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碧微
生平
蔣碧微家是宜兴的大族。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蔣碧微的父亲蒋梅笙和名门之女戴清波结婚,二人十分恩爱,常吹箫弄笛、唱和诗词。光绪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九日(1899年4月9日),蔣碧微出生,恰巧蔣碧微家东书房的一株海棠盛开,祖父乃为她取名“棠珍”,字“书楣”。[2]
在宜兴的家里,蔣碧微第一次见到了同乡徐悲鸿。蔣碧微18岁时,从宜兴来到上海。徐悲鸿在朱了洲(上海务本女校体育教员、宜兴人)的引见下第一次来上海蔣家拜访蒋梅笙。当时,徐悲鸿引起了蔣碧微的钦佩和同情。后来徐悲鸿的太太在家乡病逝,留下一个儿子,由祖母养育,7岁时因天花而夭折。那时,蔣碧微的姐姐已嫁到程家,蔣碧微也已和查家订婚。[2]
1917年,徐悲鸿托朱了洲向蔣碧微提出,自己准备到法国,想带蔣碧微一起去。蔣碧微因为对徐悲鸿有好感,且已经得知未婚夫的作弊丑闻,想逃避和查家的婚约,所以瞒着家人同意了。徐悲鸿随后便私下为她取名“碧微”,又刻了一对水晶戒指,一只刻“悲鸿”,一只刻“碧微”。徐悲鸿将刻有“碧微”的戒指天天戴在手上,有人问他何意,他便得意地回答:“这是我未来太太的名字。”由于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上海赴法国的航线不通,徐悲鸿遂决定先到日本。1917年5月14日,徐悲鸿、蔣碧微乘日本船“博爱丸”从上海赴长崎。[2]在日本期间,蔣碧微每天临摹《郑文公碑》。[1]同年11月,由于盘缠不足,二人又从东京回到上海。此后,徐悲鸿拜见康有为,在康有为的建议下,同年12月,徐悲鸿、蔣碧微从上海到北京。徐悲鸿持康有为的介绍信找到北京政府教育总长傅增湘,傅增湘同意只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开航,他马上派徐悲鸿作为官费生留学法国。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经傅增湘帮助,徐悲鸿以官费生资格到法国巴黎,进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蔣碧微随行。[2]
在法国期间,蔣碧微结识了张道藩、孫佩蒼、谢寿康、常玉、郭有守、邵洵美、江小鹣等人。[1][3]1922年,蒋碧微、张道藩在德国柏林第一次见面。徐悲鸿、蒋碧微回访张道藩时,仅为第二次见面,张道藩已对蒋碧微动情。在巴黎时,徐悲鸿、张道藩、谢寿康、刘纪文、邵洵美等留学生结成“天狗会”,互相称兄道弟,徐悲鸿排第二,张道藩排第三。1926年,张道藩在意大利翡冷翠致信蒋碧微,含蓄表达爱意,被蒋碧微拒绝。随后,张道藩刚在巴黎和法国姑娘素珊订婚。[1]
依靠徐悲鸿的留学官费,徐悲鸿和蔣碧微在欧洲度过六年。1925年,由于中国国内政局动荡,留学生官费停发,徐悲鸿和蔣碧微在巴黎进退维谷。徐悲鸿决定回国筹款,若成功则再回法国继续学习。1927年10月,蔣碧微回到中国。1927年12月26日,徐悲鸿和蔣碧微的长子徐伯阳出生。[2]
1928年2月,国立中央大学聘徐悲鸿为艺术系教授,徐悲鸿因家住上海,故每月只能一半时间在南京任教,另一半时间住在上海,自此徐悲鸿有了固定收入。徐悲鸿和蔣碧微在上海定居后,田汉常来找徐悲鸿商议筹组南国社,徐悲鸿乃将画具全部搬到南国社,自此徐悲鸿变为半个月在南京,半个月在南国社。除了徐悲鸿回家睡觉,蔣碧微整天看不见徐悲鸿。[2]
1928年7月,老友黄孟圭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来信邀徐悲鸿和蔣碧微到福州小游,并请徐悲鸿画几张大幅油画。徐悲鸿和蔣碧微带着儿子徐伯阳以及一个女佣乘船从上海到福州。1928年9月间,他们回到上海,徐悲鸿接到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请徐悲鸿任院长的聘书,徐悲鸿遂将家眷留在上海,自己只身赴北平。仅任职三个月,因学校发生风潮,徐悲鸿便辞职回上海。[2]
