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陽盧氏

(重定向自范阳卢氏

范陽盧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范阳郡郡望卢姓士族

范陽盧氏出自姜姓,爲齊國後裔,因封地盧邑(今山東省長清縣)而受姓盧氏。漢時代,盧氏子孫遷居至涿水一帶之后,定居涿县東漢末年,盧植平定了黃巾之亂,卢氏从此起家。南北朝时期,范阳卢氏进一步崛起,在李冲的策划之下,范阳卢氏与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得以与北魏皇室缔结婚姻,被魏孝文帝定为四姓,范阳卢氏一族娶了三位北魏公主,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1][2]。唐朝时期范阳卢氏仍是山东郡姓的一流门第,位列七姓十家,有八个宰相。

姓源

盧氏起源於齊國的公族,是太公望的後裔。齊文公的兒子公子高以盧為采邑,後代就以此為氏。[3]田和篡齊,盧氏輾轉遷徙至燕秦之間。秦有博士敖,子孫家于涿水之上,其後以范陽作為其郡望。[4]

郡望

盧氏郡望范陽郡涿縣。秦朝設置上谷郡,漢高祖時將上谷郡分為涿郡及廣陽國,故後漢書記載盧植:「涿郡涿人也。」三國時,魏設立范陽郡,晉分為燕、范陽二國,屬於幽州。後周置燕、范陽二郡。隋初並廢郡,隋煬帝併置涿郡。唐朝時為幽州或為范陽郡。[5]

房支

  • 南祖,西晋司空从事中郎,后赵侍中、中书监卢谌长子卢勗的后裔,号称南祖
  • 北祖,西晋司空从事中郎,后赵侍中、中书监卢谌第四子卢偃的后裔,号称北祖

南祖房支

  • 南祖大房,始祖不详,唐朝卢耜、卢公弼的墓志均记载两人出自南祖大房

北祖房支

北祖四房

 
北祖第三房杭州刺史盧元輔在杭州留下的詩刻

卢偃曾孙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固安惠侯卢度世生有四子,分为四房

  • 北祖大房,卢度世长子秘书监、固安懿伯卢渊的后裔,号大房
  • 北祖第二房,卢度世次子议郎卢敏的后裔,号第二房
  • 北祖第三房,卢度世第三子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雍州刺史卢昶的后裔,号第三房
  • 北祖第四房,卢度世第四子前将军、光禄大夫卢尚之的后裔,号第四房

帝师房

禁婚家

显庆四年,唐高宗下禁婚诏,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范阳卢氏有三家在其中。

  • 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固安惠侯卢度世的四子
  • 北魏幽州别驾卢辅的六子
  • 后燕征北大将军、幽州刺史卢溥的诸子

定著房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毛汉光指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卢氏世系的条末并没有提及“卢氏定著某某房”字样,与其他大士族世系末尾的通例不合,毛汉光推测除北祖四房以外范阳卢氏还有定著房定著支但在唐朝未见拜相[8]

唐朝科举

在唐朝兴元元年(784年)至乾符二年(875年)的九十二年中,有两年停了科举,在剩余的九十年中,范阳卢氏考中进士科者有116人,进士科以外的还没算入在内。但是世人都说范阳卢氏没有主考官,唐朝建立之后只有景云二年(711年)的考功员外郎卢逸掌管贡举考试,之后就没后继者了,韦保衡常觉得奇怪。咸通十三年(872年),卢庄为近侍次官,韦保衡打算任命他执掌礼部,可是卢庄在七月份去世。宰相卢携当时在中书门下,认为是本族的耻辱。广明元年(880年),卢携下堂帖将陕州中丞卢渥追回朝主持考试。帖经考试后,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逃到蜀中,侍郎韦昭度在当地代替卢渥主持,放榜十二人[9][10]

