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邦柱
鍾邦柱(1952年—),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学组院士。第五屆台灣女科學家「傑出獎」得主。[1]專長是類固醇功能與調控,斑馬魚發育,小鼠動物模式與基因調控。[2]。現為中研院分子生物所特聘研究員。
個人生平
鍾邦柱出生於台南縣麻豆鎮,有六個兄弟姊妹[3]。高中時就讀北一女中,升高二時她同時對語言及數理科學都有興趣,但最終選擇了理組。讓她下定決心選擇理組的關鍵,是因為陳之藩。由於她很喜歡陳之藩的作品,原來讀科學的人也可以寫出優美的文學作品,因此決定以他為典範,期許自己未來可以跟他一樣以文理雙向發展。這就是鍾邦柱走上科學之路的開始。[4]
而後就讀台大化學系,並於1979年美國賓州大學取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之後,繼續在普度大學生物化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1982年開始,鍾邦柱博士擔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博士後研究員,受到指導教授的影響,決定踏入類固醇荷爾蒙的研究。[5]
鍾邦柱博士於1986年,中研院分生所甫成立時即加入工作,為台灣的研究紮根。二十多年來,研究荷爾蒙基因的突變與調控,成果斐然,其研究特色為用多種不同方法來探討荷爾蒙的調控,有豐富且深入的成果,其著作多發表在國際上一流期刊,包括著名的《自然》期刊(Nature)。她的發現,不僅具學術意義,也有臨床與應用價值。[5]
研究成果
類固醇是重要的荷爾蒙,在醫學與農學上用途很多,但是副作用也很廣泛。而它的調控方式,變化很多,也是目前醫藥界努力想要了解的題目。鍾邦柱博士的研究工作,正是沿著這個方向進行。成果有以下諸項:
- 利用斑馬魚,了解類固醇的新功能:使用斑馬魚,發現固醇類的孕烯醇酮,有促進細胞移動的功能,論文刊登於著名的「自然」期刊。了解胚胎的發育以及其機轉,促成新藥開發,以保護神經細胞。
- 建立小鼠的動物模式:製造出類固醇合成有缺陷的小鼠,用以研究類固醇缺失所造成的小鼠的問題,藉以了解類固醇的功能與調控。對醫藥的研究很重要。
- 了解類固醇基因調控的機制:知道類固醇的分泌,受到一重要轉錄因子SF-1的作用。此因子如何受到調節,也被仔細探討,成果發表在重要國際期刊上。
- 闡述類固醇缺失遺傳疾病的原因及檢測:了解人類先天性荷爾蒙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是CYP21基因的突變。對此疾病的基因突變與病情的關係,做詳細的檢測。設計了產前診斷,嘉惠病人及家屬。
行政經歷
- 1986~1991年,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 1991~2003年,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 1999~2001年,中央研究院學術諮詢總會副執行秘書
- 2001~2004年,中央研究院學術諮詢總會執行秘書
- 2003~迄今,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 2005~2007年,國科會生物處處長
- 2011~迄今,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所長
學術獎項[5]
參考文獻
- ^ Bon-chu Chung Lab. [2018-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 ^ 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組師資陣容. [2018-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4).
- ^ 存档副本. [2020-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 ^ 生化女先鋒:鍾邦柱的科學研究之路/CASE編輯整理. [2018-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2).
- ^ 5.0 5.1 5.2 第五屆台灣女科學家「傑出獎」得主-鍾邦柱 - 簡介. [2018-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 ^ 中央研究院院本部國際事務處. 本院廖俊智院長、鍾邦柱院士、盧志遠院士當選世界科學院2020新任院士. 中央研究院. [2019-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