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守忍(1827年3月27日—1887年10月20日),字濟卿,號鱉山,官方名鴻猷[1]台灣鰲頭埤仔口庄[2](今台中市清水區靈泉里)人,祖籍泉州晉江八都安平鎮[1]。為清代舉人,當地鄉賢[3],清水蔡泉成家族成員[4],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4]

生平

年少中舉

蔡鴻猷出生於道光七年(1827年)農曆三月初一日[1],為蔡泉成家族第八世蔡媽居長子[4]。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進彰化縣學第十四名[1],咸豐元年(1851年)孟曾榖榜舉人[5],為清水地區第一位舉人[6]

戴潮春事件

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初八日,臺灣道丁曰健駐軍防守牛罵頭(今清水區)[7],並命令蔡懷斌、蔡鴻猷、楊清珠率領鄉勇進攻福州厝、水返厝[8][9]。十月十八日,再度派遣蔡鴻猷、姜殿邦等人率領三千餘名閩南、客家鄉勇攻打水裏港[10]

十月二十三日,丁曰健派蔡鴻猷等人率領壯丁,駐守八角亭一帶[11]。十月二十五日戴軍開始進攻,丁曰健在凌晨四更一面派遣蔡鴻猷等人招募三百名熟諳道路的鄉勇,手拿著先前所搶獲的戴軍軍旗,冒充成內山之中前來援助的叛軍軍隊;一面告誡田如松、陳捷元、鄭榮、王楨等人率領各軍,整隊以待。十月三十日黎明,鄭榮等人進攻葭投(今台中市龍井區);范義庭、蔡鴻猷等人全部跑出接應鄭榮軍隊,戴軍戰敗[12]

十一月初一日卯刻,因清軍屢屢進攻戴軍的根據地,導致戴軍勢力重挫,叛軍竄入彰化縣城之中。當天半夜,丁曰健密商曾玉明,派遣蔡鴻猷等人招募溪南網民混入城內,經過一番激戰後,清軍於十一月初三日卯刻收復彰化縣城[13],蔡鴻猷因此獲授五品銜、戴藍翎[14]

後來,丁曰健飭捕王楨、鄭榮等軍隊會同蔡鴻猷等人率領軍隊攻克苦苓腳等三十多個村莊,清軍大獲勝仗,進剿北投新街[15]。十二月,派林鳳池陳肇興、蔡鴻猷等人辦理團練,駐守軍事要塞[16]

十二月初九日寅刻,清軍攻打張厝莊,丁曰健命令蔡鴻猷等人招募鄉勇,前來助戰。當時戴軍屢屢戰敗,清軍遂於酉刻將該村莊燒毀,擊斃七十多名起事群眾[17]

同治三年(1864年)十一月二十日,丁曰健再命令蔡鴻猷等人抄出戴軍根據地龜仔頭的後方,建造竹筏,從黑水大溪包抄夾擊。十二月二十七日,戴軍與清軍正式開戰,十一月二十一日丑刻,清軍直轟戴軍根據地,蔡鴻猷軍隊亦由黑水大溪乘坐竹筏,襲擊戴軍後路[18]。因蔡鴻猷在這場戰役中立有戰功,因此於同治四年(1865年)二月二十九日以知縣盡先選用[19][20]。同治四年(1865年)跟隨張世英作戰[21]。之後丁曰健囑咐蔡鴻猷以及鹿港紳商隨時接濟鉛藥[22],並鼓勵林占梅、鄭如梁等人辦理團練;加上蔡鴻猷所募得的鄉勇,總計五千多人尚敷分攻[23]

租約糾紛

同治六年(1867年),蔡鴻猷與竹塹城(今新竹市)貢生陳輯熙、附生鄭人俊爭辦大甲德化社大租,淡水同知嚴金清就年收大租額斷充德化社;而原住民業戶巧黃珍獻上一百四十石大租榖充入德化社,均交由義倉明善堂[24]掌管,合計年收大租榖一千九百三十石。光緒十四年(1888年)以後,大租扣四留六,剩下一千一百五十八石大租榖;除支付德化社的各筆款項外,也為明善堂開款並當作義塾之經費[25][26]