1930年,徐悲鸿在中大恋上18岁的学生孙韵君(后来徐悲鸿为她改名“多慈”,与“悲鸿”呼应),写信告知蔣碧微,要蔣碧微赶紧来南京。蔣碧微来到南京居住后,徐悲鸿向蔣碧微进行了解释。自此,徐悲鸿便很少在家。1932年底,李石曾发起将中国近代名家绘画送往欧洲巡展。1933年1月22日,徐悲鸿、蔣碧微等一行四人从上海乘法国轮船“博多士号”启程,同年2月底到达巴黎。同年5月,展览会在巴黎举行,这是首次将中国现代美术介绍到法国。展览会开完,徐悲鸿、蔣碧微匆匆前往英国伦敦,这是因为徐悲鸿要到伦敦临摹西班牙画家佛拉斯盖司的《维纳斯与镜》。随后,徐悲鸿到意大利米兰举办展览,又应孙佩苍之托到德国法兰克福博物馆临摹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参孙与大莉拉》,从德国柏林重回意大利后,又应邀赴苏联莫斯科博物馆举办展览。1933年6月底,应邀赴苏联列宁格勒举办展览。蔣碧微全程跟随徐悲鸿。1934年8月,徐悲鸿、蔣碧微结束了为期20个月的第二次欧洲之旅,返抵中国南京。[2]
徐悲鸿、蔣碧微的感情裂痕日益明显。徐悲鸿有家不回,抗战开始后,徐悲鸿将蒋碧微和两个孩子扔在战争区,自己护送孙多慈一家到广西省避难, 蒋碧微不得已向张道藩求助。1938年,徐悲鸿在广西桂林的报纸上刊登启事,声明和蒋碧微脱离关系。但徐悲鸿跟孙多慈的八年恋爱,由于孙多慈的父亲坚决反对,最终无果而终。和孙多慈分手后,徐悲鸿多次向蒋碧微示好希望复合,蔣碧微拒绝。当时蔣碧微已成为张道藩的情人。1937年,蔣碧微和张道藩虽在南京见面频繁,但仍相互写信,传情达意。后来从南京至重庆,再至台湾,蒋碧微和张道藩互写情书数十万字。[1]
抗日战争前离开南京赴四川前,蒋碧微起初想去国立四川大学任职。当时,国立四川大学校长张颐与蒋碧微认识 的原“天狗会”成员、四川省教育厅厅长郭有守是好友,张颐的夫人李琦也是蒋碧微在巴黎时的老友。蒋碧微写信托郭有守在国立四川大学为她谋教职,但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如愿。此后,蒋碧微留在重庆。在重庆的八年里,蒋碧微在复旦大学教法文,并且在国立编译馆、教科用书编辑委员会兼职,后来她改任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兼图书馆主任。直到抗日战争胜利,蒋碧微才回到南京。[1]
1945年12月1日,徐悲鸿、蔣碧微在重庆沙坪坝中大教授宿舍签字离婚。[2]1949年,蒋碧微留下与徐悲鸿的一子一女,和张道藩赴台湾,在台湾同居十年。1950年代初,张道藩的太太素珊携女儿赴澳大利亚。1958年,在素珊的干涉下,蒋碧微和张道藩最终分开,此后蒋碧微独居20年。在台北,她曾当过大学教师。1964年10月,《我与悲鸿》、《我与道藩》在台湾《皇冠》杂志首次连载,1966年11月由皇杂志社作为《蒋碧微回忆录》出版。
家庭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1.5 1.6 蒋碧微 一样花开 两番浓淡,凤凰网,2011-09-19. [2014-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5).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我与悲鸿:蒋碧微的回忆,腾讯网,2008-04-05. [2014-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5).
- ^ 被抹杀与被遮蔽的:孙佩苍在民国美术史中,南都网,2014-10-24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10-25.
- ^ 原告徐伯阳诉被告潘宁东、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文艺出版总社著作权纠纷一案,法律教育网,2006-10-27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