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铨

(重定向自胡邦衡

胡銓(1102年7月4日—1180年7月13日),邦衡澹庵諡號忠簡吉州廬陵縣(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與歐陽修楊邦乂周必大楊萬里文天祥,合稱廬陵「五忠一節」[1]。與李綱趙鼎李光並稱「南宋四名臣」。

胡銓雕像,三亞天涯海角

生平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六月初三日,生於吉州廬陵薌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值夏鎮)。自幼聰慧,隨蕭楚習讀《春秋》。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進士及第,該科由宋高宗親自策試,胡銓以萬言策上,甚為轟動。紹興五年(1135年),金太宗死,金朝內部調整,高宗重用秦檜,一再主張議和。紹興七年(1137年)胡銓在樞密院綸修官任上,反對與金朝議和,上書請斬主和派秦檜王倫孫近三奸臣,停止「和議」,北上抗金。他說:「奈何以祖宗之天下為金虜之天下,以祖宗之位為金虜藩臣之位!」「此膝一屈不可復伸,國勢陵夷不可復振」「臣備員樞屬,義不與檜等共戴天,區區之心,願斷三人頭,竿之藁街」「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寧能處小朝廷求活耶?」[2]秦檜見書,即以“狂妄上書,語多凶悖,意在鼓眾,劫持朝廷”之罪,欲將胡銓除名編管(類似開除公職、下放勞動改造),朝中大臣多救之,秦檜迫於公論,才未除名而貶官於邊遠地區,輾轉任福州簽判。紹興十二年(1142年)最終的紹興和議時,胡銓又在廣州再次上書譴責秦檜,以「飾非橫議」之名編管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紹興十八年(1148年)再謫吉陽軍(今海南三亞市)。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死後,方得以復官。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趙構傳位太子趙昚(孝宗),胡銓復職奉議郎、知饒州。帝召他入對,胡銓上奏修德、結民、練兵、觀釁四事。帝說:「朕很早就聽說你耿直誠實」。因任命他為吏部郎官。

隆興元年(1163年),遷任秘書少監、擢任起居郎。針對自隆興北伐失敗後朝中的議和之風,多次上表予以反對。後歷任國史院編修、工部員外郎、權兵部侍郎、端明殿學士等職,積極反對與金朝議和,並曾一度親自領兵抗金。乾道七年(1171年),任寶文閣待制,留經筵。後辭官回鄉。

淳熙七年(1180年)五月二十九日卒於故里。十月,葬於廬陵儒行鄉松山原。諡忠簡。

家族

  • 曾祖:胡璉
  • 曾祖母:康氏
  • 曾祖母:劉氏
  • 祖父:胡愷,贈承務郎
  • 祖母:張氏,封孺人
  • 父:胡載,累贈太中大夫
  • 母:陳氏,贈淑人
  • 母:張氏,贈淑人
  • 生母:曾氏,贈淑人
  • 妻:劉氏,贈淑人
    • 子:胡泳,承務郎、監江東淮西總領軍馬錢糧所太平惠民局兼行宮雜買場
      • 孫:胡槻,承事郎、簽書光化軍判官廳公事
      • 孫:胡榘,修職郎
      • 孫:胡桯
      • 曾孫:胡復孫
      • 曾孫女:胡婉孫
      • 曾孫女:胡壽孫
      • 曾孫女:胡桀孫
      • 曾孫女:胡李孫
    • 子:胡澥,承事郎、監潭州南嶽廟
    • 子:胡浹,承務郎
    • 子:胡瀳,承務郎
    • 子:胡沖
    • 女:胡氏,適嚴萬全
    • 女:胡氏,適葉昌嗣
    • 女:胡氏,適方自厚
    • 女:胡氏,適承務郎、興國縣丞王宗孟
    • 女:胡氏,適將仕郎王藏
    • 孫:胡杙
    • 孫:胡杋
    • 孫:胡榗
    • 孫女:胡相孫

著作

著有《澹庵集》一百卷,已散佚,現存詞作不多,多為慷慨激昂之語,開辛棄疾等人之先河。後世多景仰其事迹,多有胡氏家族尊其為始祖。

傳記

《宋史·卷三百七十四·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延伸阅读

[]

 宋史·卷374》,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资料

  1. ^ 因六人出身廬陵,諡號分別為文忠、忠襄、忠簡、文節、文烈。
  2. ^ 《宋史》卷三七四《胡銓傳》、《古文觀止》收錄為〈戊午上高宗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