著名族人

宰相

驸马

其他

參見

参考资料

  1. ^ 《魏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度世,李氏之甥。其为济州也,国家初平升城。无盐房崇吉母傅氏,度世继外祖母兄之子妇也。兖州刺史申纂妻贾氏,崇吉之姑女也,皆亡破军途,老病憔悴。而度世推计中表,致其恭恤。每觐见傅氏,跪问起居,随时奉送衣被食物;亦存赈贾氏,供其服膳。青州既陷,诸崔坠落,多所收赎。及渊、昶等并循父风,远亲疏属,叙为尊行,长者莫不毕拜致敬。闺门之礼,为世所推。谦退简约,不与世竞。父母亡,然同居共财,自祖至孙,家内百口。在洛时有饥年,无以自赡,然尊卑怡穆,丰俭同之。亲从昆弟,常旦省谒诸父,出坐别室,至暮乃入。朝府之外,不妄交游。其相勖以礼如此。又一门三主,当世以为荣。渊兄弟亡,及道将卒后,家风衰损,子孙多非法,帷薄混秽,为论者所鄙。
  2. ^ 《北史·卷三十·列传第十八》:度世之为济州也,魏初平升城。无盐房崇吉母傅,度世继外祖母兄之子妇也,兖州刺史申纂妻贾氏,崇吉之姑女也,皆亡破,老病憔悴。而度世推计中表,致其供恤。每觐见傅氏,跪问起居,随时奉送衣被食物;亦存赈贾氏,供其服膳。青州既陷,诸崔坠落,多所收赎。及伯源、昶等,并循父风。远亲疏属,叙为尊行长者,莫不毕拜致敬。闺门之礼,为世所推。谦退简约,不与世竞。父母亡后,同居共财,自祖至孙,家内百口。在洛时,有饥年,无以自赡,然尊卑怡穆,丰俭同之。亲从昆季,常旦省诸父,出坐别室,暮乃入内。朝府之外,不妄交游。其相勖以礼,如此。又一门三主,当世以为荣。伯源兄弟亡,及道将卒后,家风衰损。子孙多有非法,帏薄混秽,为时所鄙。
  3. ^ 穆員《陜虢觀察使盧公墓誌銘》:「其先齊太公之後,公子高傒食采於盧,因以命氏。」《文苑英華‧卷九百三十九》
  4. ^ 《新唐書卷七十三‧宰相世系三》
  5. ^ 通典‧州郡八古冀州上》:今之幽州,謂范陽郡。(古涿鹿也。應劭曰「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是也。)即燕國之都焉,謂之渤碣之間,亦一都會也。(薊縣,燕之所都。渤,渤海。碣,碣石也。)秦為上谷郡之地。漢高帝分置燕國,後又分燕置涿郡及廣陽國,有獨鹿、鳴澤。(獨鹿,山名。鳴澤,澤名。皆在於此。)後漢為涿、廣陽二郡地。魏更名范陽郡。晉為燕、范陽二國,兼置幽州。(領郡國七,理於此。)慕容俊嘗都之。後魏置幽州。北齊置東北道行臺。後周置燕、范陽二郡。隋初並廢,煬帝初併置涿郡。大唐為幽州,或為范陽郡。領縣十一:......范陽漢涿縣。(在范水之陽。漢涿郡故城亦在此。又有漢廣陽國城,亦在西南。有督亢陂,溉田膏腴,荊軻獻圖於秦。)
  6. ^ 《柳河东集注·卷二十四》:卢植,涿人,后汉时为尚书。植子毓,魏司空。毓子珽晋侍中。珽子志,中书监。志子谌,司空从事中郎。四代有传。谌子偃。偃子昭。昭曾孙靖。靖三子:景裕、辩、光,皆为帝者师,号帝师房。景裕,魏国子博士,齐文襄帝师。辩,西魏侍中、尚书令,周武帝师。光,西魏侍中、将作大匠,恭帝师。详见《元和姓纂》。
  7. ^ 《全唐文·卷三百十五·与表弟卢复书》:八月八日,外兄李华敬简卢十五弟则之处:秋风渐高,路出泗上,将诣职役,如所料乎?往返劳止,当与时俱畅也。华疹疾无聊,贤姊与诸君寻常耳,福卿渐减,弟勿忧之。与弟别来十馀年,比闻在代朔之地,明时道举出身,乃能上为寡姊,下为孤甥,求为雁门主簿,束身戎马之间,始终无过之地,此一难也。时方艰危,动隔生死,骨肉妻子,寄在河朔,一身万里,省姊淮南,此二难也。丧乱以来,时多苟且,松贞玉粹,亦变颓流,唯弟卓然,介立寒俗,文词学问,守正不移,金石之声,汵然在听,此三难也。五姓之中,卢为峻茂,根源上古,历世著明,降及圣唐,仁贤不绝。外家陵替稍久,弟其勉之。卢氏有谌翁祭法,又世以书闻,华恨未见,弟为广访求也。南祖分於何祖?帝师今有四房,谁各承後?弟为华具条流相报也。顷撰军器舅神道碑,後其房族由来,意欲如军器之志,广外家之美,令万代闻见,不复讨谱牒也。华质性钝弱,而慕汲黯、卜式之直,晚岁思夫子互乡之见。林宗、贾淑之後,若悟此道,仁在其中。《坤·元》之说曰:“含宏光大,品物咸亨。”《大雅》曰:“既明且哲,德合天德。”老氏所宏,夫子所述,既自以为戒,亦规弟持正也。弟正直太过,不能容纳时人,以是相箴,努力无忽!近有郑五书信否?四姊处得消息无?不次,华敬简。
  8. ^ 毛汉光.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上海市: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年12月: 203. ISBN 7-80622-786-5 (中文(简体)). 
  9. ^ 《唐语林·卷四·企羡》:范阳卢,自兴元元年癸亥德宗幸梁洋,二年甲子,鲍防侍郎知举,至乾符二年乙未崔沆侍郎知举,计九十二年,而二年停举。九十年中,登进士者一百一十六人,诸科在外。而为字皆联子。所不联者不十数人。然而世谓卢氏不出座主。自唐来,唯景云二年考功员外郎卢逸知举,后无继者。韦都尉保衡常怪之。咸通十三年,卢庄为阁长,都尉欲以知礼部,庄七月卒。卢相携在中书,以为耻。广明元年,乃追陕州卢渥中丞入知举。帖经后,黄巢犯阙,天子幸蜀,韦昭度侍郎于蜀代之,放十二人。
  10. ^ 《南部新书·己》:范阳卢氏,自绍元元年癸亥,至乾符二年乙未,凡九十二年,登进士者一百十六人,而字皆连于子。然世称卢家不出座主,唯景陵二年,卢逸以考功员外郎知举,后莫有之。韦保衡颇讶之。咸通十三年,韦在相,时卢庄为阁长,决付春阐,庄七月卒。及卢携在中书,深耻之。广明元年,乃追陕州卢渥入典贡帖经。后巢贼犯阙,天子幸蜀,昭度于蜀代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