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重定向自蕃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與《蕃族調查報告書》比較起來偏重於社會組織與親屬方面的特性。本書在年代、調查對象與其區域、人口方面資料相當齊備,雖然在敘述角度上掺有撰寫者的立場,流露出日、漢、番三者比較的意圖,但基本上敘述內容並不帶有理論學派的成見。本書採用清舊稱「番」,而非日本所稱的「蕃」。[1]

目的

撰寫目的乃調查與紀錄當時人群的社會文化活動。因此,要了解二十世紀初期台灣原住民的生活世界,尤其是細緻的社會文化層面,本書提供了最樸實的原始紀錄。這些記錄在今日看來,不僅對理解異文化有重要的貢獻,更具備了史料上的價值。

調查過程

本書是調查者長期深入當地所獲得的第一手資料的結集。儘可能細膩地記錄該族群的文化系統,並對社會組織結構有嚴謹的記述。這樣的民族誌書寫形式不僅在台灣原住民研究史上是先驅之作,並且在人類從事異文化書寫史上綻放異彩。本書的另一成就在於當地語言的正確紀錄、運用及詮釋。「蕃族科」的調查方針自始即加以明示:「由於無文字可憑藉,在調查諸般社會事項時,務須調查該族語言,捕捉該族語言之真意。」這一點也是當時進步的人類學田野工作觀念。在這樣的方針下,本書不僅達到民族誌的成就,亦可視同一部台灣原住民首度的社會語言學的重要語彙著作。然而,本書的語彙因為時日已久,加上原住民社會在本世紀中所經歷的劇烈社會變遷,使得許多語言因不再使用而瀕臨消失的邊緣。因此,在今日進行語彙採集與保留工作更形困難的情況下,本書所留下的原住民語彙記錄益發彌足珍貴。

內容

本書內容,如其第二編花蓮港廳阿美族:首先為總說(地形概要、族群分布、農業、傳說及族群沿革等等),第二章則為人(從出生的許多習俗到雙胞胎或是分娩皆有詳盡的介紹),不論是男女老少,研究者皆無遺漏。生老病死以及食衣住行同時也是研究的重點(死亡時的巫師、居住地的轉移、姓名之選擇等等)。第三章為親屬,內容包含了:血親以及姻親、不同地區的阿美族親屬稱謂的差異、繼承與服喪等等。第四章為財產,研究者條列動產與不動產債權契約之關係(借貸、贈與以及交換)。第五章為繼承(繼承人之資格與效力)。第六章為番社(番社內部的關係、社民的自治機構、頭目的資格與選任、番社的對外關係、出草的原因及方法以及部落之間的戰鬥與媾和)。

除豐富的照相及圖繪資料外,在附記部分,撰寫者留下調查當時的見聞;例如原住民為傳染疾病所困擾而不得不歸順的事實,或紀錄各部落之間所形成的敵友關係,或是為了說明內文而附以真實的歷史為佐證等等,使得這些注記讀來饒富史料趣味。

參考文獻

引用

  1. ^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201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來源

  • 佐山融吉, 蕃族調查報告書(全八冊),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1915-1921.
  • 小島由道,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全八冊),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191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