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港鎮安宮
鎮安宮,是位於台灣南部臺南市學甲區光華里的一座王爺廟,主祀李、池、吳三府千歲。
鎮安宮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南市學甲區68號之1 |
坐标 | 23°15′39″N 120°09′10″E / 23.26073948859326°N 120.15275921971032°E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主神 | 李府千歲 池府千歲 吳府千歲 |
建立时间 | 明末南鄭 重建:1981年 |
地圖 | |
供奉神祇
鎮安宮崇祀三王。三王者,李王、池王、吳王也,又稱三府千歲。據連雅堂《台灣通史》宗教志載:延平郡王入台後,闢土地,興教養,存明朔,抗滿人,精忠大義,震曜古今。明社既屋,民間乃建廟重祀,而時多避忌,故閃爍其辭,以王爺稱,亡國之痛概可見矣。王府東都,禮樂征伐,代行天子之事,故王爺廟皆稱代天府或王宮,而尊之為大人,為千歲,未敢昌言之也。此廟由來,實淵源於此。
頭港瀕臨海隅,屬鹽分地帶,土瘠民貧,生活窮苦,該廟初建之時,以供奉福德正神為主,後經地方詩人吳吉要先生以「鎮守頭港」之意而名為「鎮安宮」。本廟前殿主祀李府、池府、吳府千歲〈即俗稱大王、二王、三王〉、神虎將軍等,後殿〈又稱慈雲寺〉主祀南海觀音佛祖、玄天上帝、福德正神、十八羅漢等,偏殿供奉「軟身福德爺」,香火鼎盛,為頭港居民信仰中心。
日治時代
因甲午戰爭,締結馬關條約,台灣被割予日本,居民不願為異族統治,起而對抗日本,「林崑剛竹嵩山一役」,日本部隊因受阻憤而沿途殺掠焚燒,該廟也因此遭池魚之殃焚燬,歷經五十年。
戰後
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居民不願任令廟損殿燬有瀆三王威靈,乃由吳克章、吳興傳、吳克讀、吳章興、吳深、吳天化、龔聯禎、吳丁合、吳枝章、吳主成、吳永長等人提議並捐輸及莊眾踴躍捐資重建,除原本三王爺外並增建側殿供奉觀音佛祖、福德正神等神祇,廟宇重建完成,惟寺、宮格局因沿襲陳陋,雖曾再事修葺,終未盡善。
近年
民國七十年(西元1981年),地方賢達與旅外人士商定於原址鳩工重建,於是推吳三連、吳章興、吳修齊、吳尊賢、吳俊傑、翁主舍、吳俊陞、翁川配、翁平彰、吳振良、翁石龍等為發起人,翁呼爐、吳竹頭、吳德川、吳玉書等人負責勸募,籌新台幣三千餘萬元。後公推翁呼爐氏專責督建,總務及財務則由吳德川及吳玉書分別擔任。無論選材雕工,力求精緻,越兩年廟成,殿宇分兩進,前殿崇祀三府千歲,後殿供奉觀音佛祖、北極玄天上帝、福德正神及十八羅漢偏殿供奉福德爺,民國72年(西元1983年)入火安座,民國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舉行七朝清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