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伯玉
(重定向自蘧瑗)
蘧伯玉(?—?),姬姓,蘧氏,名瑗,字伯玉,春秋末年卫国大夫。由於他的作為被孔子所稱許,後世多配祀孔廟。
蘧伯玉 | |
---|---|
字 | 伯玉 |
本名 | 姓:姬 氏:蘧 名:瑗 |
国籍 | 衞國 |
活跃时期 | 春秋時期 |
知名于 | 衞國大夫 |
簡介
蘧伯玉是衞國有名的賢臣,吳國的季札訪問衞國時,曾稱讚蘧伯玉等大臣為「君子」[1]。蘧伯玉與孔子多來往,孔子曾稱讚其「力求寡過」[2];其五十歲時,能記得自己這四十九年來犯過的錯誤[3],故後世常用「寡過知非」來評價蘧伯玉[4]。
衛靈公有寵臣彌子瑕,為人不肖,史魚屢諫衛靈公,希望能重用蘧伯玉,史魚命子孫將他遺體不下葬,要以其屍體「屍諫」衛靈公,希望能夠斥退彌子瑕,重用蘧伯玉[5]。孔子評價道:「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蘧伯玉為臣十分恭敬。衛靈公與南子乘車時,聽到附近有馬車的聲音,突然停止了一會兒,又出現了馬車聲音。南子說一定是蘧伯玉乘車來了。南子認為,乘車經過公家,應該下車步行一下,表示敬意,但一般人若見四下無人,絕對不會照辦;在衛國只有蘧伯玉這種最遵守禮節的人,才願意這樣做[6]。
軼事
參考資料
- ^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適衛,說蘧瑗、史狗、史鰌、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曰:“衛多君子,未有患也。”
- ^ 《論語·憲問》: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 ^ 《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 ^ 袁黃《了凡四訓序》:「毋怠毋荒,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
- ^ 《韓詩外傳》:昔者,卫大夫史鱼病且死,谓其子曰:“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正堂——殡我于室,足矣。”卫君问其故,子以父言闻。君造然召蘧伯玉而贵之,而退弥子瑕,从殡于正堂,成礼而后去。
- ^ 劉向《列女傳·衛靈夫人》: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公反之,以戏夫人曰:“非也。”夫人酌觞再拜贺公。公曰:“子何以贺寡人?”夫人曰:“始妾独以卫为有蘧伯玉尔,今卫复有与之齐者,是君有二贤臣也。国多贤臣,国之福也。妾是以贺。”公惊曰:“善哉!”遂语夫人其实焉。
- ^ 《淮南子·主術訓》:蘧伯玉为相,子贡往观之,曰:“何以治国?”曰:“以弗治治之。”简子欲伐卫,使史黯往觌焉,还报曰:“蘧伯玉为相,未可以加兵。”
- ^ 《說苑·善說》:蘧伯玉使至楚,逢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接草而待曰:“敢问上客将何之?”蘧伯玉为之轼车。公子皙曰:“吾闻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蘧伯玉曰:“谨受命。”蘧伯玉见楚王,使事毕,坐谈话,从容言至于士。楚王曰:“何国最多士?”蘧伯玉曰:“楚最多士。”楚王大悦。蘧伯玉曰:“楚最多士而楚不能用。”王造然曰:“是何言也?”蘧伯玉曰:“伍子胥生于楚,逃之吴。吴受而相之。发兵攻楚,堕平王之墓。伍子胥生于楚,吴善用之。衅蚡黄生于楚,走之晋,治七十二县,道不拾遗,民不妄得,城郭不闭,国无盗贼,蚡黄生于楚而晋善用之。今者臣之来,逢公子皙濮水之上,辞言‘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 又不知公子皙将何治也。”于是楚王发使一驷,副使二乘,追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还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故诗曰:“谁能烹鱼,溉之釜鬵,孰将西归,怀之好音。”此之谓也。物之相得,固微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