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福院 (北京)

资福院,俗名十方院,是中国北京市东城区西黄寺以北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已无存。

资福院
基本信息
国家中国
位置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西黄寺以北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鲁派
开山时间1721年

历史

资福院是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及蒙古王公经清朝康熙帝批准,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创建,为饭僧之所。《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七·郊垧北一》载:[1]

増:双黄寺西北为资福院。(《五城寺院册》)臣等谨按:资福院,圣祖仁皇帝哲卜尊丹巴瑚土克图、诸蒙古、王、贝勒贝子台吉塔布囊之请,赐额曰“资福”。御制碑文立于大殿院内,殿前恭悬世宗宪皇帝御书额曰“仁弥沙界”。又碑一,乾清门侍卫拉锡撰。

増:圣祖仁皇帝《御制资福院碑记》

辛丑春,哲卜尊丹巴瑚土克图、诸蒙古汗、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等赴阙稽首,合词奏言:皇帝纂承鸿业六十余年,天地清宁,海宇安泰,边塞远人,饮和禔福,为日久矣。往者噶尔丹恃强侵轶,皇帝亲统六军,荡除狡寇,安集散亡,龙沙瀚海百十部落普荫大慈,安土乐业垂三十载。策妄阿喇蒲坦,凶孽之余肆,其顽悖欲灭法教。皇帝讨辠捄灾,命帅受算深入旷古绝域,斩俘逐北,遂恢故宇、振法轮。青海以南,三危以北,百蕃之长,悉心向化,欣覩天日。臣等伏思皇帝神功巍焕,景祚绵远,亘古未觏,凡有知识,咸思仰报,况臣等沐累朝禄赐,受皇帝髙厚,踊跃乌能自己。乞于京师鼎建梵刹,申颂无疆,且以木石砖甓之余,于安定门外立十方院,为饭僧所,徒众自远至者得有栖止。朕以建寺烦费,诏谕止之,而允其立院之请。诸汗王等复奏言,禁城西之崇国寺,故西僧香火也,今愿新之,为皇帝祝釐地。朕以其诚恳,亦俞允之。夏十月,十方院建修功告竣,诸汗王等请院额,朕赐名曰“资福”,盖嘉诸蒙古平日服事之勤,而取释氏广资福缘之谛也。《》曰:“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传曰:“见于外而有安和之色,发于中而有好德之言,则锡之以福也。”诸蒙古贞一乃心,恪奉厥职,协和邻部,辑睦婣亲,天必迎其善意而降之以吉祥,将见户口愈滋,畜牧并盛,朕乐与共,太平有永而勿替也。是为记。

清朝该寺是理藩院管理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2]

释妙舟《蒙藏佛教史》载,“资福院。在双黄寺西北。康熙六十年,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诸蒙古汗、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请于安定门外建十方院为饭僧所,远至徒众,得有栖止,圣祖俞允之。夏六月工竣,赐额曰‘资福’,有御制碑文立大殿。院内又碑一,乾清门侍卫拉锡撰。寺内僧众额定二十二名,为甘肃喇嘛来驻锡之所。”[3]

资福院俗称十方院,后当地传为“什坊院”,成为资福院附近地区的地名。1981年,位于西黄寺西南方向的一条街被命名为什坊街,同时命名的还有什坊东里、什坊西里等。[4]

参考文献

  1. ^ [清] 于敏中 等編纂,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
  2. ^ 阿旺平措,清代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与影响,法音2012年06期
  3. ^ 释妙舟,蒙藏佛教史,广陵书社,2009年,第266页
  4. ^ 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120、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