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過去時

(重定向自簡單過去時

不定過去Aorist,來自希臘語 αοριστός 沒有範圍,無限制)是用在某些印歐語言古希臘語中的動詞時態,用來指示行動,或在直陳語氣中的過去行動,而不帶有進一步蘊含。

在其他語氣(虛擬語氣,祈愿語氣和祈使語氣)、不定式、和(大部分)分詞中,不定過去純粹是語法體而不帶有任何時間意義。

原始印歐語中,不定過去時簡單的起源為句法屈折的語法體,但是后來可能發展為時態和語法體的組合,梵語中有類似的語法證據。

構詞法

希臘語梵語中,有多種構詞設施標示不定過去時,而其中有三個最常見。但是拉丁語沒有不定過去時。人們經常把它混淆於完成時。

外觀
構詞設施 地位 解說
S-不定過去時 第一 s-不定過去時,這么稱呼是因為一個 's' 插入在詞根和人稱詞尾之間。在希臘語中,ακούω akoúō 意思是“I hear”,而 ήκουσα ēkousa 意思是“I heard”。(語法注釋:ήκουσα 的第一字母是 eta 而非 alpha,因為希臘語動詞前增標示過去直陳時態)。在希臘語中,這叫做第一不定過去時,或弱不定過去時。
元音變換 第二 這個過程是變更元音等級。印歐語言主要利用元音變換(ablaut)來表達構詞上的語義變更;事實上,英語也使用元音變換,建立動詞形式如:swim, swam, swum;come, came, come;和 take, took, taken。希臘語 λείπω leípō“I leave”,而 έλιπον élipon“I left”。在希臘語中,這叫做第二不定過去時或強不定過去時。
重復 第三 儘管重復更常關聯於完成時的構詞,有零星的動詞在不定過去時中使用它。在梵語中比在其他印歐語言中更常見重復不定過去時,在希臘語中的一個例子是動詞 άγω ágō“I lead”,它有不定過去時 ήγαγον ēgagon“I led”。(語法注釋:ήγαγον 的第一個字母是 eta 而非 alpha, 因為希臘語動詞前增標示過去直陳時態)。

參見

引用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