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抃

(重定向自赵抃

趙抃(1008年—1084年),閱道(一作悅道),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縣)人,北宋时期官僚。趙湘之孙。

趙抃 古聖賢像傳略

生平

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進士,除武安軍節度推官。通判泗洲。至和元年(1054年),召爲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1]。平时以一琴一鹤相随。英宗時,奉使契丹。官至参知政事熙寧三年(1070年),因反對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十二月庚申(四日)詔令接替郑獬青州(今属山东)[2],四年元月与沈立交割,三月赴青州就任。熙寧五年闰七月知成都,七年知越州(今浙江绍兴),時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趙抃尽力救荒[3]

元豐二年(1079年)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元豐七年(1084年)卒。謚清獻,後人多稱為趙清獻。有《清獻集》十卷。退隱後寫了一首詩:“腰佩黃金已退藏,個中消息也尋常。世人欲識高齋老,只是柯村趙四郎。」

後世紀念

赵抃墓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參見

注釋

  1. ^ 幼学琼林》中有句:“赵清献,世号铁面御史”
  2. ^ 《长编》卷236称其“在青州逾年”
  3. ^ 曾鞏:《越州趙公救災記》

延伸阅读

[]

 宋史·卷316》,出自脱脱宋史

參考書目

  • 宋史》卷三一六
  • 《東坡集》卷三八《趙清獻公抃愛直之碑》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