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天雷,北宋後期發展的火藥武器,身粗口小內盛火藥,外殼以生鐵包裹,上安以引信,使用時根據目標遠近,決定引線的長短。引爆後能將生鐵外殼炸成碎片,並打穿鐵甲。是手榴彈的前身。

蒙古南侵之时,金军也学会以火药武器抗蒙。金天兴元年(1232年),赤盏合喜駐守汴京,「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礶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1],時蒙古軍攻城,連攻十六日還打不下來[2]

南宋军队也同样以之抗蒙。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兵攻静江(今广西桂林),静江外城被攻破,守将“娄钤辖犹以二百五十人守月城不下”。元军围之十余日,“娄乃令所部入拥一火炮燃之,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外,兵多惊死者,火熄入视之,灰烬无遗矣”[3]

註釋

  1. ^ 金史》卷一百十三。
  2. ^ 民國柯劭忞撰,《新元史》,1920年:「三月,從太宗至汴。金人議守汴之策,舍裏城而守外城。外城,周世宗所築,堅不可攻。速不台以步、騎四萬圍之,又徵沿河州縣兵四萬,募新兵二萬,共十萬人,分屯百二十里之內。大治攻具,驅降人負薪填塹,彀強駑百張,攻城四隅,仍編竹絡盛石投之,未幾稱石高與城等。守者亦仿製竹絡,盛所投之石還擊之,復以鐵罐盛火藥投於下,爆發,聲聞數十里,名曰震天雷,迸裂百步外。我軍冒牛皮至城下,穴隧道。城人縛震天雷於鐵緪。縋擊之,又制噴火簡箭,激射十八步。我軍惟畏此二器。攻十有六日,城不下,乃許金人和,納其質曹王訛。」
  3. ^ 宋史》卷四百五十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