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納日
艾納日(拉脫維亞語:Ainaži,[aiːnaʒi],愛沙尼亞語:Heinaste)是拉脫維亞的城鎮,毗鄰與愛沙尼亞接壤的邊境,距離首都里加116公里,由林巴日縣負責管轄,始建於1564年,面積5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994。
艾納日 Ainaži(拉脫維亞語) Heinaste(愛沙尼亞語) | |
---|---|
城镇 | |
艾纳日北码头 | |
坐标:57°52′N 24°21′E / 57.867°N 24.350°E | |
国家 | 拉脫維亞 |
市镇 | 林巴日市鎮 |
面积[1] | |
• 总计 | 5.12 平方公里(1.98 平方英里) |
• 陸地 | 4.91 平方公里(1.90 平方英里) |
• 水域 | 0.21 平方公里(0.08 平方英里) |
海拔 | 0 公尺(0 英尺) |
人口(2024)[2] | |
• 總計 | 644人 |
• 密度 | 126人/平方公里(326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EET(UTC+2) |
• 夏时制 | EEST(UTC+3) |
邮政编码 | LV-4035 |
电话区号 | 640 |
气候 | Dfb |
網站 | [1] |
词源
艾納日Ainaži这个地名可能来自于爱沙尼亚语的单词heinastee,它的意思是“干草路”。其他的可能性有立窝尼亚语的单词aaina,意思是“干草”;或者是单词ainagi,意思是“孤独”。在中世纪,该镇在德语里被称为Haynasch。
历史
艾纳日作为立窝尼亚的一个小渔村存在了好几个世纪;1564年该镇首次被记载;多年以来,该镇的统治权在多个男爵和庄园主易手。 艾纳日在1870年代开始发展造船业和航海业,该镇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到了19世纪,当地人发现維澤梅和库尔兰覆盖着大量的松树林,也就意味着这里有丰富的木材资源。由于艾纳日在海上绝佳的战略位置和靠近木材资源的地理优势,因而成为一个理想的造船场所。1864年克里什雅尼斯·瓦尔德马尔斯资助了立窝尼亚[a]的第一所海军学校,并无偿培训来自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年轻农民成为船长。这所学校开办了50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被摧毁。艾纳日在19世纪的末期不断的发展壮大。从1857年到1913年,该镇建造了50多艘的适航船只,并于1902年建造了一个港口和火车站。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艾纳日成为了拉脱维亚的第四大港口,也是維澤梅的主要港口,甚至超过了附近的薩拉茨格里瓦。除此以外,该镇还有属于自己的风车、鱼类加工厂和砖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艾纳日遭到严重的破坏。其中,该镇的港口被毁,整个航运船队也被摧毁。1919年2月,爱沙尼亚军队赶走了在艾纳日的德军,并且占领了它。战后,艾纳日的居民在全民公投中支持拉脱维亚,并表示希望艾纳日能成为拉脱维亚的一部分[3],但是爱沙尼亚的军队长期驻扎直到1920年,并且最终该镇的北部被划入爱沙尼亚,也就是今天的埃克拉村。
自1918年独立的拉脱维亚第一共和国时期[b],艾纳日重新开始了它快速发展的时期。艾纳日的港口于1923年重建,港口随后被加深并配备了新的破浪器。1930年,艾纳日的灯塔建成。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艾纳日再次被摧毁,其中第二海军学校被烧毁,港口被炸,仓库被洗劫一空。尽管该港口在战后进行了部分重建,但是它的发展大不如前;其中派尔努港口取代了大部分艾纳日港的职能,而原先的鱼类加工厂也转移到了薩拉茨格里瓦。
拉脱维亚于1991年恢复独立后,在艾纳日建造了風力發動機,并在爱沙尼亚边境建造了海关大楼。今天,海军学校的大楼内设有艾纳日海军学校博物馆(拉脫維亞語:Ainažu jūrskolas muzejs),用于记载学校的历史和維澤梅海岸造船的传统。
气候
艾纳日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归类为Dfb型。
艾纳日(平均值1991-2020,极端值1906年至今)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8.1 (46.6) |
10.8 (51.4) |
18.3 (64.9) |
25.3 (77.5) |
29.8 (85.6) |
33.2 (91.8) |
33.7 (92.7) |
33.2 (91.8) |
30.0 (86.0) |
22.0 (71.6) |
15.4 (59.7) |
10.5 (50.9) |
33.7 (92.7) |
平均高温 °C(°F) | −0.4 (31.3) |
−0.7 (30.7) |
2.9 (37.2) |
9.6 (49.3) |
15.3 (59.5) |
18.9 (66.0) |
21.9 (71.4) |
21.2 (70.2) |
16.5 (61.7) |
