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智旭

(重定向自蕅益大師

蕅益智旭(1599年—1655年),俗姓,字智旭,又字素华,號蕅益[1],又號西有,別號八不道人[2]南直隸吳縣瀆川(江蘇蘇州木瀆鎮)人,明末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被尊為淨土宗九祖。晚年住於浙江安吉州北天目靈峯寺(今安吉县),因此又被尊稱為靈峯蕅益大師。

释藕益、释西有
本名
智旭、素华
西有、八不道人、藕益老人
法號蕅益
出生1599
南直隸吳縣瀆川
宗派天台宗
呼號靈峯蕅益大師
修行法門淨土法門
頭銜淨土宗九祖
駐錫於浙江安吉州北天目靈峯寺
著作《澫益大師全集》
明末四大高僧
蓮池祩宏
紫柏真可
憨山德清
蕅益智旭

净土宗十五祖
初祖
二祖
三祖
四祖
五祖
六祖
七祖
八祖
九祖
十祖
十一祖
十二祖
十三祖
十四祖
十五祖

生平

天啟二年(1622年)因為仰慕憨山大師,從其弟子雪嶺出家,時二十四歲。他私淑天台,被認為是天台宗一位大成就者,兼通禪宗華嚴宗法相宗

思想特色

蕅益智旭倡三學一源論,認為禪宗教宗律宗三學應該相互為用,不當分河飲水;又提出「儒釋同歸」,且註解四書周易;但是他最終的歸趣則在淨土法門。智旭的佛學深受天台宗學說影響,以一念統攝教禪各家,而最終則歸於念佛的當下之念。智旭不但要把諸宗導歸淨土,還試圖論證諸宗本來就出自淨土,「若律、若教、若禪,無不從淨土法門流出,無不歸還淨土法門」。智旭在《法海觀瀾》中摘抄出23種55卷與淨土有關的經典,為淨土法門尋找依據。念佛三昧論是智旭的中心思想。他基於「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理念,主張一切佛法,無不歸於念佛三昧:廬山慧遠念阿彌陀佛的果報莊嚴,念的是他佛;西天二十八祖,天台智者觀心修禪,念的是自性佛;永明延壽及楚石梵琦等所倡導的念佛法門,用觀諸佛果位的依正莊嚴,以顯人心內的理體智慧,悟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叫做雙念自他佛。其要點在於通過觀已成就的諸佛,來促使自己內心之佛的顯現。但是智旭真正心儀的,還是持名一法[原創研究?][3]

著作

著有《阿彌陀經要解》、《梵網經玄義》、《菩薩戒本箋要》、《法華經玄義節要》、《法華經會義》、《楞嚴經玄義》、《楞嚴經文句》、《閱藏知津》、《法海觀瀾》、《周易禪解》、《教觀綱宗》等數十種。今存有21冊《蕅益大師全集》。

参考资料

  1. ^ 「蕅」即「藕」之異體
  2. ^ 《八不道人傳》:「八不道人,震旦之逸民也。古者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既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八不也。」
  3. ^ 藕益大師的淨土思想. buddhism.lib.ntu.edu.tw.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2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