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库图佐夫
俄羅斯帝國元帥
(重定向自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4年2月3日) |
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戈列尼谢夫-库图佐夫(俄语:Михаил Илларионович Голенищев-Кутузов,羅馬化:Mikhail Illarionovich Golenishchev-Kutuzov;1745年9月16日—1813年4月28日),俄罗斯帝国元帅,将领,军事家,外交家,出身于戈列尼谢夫-库图佐夫家族。1812年曾率领俄国军队击退拿破仑的大军,取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被认为是俄罗斯的民族英雄[1]。
生平[1]
- 1745年出生於聖彼得堡一個中級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專門研究堡壘建築的軍事工程師,官拜中將。他小時候對主日學的課程極為厭倦。他精通法语、英语、德语、瑞典语和土耳其语。
- 1759年,米哈伊尔·库图佐夫以优异的成绩从贵族炮兵学校毕业,并留在那里担任数学老师。
- 1761年晋升准尉并任阿斯特拉罕步兵团连长。
- 1762年晋升大尉。
- 1768~1774年和1787~1791年俄土战争期间,先后在鲁缅采夫和亚历山大·苏沃洛夫麾下任队列军官和参谋,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因战功晋升为少校。
- 1774年在阿卢什塔以北舒马村(今库图佐夫卡)的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战斗中负伤,库图佐夫的太阳穴被一颗子弹射穿太阳穴而受伤。他失去右眼,得名“独眼将军”,并被授予四级圣乔治勋章。出国治疗期间,考察普鲁士、英国、荷兰等国军事。
- 1776年在苏沃洛夫的克里木第2团任职,1777年晋升为上校,任卢甘斯克长枪团团长,后任马里乌波尔轻骑兵团团长。
- 1782年晋升准将。
- 1784年晋升少将。
- 1785年任他组建的布格猎骑兵军军长。
- 1790年12月指挥第6纵队强攻并占领伊兹梅尔,是最先攻入要塞的人之一。因战功卓著,晋升为中将。
- 1791年,库图佐夫在摩尔达维亚战胜了土耳其人,并很快击败了塔德乌什·科修什科的波兰叛军。在保罗一世的领导下,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晋升为步兵将军。
- 1792年起先后任驻土耳其大使、陆军贵族武备学校校长(1794年)、驻芬兰俄军司令(1795年)、立陶宛督军(1799—1801)和圣彼得堡督军(1801—1802)。
- 1798年晋升为步兵上将。
- 1802年失宠,被免去军职,在自己的庄园闲居。
- 1805年俄、奥、英等国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后,率俄军主力前往奥地利,迎击拿破仑一世统率的法军。鉴于奥军在乌尔姆战役惨败,指挥俄军主力后撤400余公里,从而保存了实力。奥斯特利茨战役中,俄奧聯軍再次遭惨败。
- 1806年9月库图佐夫任基辅督军。
- 1809年6月调任立陶宛督军。
- 1806~1812年第七次俄土战争中,于1811年出任摩尔达维亚俄军总司令,采取退避三舍、相机反击战法,在同年8月鲁什丘克战役中以少胜多击败土军主力,迫使土耳其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
- 由于亚历山大一世对库图佐夫怀有恶感,他在军队的领导职务被再次撤销。
- 1812年俄法战争中,8月20日,在俄军失利情况下出任总司令,9月7日在博罗季诺战役被重创法军擊敗後繼續後撤,直至放弃莫斯科。后又指挥俄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进攻法军,于别列津纳河畔鲍里索夫地区逼退拿破崙。
- 1812年12月12日因功被封为斯摩棱斯克公爵并荣获最高战功勋章——一级乔治勋章。
- 1813年4月病逝于西里西亚小城本茨劳(今波兰博莱斯瓦维茨),他的遗体作防腐处理后运回圣彼得堡,葬于喀山大教堂。
评价
同时代人对库图佐夫的品质评价:克制、谨慎、保守、善于奉承。他因狡猾而闻名,拿破仑称他为“北方的老狐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