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羅府明代貴州所屬的一個府,永樂十一年二月置,領朗溪蠻夷長官司,烏羅、答意、治古、平頭著可四長官司,正統三年五月廢,以烏羅、平頭著可隸銅仁,以朗溪隸思南。其轄地在今貴州省銅仁思南一帶地方[1][2][3]

註釋

  1. ^ 「烏羅長官司。府西。元烏羅龍干等處長官司,屬思州安撫司。洪武初,更名,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一年二月置烏羅府,領朗溪蠻夷長官司,烏羅、答意、治古、平頭著可四長官司治於此。正統三年五月,府廢,來屬。西有九龍山,銅仁大江源於此。又西南有觀音囤,亦曰烏羅洞。南有九江。又有木耳溪,亦曰九十九溪,下流亦入沅江。平頭著可長官司,府西北。元平頭著可通達等處長官司,屬思州安撫司。洪武七年十月改置,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二年三月屬烏羅府,府廢,來屬。又有答意長官司治古寨長官司,俱永樂三年七月置,屬貴州宣慰司,十二年三月改屬烏羅府,正統三年五月俱與府同廢」。《明史》卷四十六志第二十二地理七貴州銅仁府
  2. ^ 「朗溪蠻夷長官司府東。洪武七年十月置,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二年三月屬烏羅府。正統三年五月,府廢,來屬。有厥溪蠻夷長官司,亦洪武七年十月置,尋廢」。《明史》卷四十六志第二十二地理七貴州思南府
  3. ^ 「銅仁,元為銅人大小江等處軍民長官司。洪武初,改為銅仁長官司。永樂十一年置銅仁府。萬曆二十六年始改銅仁長官司為縣治。領長官司五:曰省溪,曰提溪,曰大萬山,曰烏羅,曰平頭著可。烏羅者,本永樂時分置貴州八府之一也,所屬有朗溪長官司、答意長官司、治古長官司,而平頭著可長官司亦隸焉。宣德五年,烏羅知府嚴律己言:「所屬治古、答意二長官石各野等聚眾出沒銅仁、平頭、瓮橋諸處,誘脅蠻賊石雞娘幷筸子坪長官吳畢郎等共為亂,招撫不從。緣其地與鎮溪、酉陽諸蠻接境,恐相煽為亂。請調官土軍分據要地,絕其糧道,且捕且撫。事平之後,宜置衞所巡司以守之。」事聞,命總兵官蕭授及鎮巡諸司議。於是授築二十四堡,環其地守之。兵力分,卒難扞禦。賊四出劫掠,殺清浪衞鎮撫葉受,勢益獗。七年,巡按御史以聞,且言生苗之地不過三百餘里,乞別遣良將督諸軍殄滅。授言:「殘苗吳不爾等遁入筸子坪,結生苗龍不登等攻劫湖廣五寨及白崖諸寨,為患滋甚。宜令川、湖、貴州接境諸官軍、土兵分路併力攻剿,庶除邊患。」從之。既降敕諭授,言:「暴師久,恐蹉跌為蠻羞,或撫或剿,朕觀成功,不從中制。」八年,授奏言:「臣受命統率諸軍進攻賊巢,破新郎等寨,前後生擒賊首吳不跳等二百一十二人,斬吳不爾、王老虎、龍安軸等五百九十餘級,皆梟以徇,餘黨悉平。還所掠軍民男婦九十八口,悉給所親。獲賊婦女幼弱一千六百餘口,以給從征將士。」幷械吳不跳等獻京師。帝顧謂侍臣曰:「蠻苗好亂,自取滅亡,然於朕心,不能無惻然也。」授威服南荒,前後凡二十餘年。正統三年革烏羅府,所屬治古、答意二長官司,亂後殘民無幾,亦幷革之,以烏羅、平頭著可隸銅仁,以朗溪隸思南,從巡按御史請也」。《明史》卷三百十六列傳第二百四土司七貴州土司銅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