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偃

孔子弟子
(重定向自言子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子游,亦稱言游,又稱叔氏,春秋末吳國(籍贯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尊称言子

言偃像(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和子夏同列孔門十哲的文學科,且精通禮樂,能行禮樂之教。曾任魯國武城宰,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到處有弦歌之聲,孔子對此表示讚賞[1]。子游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人,後學成南歸,道啟東南,被譽為“南方夫子”。

論語中之子游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孔子的說法一方面是惋惜子游大材小用,一方面是對子游能行禮樂表示欣慰。

《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語譯:子游向孔子請問孝道。孔子回答說:「現在一般所謂的孝順父母,認為只要做到養活父母,就算是盡孝了。如此說來,人飼養犬馬等動物時,也一樣供給牠們食物,如果不以恭敬之心侍奉父母,那和養動物又有何區別呢?」

孔子論孝重在一個「敬」字,養而能敬,才算合了孝的內外之道於一體。

「大同」說

對中國政治文化有深遠影響的「大同」說,即源於《禮記 禮運》中孔子與子游的一段對話,後世稱為《禮運大同篇》。新儒家宗師熊十力在其著作《原儒》、《乾坤衍》中據此認為子游獨得孔子政治哲學的真傳。

歷代追封

參看

  1. ^ 論語·陽貨: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