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匈國,又稱作穿匈國穿胸國穿胷國,是《淮南子》所記海外三十六國之一,其民稱作穿胸民,其人都有一個貫穿胸口到背後的大洞[1],在《山海經·海外南經[2][3]中有所記載。

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九十卷》

記載

 
明朝,胡文煥《山海經圖》

大禹治水時期,曾召見天下諸神於會稽山,吳越山神防風氏後到,禹殺之。後來洪水平息,禹乘坐龍車巡遊海外各國,經南方時,防風神裔見之而怒射禹,此時雷聲大作,二龍駕車飛騰而去,防風神裔知道闖禍,便以刃自貫其心而死,禹念其忠誠可嘉,便命人將不死草塞在死者胸前洞中,使之死而復生,而成為貫匈國來由[4]

元代周致中《異域志》記載穿胸國在盛海東方,其人胸前皆有大洞,尊貴者不穿衣,命令卑者以竹木貫胸並抬之[5]

註釋

  1. ^ 高誘注云:「胸前穿孔達背。」
  2. ^ 《山海經·海外南經》:「貫匈國在其東,其為人匈有竅。一曰在臷國東。」
  3. ^ 郭璞《山海經圖讚》:「鑠金洪爐,灑成萬品。造物無私,各任所稟。歸於曲成,是見兆朕。」
  4. ^ 藝文類聚》卷九十六引《括地圖》:「禹誅防風氏。夏后德盛,二龍隆(降)之。禹使范氏(《博物志》作『范成光』——珂)御之以行,經南方,防風神見禹,怒射之。有迅雷,二龍升去。神懼,以刃自貫其心而死。禹哀之,瘞以不死草,皆生,是名穿胸國。」
  5. ^ 《異域志》:「穿胷國,在盛海東,胷有竅,尊者去衣,令卑者以竹木貫胷抬之。」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貫胸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