與世長辭

光緒十三年(1887年)農曆九月初四日,蔡鴻猷逝世[1]。其墓誌銘由鹿港進士蔡德芳所撰寫[27],道[4]

公晚歲杖履優游,儉而好德,澤潤親疎,貴不挾驕,緝和戚族,凡舉里閭有事,小則極意調停,大則任情排解,不特闔堡中稱為老成傑士,及一邑內羣稱為純粹完人也。

住宅

蔡鴻猷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在牛罵頭街上興建一座二進大厝,以「百忍之中有太和」作為燈號,名為「太和堂」[4]。因蔡鴻猷是一位舉人,故屋樑有燕尾翹起表彰其身分[4]。太和堂在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之中損毀殆盡,後重建,位於今清水街四號[4]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陳庚金、林世珍、陳光華、鄭榮松、張勝彥、張永堂 (编). 《臺中縣志.卷七:人物志(人物傳、人物表篇)》. 臺中縣政府. 1990-09 (中文(臺灣)). 
  2. ^ 陳炎正、蔡國煙、張恕、陳清安、周貽謀、陳淑美、張清利、李錦淇、劉煙欽、陳忠秀、林柏森、蔡汝叁、陳瑤塘、洪富連、紀仰三、楊清煌、李幹、王天賦、楊加津、溫清志、許啓煌、劉應彪、蔡正文、廖伯文、楊美玲、陳忠雄、魏祝清、蔡芳郎、周詒文、陳年添、吳榮發 (编). 《清水鎮志》. 清水鎮公所. 1988-12-25 (中文(臺灣)). 
  3. ^ 洪慶峯、潘至誠、蔡政郎、劉祥俊、廖了以、蔡錫龍、林祚堅、林正芳、張漢鄒、張榮義、張明正、呂逸文、呂沃樵、周木榮、謝文昌、張鎬榕、王正雄、詹全淼、徐炳生、鍾崑輝、陳富滿、陳玉滿、曹依萍、陳炎正、劉麗華、張惠如 (编). 《臺中縣鄉賢傳》.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88-05-13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高仕凡. 清水蔡泉成家族研究(1723--1945) (PDF).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3-06 [2022-03-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4-11). 
  5. ^ 清.《臺灣通志》:「咸豐元年(辛亥)恩科孟曾榖榜:臺灣府臺灣縣蔡鴻猷(附生。原籍晉江)、淡水廳李春華(附生。籍噶瑪蘭)。」
  6. ^ 彭瑞金、陳怡伶、溫宗翰、王志宇、林翠鳳、許世融、葉憲峻、劉超驊、林鷺、邱若山、趙天儀、鄭邦鎮、蔡紹斌、蘇瑤崇、白家琳、吳長錕、李思賢、林茂賢、張文昌、張靜茹、陳怡琳、陳東瑤、陳柚均、陳韋誠、鄭欣挺、藍建春、吳維書、卓彥琳、查昱琪、高嘉凰、翁育瑄、劉曜華、蔡雪圓、李鴻駿、吳思翰、林君憲、林映婷、官怡杏、易宏昌、郭力維、黃晴雯、黃陽 (编). 《重修清水鎮志.下卷》. 清水區公所. 2013-08. ISBN 978-986-03-7711-8 (中文(臺灣)). 
  7.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大甲人心既定,即拔營進扎彰化所屬之鰲頭(即牛罵頭。)」
  8. ^ 清·林豪·《東瀛紀事》:「初八日,丁道進屯牛罵頭,張世英、陳捷元、王楨、鄭榮諸軍皆會,紳士蔡懷斌、蔡鴻猷、楊清珠皆以鄉勇從攻福州厝、水返厝,拔之。」
  9. ^ 清·吳德功·《戴施兩案紀略》:「初八日,丁道進兵,由大甲抵牛罵頭,令張世英、陳捷元、羅冠英,由捒東進攻戇晟老巢。令王楨、鄭榮夾攻。令林占梅率山腳人林尚,並其兄林山為鄉導。令蔡懷斌(後以功保知府)、舉人蔡鴻猷(濟卿,鰲頭人)率鄉勇以攻福州厝,拔之。」
