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玛·罗斯
阿尔玛·罗斯(德語:Alma Rosé,1906年11月3日—1944年4月4日),奥地利犹太裔小提琴家,逝世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生平
家庭
阿尔玛·罗斯出生于维也纳的音乐世家,她的父亲阿诺德·罗斯担任维也纳歌剧院的乐团首席达57年,曾就职于维也纳爱乐乐团,叔叔是著名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而她的名字就从姨妈兼教母的作曲家阿尔玛·马勒处得来。如此环境熏陶下成长的阿尔玛·罗斯随父亲学习,成为一名小提琴手[1]。
职业生涯
1920年,罗斯首次在巴德伊舍登台独奏,1926年在父亲指挥下于金色大厅和维也纳国立歌剧院乐团合作演出,1927年和维也纳交响乐团一同广播表演。1929年5月,罗斯在维也纳录制了自己唯一的一张唱片,曲目是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BWV 1043)[2]。
1930年,阿尔玛·罗斯与捷克小提琴家瓦萨·普利荷达结婚,普利荷达被认作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两人一同举办了不少成功的音乐会。1935年离婚后,罗斯从布拉格搬回维也纳。后来人们指责普利荷达因为纳粹的反犹法律而与妻子离婚,但这种说法其实站不住脚,其第二任妻子也是犹太人[3]。
罗斯1932年创建了名为“维也纳华尔兹少女”(die Wiener Walzermädeln)的女子乐团,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1934至1938年间,罗斯在海外举办了数场抗议德国纳粹统治的音乐会[4]。
逃亡岁月
1938年3月12日德奥合并之后,罗斯组建的女子乐团被帝国文化部强制解散。在小提琴家弗莱什·卡罗伊的帮助下,罗斯和父亲先后逃亡至伦敦,罗斯的哥哥逃到了加拿大,她的叔叔则不幸被捕,在特雷津集中营被谋杀[4]。
1939年11月,二战爆发三个月后,罗斯为一场音乐会飞往阿姆斯特丹。德国1940年占领荷兰后,罗斯不得不潜藏起来,于1941至1942年间偷偷举办私人音乐会。罗斯还与一位荷兰工程师假结婚,以取得一个“雅利安人”姓氏来保护自己[1]。
1942年8月7日,犹太人在荷兰开始被驱逐之后,罗斯写信告知弗莱什,自己即将逃往法国。1942年12月,罗斯在法国第戎被德国别动队逮捕,关押于德朗西集中营。
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3年7月20日,罗斯抵达奥斯维辛集中营一号营,臂章编号为“50381”。在集中营,荷兰女子伊玛·范·埃索(Ima van Esso)认出了曾在阿姆斯特丹演出的罗斯,她帮助罗斯取得了一把小提琴。每天晚上,当党卫军守卫离开后,罗斯就为囚友们演奏音乐。不久之后,罗斯被移至专收妇女的二号营──比克瑙集中营,臭名昭著的女看守玛丽亚·曼德尔指派她负责指挥由囚犯组成的女子乐团。虽然乐团成员大多都属业余,罗斯还是精心打理,让这一部分囚犯保命下来。罗斯死后,大部分乐团成员都死于大屠杀。
1944年4月2日,罗斯最后一次指挥乐团,4月4日在高烧中去世,死因可能是肉毒杆菌中毒[1]。阿尔玛·罗斯没有自己的墓,后人将她的名字刻在其父母的墓碑上。维也纳的法沃里滕区有一条巷子以她的名字命名。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Rosé". Neue Deutsche Biographie 22. 2005: 42-43 [2017-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9) (德语).
- ^ MUSIC RECORDING Concerto for two violins in D minor. Library of Congress. [2017-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英语).
- ^ Podium Wendel: Váša Příhoda. Wolfgang Wendel. [2017-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德语).
- ^ 4.0 4.1 Peter Petersen; Sophie Fetthauer. Alma Rosé. Lexikon verfolgter Musiker und Musikerinnen der NS-Zeit. Hamburg: Universität Hamburg. 2006: 42-43 [2017-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德语).
延伸阅读
- Richard Newman; Karen Kirtley. Alma Rosé: Vienna to Auschwitz. Amadeus Press. 2000. ISBN 1-57467-051-4 (英语).
- 纪念阿尔玛·罗斯的报刊文章节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德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