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體滲透壓

膠體滲透壓oncotic pressurecolloid osmotic pressure、膠體膨脹壓、血漿膠體滲透壓),是經由蛋白質所施加之滲透壓的一種形態、特別是白蛋白。而在血管中的血漿(血/液體)之「總膠體滲透壓」(含膠體滲透壓(主由白蛋白產生的)及血液滲透壓(血漿滲透壓))通常趨向於將(組織液)「拉進」循环系统,此即膠體滲透壓的力學運作機制。膠體滲透壓也是相反於微血管濾過壓(capillary filtration pressure、流體靜力壓)和間質膠體滲透壓(Interstitial Colloidal Osmotic Pressure)的一種力量[1][2][3]

《微血管微循環(capillary microcirculation)》微血管(capillary)及組織液(interstitial fluid)之間的"膠體滲透壓"(colloid osmotic pressure/紅色向左箭頭"拉進")及流體靜力壓(hydrostatic pressure/微血管濾過壓/綠色向右箭頭"拉出")之互逆流向圖.(血液(深紅色由上到下箭頭)從上流到下面的靜脈末端(venous end))

描述

在整個身體,溶解化合物需有一個滲透壓。大量的血浆蛋白不能輕易穿過微血管壁進入到組織液裡,是由於它在"微血管"(毛細血管,capillary)內部(內皮)所產生的膠體滲透壓之作用、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抵消"流體(液體)漏出微血管的傾向"(即流體漏出之流體靜力壓趨向將流體「拉出」微血管)。換句話說,所述的膠體滲透壓(oncotic pressure)趨向將流體「拉進」微血管。相反地,在某些病理的條件下、比如"血漿蛋白質"的減少,或蛋白質遺漏在尿(蛋白尿)裡過多(例如腎功能不全等病理原因)或者營養不良,就會減少膠體滲透壓、反而會增加微血管濾過壓(流體靜力壓),造成"流體(液體)漏出微血管的傾向"增強。進而導致在組織裡積聚多餘(甚至過多)的液體;此種機制即謂之「水肿」。

流體靜力壓(hydrostatic pressure、靜液壓)為身體裡的液體之自然力學機制、人為介入不容易;而膠體滲透壓(oncotic pressure; osmotic pressure)可以從白蛋白等之蛋白濃度及組織的營養成分來控制、甚或緊急注射人體血清蛋白來補充。[4]職此之故,如何減少水腫之方法?可提高臟、臟、臟及臟等臟腑器官之運作功能健全、使其本有之協調性更加強化;如此可保持組織液血漿中之白蛋白的恆定、及增加組織的營養成分,進而提高膠體滲透壓減少水腫。

微血管大部分主要的膠體滲透壓是由高量的白蛋白所產生,而此膠體滲透壓佔组织液血漿所構成之「總膠體滲透壓」的80%左右。平均微血管的總膠體滲透壓約28毫米汞柱,而此(高量)白蛋白貢獻大約22毫米汞柱(約80%)的膠體滲透壓。由於血液中的蛋白質無法脫離微血管內皮,故而內皮的「微血管床」之膠體滲透壓趨向將流體(水等之組織液)帶進(「拉進」)血管,再經由腎臟膀胱等器官將多餘、或廢棄之流體(組織液等)排出體外;此種機制即謂之「排尿」。[5]

膠體滲透壓在斯塔林方程及其他的方程中、都是由符號Π或π表示。

流體類型

在臨床上,有兩種類型的流體被用於靜脈點滴:"透明液"(crystalloid)、及膠體類。「透明液」是礦物鹽水溶液、或其他水溶性分子。而「膠體」包含較大的非溶性分子,比如明膠

而「膠體滲透壓」值大約"每公斤水290毫滲透摩爾"(290 mosm/kgH2O)濃度,它略微不同於具有值接近"每公升(水)300毫摩爾"(300 mmol/l)的「血液滲透壓」(血漿滲透壓)。

註釋

  1. ^ 存档副本.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31). 
  2. ^ 存档副本.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3. ^ 存档副本.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7). 
  4. ^ Albumin (Human) USP, 25%,Albuminar®-25,"愛默"人體血清白蛋白25%注射液],[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Guyton, Arthur; Hall, John. Chapter 16: The Microcirculation and the Lymphatic System. Gruliow, Rebecca (编).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Book) 11th.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Elsevier Inc. 2006: 187–188. ISBN 0-7216-0240-1. 

參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