  10.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十五日黎明,派范義庭、紳士舉人蔡鴻猷、文生蔡懷斌、訓導楊清珠、義首姜殿邦等乘潮未來之前,率帶閩、粵各勇練丁共三千餘名,往攻水裏港……」
  11.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於二十一日派補用同知候補知縣王楨、都司盡先守備鄭榮率同縣丞張國楷等,帶勇五百名,進扎海陂厝……紳士舉人蔡鴻猷、文生員蔡懷斌、孟際滋、訓導楊清珠等率帶壯丁,進扎八角亭一帶……」
  12.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自水裏港經官軍攻破以來,截斷海道接濟,至是援黨麇聚,米糧亦乏;該逆窘極思竄,於二十五日戌刻傾巢而出,猛犯水裏港營……臣於四鼓時先派范義庭、蔡鴻猷、營弁林登高,另募熟諳道路鄉勇三百名,手持前所奪獲之偽令旂幟,冒充內山援逆,徑入葭投莊,使陳逆不及分辨;一面飭田如松、陳捷元、鄭榮、王楨等率領各軍,整隊以待。三十日黎明,林占梅所派各勇,由水師藔等處徑攻葭投東南,各逆倉惶迎拒;炮聲甫發,鄭榮等揮軍由北搶入葭投;莊內范義庭、蔡鴻猷等伏甲齊起接應,田如松親放大炮,轟倒銃樓四座。各匪戰半自亂,潰散尋隙而逃。」
  13.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十一月初一日卯刻,臣曾玉明飭都司游紹芳帶勇三百名,出剿平和厝;守備顏逢春、練鋒等帶陸路提標、興化各營兵四百名,分剿湳仔尾;職員曾雲峰等同鹿港同知興廉所派局勇三百名,出剿詔安厝……逆勢不支,各匪竄入城中。是日夜半,臣丁曰健密商鎮臣曾玉明派紳士舉人蔡鴻猷、訓導楊清珠、生員孟際滋等覓溪南網民混入彰化城內……於十一月初三日卯刻將彰化縣城克復。」
  14.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舉人蔡鴻猷等五名,均著賞給五品銜,並賞戴藍翎……」
  15.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囑主事周懋琦飛催署彰化縣凌定國、守備陳啟祥輪攻小埔心陳啞狗老巢,以牽制出援斗六之逆;飭捕同知候補縣王楨、守備鄭榮等軍會同通判王成瑞、王脩業、紳士蔡鴻猷、職員洪長庚、林錫爵、李華國、義首陳大義等各軍攻克苦苓腳等處三十餘莊,斬殺無算,大獲勝仗,疏通內山販運柴米大路,進剿北投新街逆首洪欉老巢。」
  16.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派紳士中書林鳳池、舉人陳肇興、蔡鴻猷、職員蔡謙光等率團分扎要隘,以資策應……」
  17.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初九日寅刻,各軍攻張厝莊,鎗炮環施;臣丁曰健札派之通判王成瑞、王修業、舉人蔡鴻猷、廩生洪鍾英、附生孟際滋、外委池興生、義首蕭天芳、蕭律章、許岐鳳等均各選募丁勇,前來助剿。相持六時之久,賊勢不支,遂於酉刻將該莊焚毀,斃匪七十餘名。」