10.1 (50.2) |
4.7 (40.5) |
1.6 (34.9) |
10.1 (50.2) |
日均气温 °C(°F) | −2.6 (27.3) |
−3.3 (26.1) |
−0.3 (31.5) |
5.2 (41.4) |
10.6 (51.1) |
14.8 (58.6) |
17.7 (63.9) |
17.0 (62.6) |
12.6 (54.7) |
7.1 (44.8) |
2.6 (36.7) |
−0.4 (31.3) |
6.7 (44.2) |
平均低温 °C(°F) | −5.4 (22.3) |
−6.5 (20.3) |
−4.0 (24.8) |
0.6 (33.1) |
4.9 (40.8) |
9.6 (49.3) |
12.5 (54.5) |
11.9 (53.4) |
8.2 (46.8) |
3.8 (38.8) |
0.0 (32.0) |
−2.9 (26.8) |
2.7 (36.9) |
历史最低温 °C(°F) | −35.7 (−32.3) |
−35.3 (−31.5) |
−34.4 (−29.9) |
−18.8 (−1.8) |
−7.5 (18.5) |
−1.3 (29.7) |
2.0 (35.6) |
0.2 (32.4) |
−4.8 (23.4) |
−13.8 (7.2) |
−18.7 (−1.7) |
−37.1 (−34.8) |
−37.1 (−34.8)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45.9 (1.81) |
34.3 (1.35) |
32.0 (1.26) |
32.1 (1.26) |
41.7 (1.64) |
64.9 (2.56) |
54.0 (2.13) |
79.5 (3.13) |
58.6 (2.31) |
79.3 (3.12) |
62.5 (2.46) |
53.7 (2.11) |
638.5 (25.14) |
平均降水天数(≥ 1.0 mm) | 10.0 | 6.5 | 8.0 | 7.2 | 7.3 | 8.0 | 9.1 | 10.9 | 12.2 | 11.5 | 13.2 | 13.0 | 116.9 |
数据来源1:LVĢMC[4][5] | |||||||||||||
数据来源2:NOAA[6] |
经济
艾纳日的支柱产业是林业、木材加工业和跨境贸易。除此以外,艾纳日处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边境,是拉脱维亚A1国道[c]的起点处,因此艾纳日也承担了拉脱维亚过境和运输的相关产业。
人口
2005年,艾纳日及周边地区的人口数量为1794人,是維澤梅最小的建制城镇。拉脱维亚人占92%,俄罗斯人占3%,爱沙尼亚人占2%,其他族群则占4%。从2004年起,人口减少了5.08%(96名居民)[7]。
由于已知的技术原因,图表暂时不可用。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
|
| ||||||||||||||||||||||||||||||
来源:拉脱维亚地理空间信息局[8] |
图集
-
艾纳日北码头
-
消防博物馆
-
小学
-
公墓
-
文化中心
-
艾纳日庄园
-
海滩
姐妹城市
参考文献
- ^ Reģionu, novadu, pilsētu un pagastu kopējā un sauszemes platība gada sākumā. 拉脱维亚中央统计局. [2024年7月31日].
- ^ 2.0 2.1 Iedzīvotāju skaits pēc tautības reģionos, pilsētās, novados, pagastos, apkaimēs un blīvi apdzīvotās teritorijās gada sākumā (pēc administratīvi teritoriālās reformas 2021. gadā). 拉脱维亚中央统计局. [2024年6月19日].
- ^ Deep Baltic, How the Baltic states got their shap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Klimatisko normu dati. 拉脱维亚环境、地质与气象中心. [March 19,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拉脱维亚语).
- ^ Gaisa temperatūras rekordi. 拉脱维亚环境、地质与气象中心. [March 19,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拉脱维亚语).
- ^ Ainaži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March 22,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美国英语).
- ^ 4 Solution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4).
- ^ CSB data
注解
这是一篇與拉脫維亞相關的地理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