時襲港」,工商日報第三張第一版,1936年8月17日
  27. ^ 「八號風球昨午除下」,工商日報第三張第一版,1936年8月18日
  28. ^ 28.0 28.1 「風燈風球 頻頻更易」,工商日報第三張第一版,1937年9月3日
  29. ^ 怒海餘生 失蹤漁民二人獲救 另三人蹤跡仍杳然. 大公報第五版. 1968年8月25日. (繁體中文)
  30. ^ 30.00 30.01 30.02 30.03 30.04 30.05 30.06 30.07 30.08 30.09 30.10 30.11 30.12 30.13 30.14 30.15 30.16 30.17 香港天文台. 引致天文台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的颱風. 2018年9月28日 [2015年4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7月16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1. ^ 韋森特影響香港期間,香港天文台總部及其他各站所錄得的日雨量. [2015-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2. ^ 天氣稿第014號 - 發出/取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天文台,2012年7月24日
  33. ^ 天氣稿第069號 - 發出/取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天文台,2012年7月24日
  34. ^ 一九六零年以來熱帶氣旋在香港所造成的人命傷亡及破壞. [2015-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5. ^ 35.0 35.1 35.2 「天鴿」風力減弱 襲港期間釀至少129人傷. 無綫新聞. 2017年8月23日 [2017年8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23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
  36. ^ 熱帶氣旋山竹綜合報告.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8年9月17日 [2018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16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