  18.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臣隨於十一月二十日督率親軍,由寶斗移駐我軍迫扎內山之看頂營壘,登高了望,北勢湳賊莊業已另立紅旗。該處地勢險深,銃櫃密布,且兼竹圍濠溝重壘,本屬易守難攻。其正南看頂一帶已為我軍連營二十餘座,並造有銃樓炮臺;而緊接賊巢迤西之牛峙崎、箐仔園、上茄荖、下茄荖、山圳藔,迤東之糖廍蔗園、塗城、雞柔、崎頂坪等處,該賊藩籬;其牛崎峙,尤為賊之咽喉要路。此外龜仔頭一帶,更係該逆通番必由之徑。均須分別占取扼扎,並多造竹筏,由黑水大溪後路夾擊,方能制其死命。當飭鹿港同知興廉、義首廩生洪鍾英、貢生陳如璧、吳聯輝、擬保守備陳雲龍等調集番屯,堵截龜仔頭通番要路;並令運同銜義首趙仲銛、舉人蔡鴻猷、把總王希賢、從九品顧德濂、文童范寶書、義首王國柱、外委簡思聰等抄出賊巢之後,多造竹筏,由黑水大溪夾擊……趙仲銛、蔡鴻猷、王希賢、范寶書、王國柱等亦由黑水大溪駕坐竹筏,擊其後路;適遇匪黨奔突而來,我軍奮力截殺,並迫溺淹斃者甚多。其有逃赴龜仔頭一帶者,並經興廉、洪鍾英、陳如璧、吳聯輝等率令番屯,截殺大半;餘皆逃往深林密箐之中,莫可窮追。」
  19.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該義首等率勇集團隨軍攻剿,或堵截要路,開挖地道,均能不避艱險;所向有功,實屬最為出力之員。趙仲銛擬請賞戴藍翎。蔡鴻猷擬請以知縣歸部盡先選用。」
  20.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同治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奉上諭:……舉人蔡鴻猷,著以知縣盡先選用。」
  21.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屢據張世英稟報,督同舉人蔡鴻猷、訓導楊清珠、候選縣丞張世鏞、守備叶保國、義首屠炳星等分路夾攻,該逆等抵死拒守;嗣經我軍堵截要隘,乘夜攻殺,破其竹圍,拿獲匪黨陳貓通、楊狗仔、何有榮、陳水源、陳傳宗、廖石螺、洪中瑛、洪大頭等八名,餘皆四散奔逃,適因黑夜未及窮追。」
  22.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查葭投、水師藔等莊悍匪麇聚;現在彰化之股首陳鮄,家住葭投。我攻其巢,該逆勢必全力援抗,彰城空虛。藍田軍門久駐水圳橋,近城不過三里;職道又迭次函致,懇於該逆出援葭投之時,乘間先取彰城。昨接曾鎮來函,一切會剿軍情毫不提及;但稱彰化凌令扎營不得聯絡,所需鉛藥難以應付等語。細按情辭,深恐凌令將來為賊所乘,預占自己地步,不管大局安危。職道一面飭凌令小心提防,不得疏略;並囑近日牛罵頭迎見之舉人蔡鴻猷暨鹿港總局紳商隨時接濟,勿致貽誤。」
  23.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職道不及守候,擬督率現募丁勇添購火藥、鉛子等項,趕緊掃盪;並激勵淡廳林紳占梅、鄭紳如梁等各集團練,隨營助剿,以壯聲援;加以鰲頭舉人蔡鴻猷募勇合計五千多人,尚敷分攻。」
  24. ^ 清·陳培桂·《淡水廳志》:「塹城與艋舺各建明善堂為義倉。」
  25. ^ 清·鄭鵬雲、曾逢辰·《新竹縣志初稿》:「同治六年,彰屬牛鰲頭舉人蔡鴻猷與塹城貢生陳輯熙、附生鄭人俊爭辦大甲德化社大租,同知嚴金清就年收大租額斷充德化社;又番業戶巧黃珍獻大租榖一百四十石充入德化社,俱歸明善堂董事經理,合計年收大租榖一千九百三十石。光緒十四年以後,大租扣四留六,剩榖一千一百五十八石;除開德化社各款外,為明善堂開款及義塾經費。」
  26. ^ 清·陳培桂·《淡水廳志》:「同治六年,彰屬牛鰲頭舉人蔡鴻猷與塹城貢生陳輯熙、附生鄭人俊爭辦大甲德化社大租,同知嚴金清就年收大租額斷充德化社;又番業戶巧黃珍獻大租榖一百四十石充入德化社,俱歸明善堂董事經理,合計年收大租榖一千九百三十石。光緒十四年以後,大租扣四留六,剩榖一千一百五十八石;除開德化社各款外,為明善堂開款及義塾經費。」
  27. ^ 李昭容. 蔡德芳. TBDB 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