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世界遺產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SECO)1972年制訂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世界遗产是指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OUV)[註 1],在地理或歷史上具有可辨識與特殊意義的地標或區域[2]。世界遺產分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兼具兩者的複合遺產。常見文化遺產包括古蹟(如建築、雕塑、題字)、建築群、遺址(如考古遺址);自然遺產通常是具備特殊物質和生物價值的自然地貌、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如瀕危動植物棲息地),或在科學、保育、自然美角度極具價值[3]。烏干達於1987年11月20日接受了該公約,其文化和自然遺產才有資格列入世界遺產名錄[4]

烏干達世界遺產所在地理位置
(圖例:文化遺產 自然遺產)

截至2023年 (2023-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在烏干達指定了3個世界遺產,其中有2個自然遺產、1個文化遺產。2024年初烏干達新增2個項目至預備名單,預備名單內共有7項遺產[4]。遺產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前,除了不可預見的情況可以採「緊急登記建議」,均必須在預備名單內至少一年[5]

乌干达在1994年有2處地點入選為《世界遺產名錄》,分別為布恩迪难以穿越的国家公园鲁文佐里山国家公园;另一處遺產巴干達國王們的卡蘇比陵於2001年入選[4]。魯文佐里山國家公園在1999年至2004年間被列為瀕危世界遺產,原因是該國局勢動盪,影響公園的管理,並助長非法活動[6];巴干達國王們的卡蘇比陵因一場大火燒毀了幾座建築,在2010年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單,之後經過重建,2023年由瀕危遺產名單中除名[7]

世界遺產

以下表格中列出烏干達3項世界遺產的資訊,其中名稱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所訂名稱;圖片為該遺產的代表圖片;地點為該遺產所在的省分或城市;入選年份為遺產入選世界遺產的年份;編碼為世界遺產官網上的編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10項標準收錄世界遺產,入選的每個世界遺產必須符合至少1項標準,其中第一項(i)至第六項(vi)為文化遺產,第七項(vii)至第十項(x)則為自然遺產,同時符合文化及自然遺產標準的為複合遺產;簡介為該遺產之簡介。順序按世界遺產編號排列。[8]

另外代表文化遺產,代表自然遺產,代表雙重遺產。

  * 代表跨國遺產
名稱 圖片 地點 入選年份 編碼與入選標準 簡介
布恩迪难以穿越的国家公园   卡農古區 1994 682
(vii) (x)
布恩迪(英語:Bwindi)為當地方言「Mubwindi」的音譯,意為「黑暗之地」,代表公園內由極為茂密、人類難以通過的雨林所構成,當初公園取名時,將「難以穿越」納入名稱之中[9]。該公園位於艾伯丁裂谷。它位於三個生態區的交匯處,很可能曾經是更新世冰川避難所英语Glacial refugium。該地區被艾伯丁裂谷山地森林英语Albertine Rift montane forests覆蓋,是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有100多種蕨類植物、200多種山地森林蝴蝶和347種森林鳥類。這裡還是瀕危物種山地大猩猩的重要棲息地[10]
鲁文佐里山国家公园   卡塞塞區 1994 684
(vii) (x)
公園位於魯文佐里山脈,即傳說中的月亮之山英语Mountains of the Moon (Africa)。山上有冰川、河流和瀑布,最高峰斯坦利山海拔5,109米,是非洲第三高峰。此地高濕度、低溫差,和地理上的隔絕等因素,造就了非洲種類最豐富的高山植物群。山坡上有五個非洲山地植被帶,生長著蓬頭碩蓮英语Lobelia telekii帚石楠等植物。公園裡的動物包括非洲森林象東部黑猩猩英语Eastern chimpanzee爾氏長尾猴英语L'Hoest's monkey黑額麂羚英语Black-fronted duiker。由於該國局勢動盪,影響公園的管理,並助長非法活動,該遺產在1999年至2004年期間被列為瀕危世界遺產[6]
巴干達國王們的卡蘇比陵   坎帕拉 2001 1022
(i) (iii) (iv) (vi)
布干達王國(或稱卡巴卡王朝)國王陵墓位於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的一座小山上,面積30公頃,它們是布干達人重要的精神聖地。主建築建於1882年,1884年改建為陵墓。建築群中有四座用樹木、稻草、蘆杆、 籬笆條等材料建成的墳墓,這些墓葬毀於2010年的一場大火,該遺址也因此被列為瀕危遺址。經過精心修復和重建,該遺址2023年從瀕危名單中除名。[7]

預備名單

除已入選名錄的遺產外,接受《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成員國還可以把遺產項目列入預備名單,任何遺產在提名《世界遺產名錄》前都必須經過入選預備名單的過程,方可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1]。截至2024年 (202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烏干達預備名單有7項遺產,順序按世界遺產編號排列[4]

名稱 圖片 地點 入選年份 編碼與入選標準 簡介
比哥·拜亞·穆根尼英语Bigo bya Mugenyi(土壘) 森巴布萊區 1997 911
(i) (ii) (iii) (vi)
比哥·拜亞·穆根尼(Bigo bya Mugenyi)包括卡通加河英语Katonga River沿岸的一系列土壘英语Earthworks (archaeology)(Earthworks),根據口述歷史,這些土壘創建於14至16世紀之間,包含壕溝和圍牆。[12]
基比羅英语Kibiro (產鹽村)   霍伊馬區 1997 912
(i) (iii) (iv) (v)
基比羅(Kibiro)位於艾伯特湖畔,由於土地不適合農業生產,該村的經濟活動以製鹽為主。在這一過程中,從鹽土中提取鹽分,然後將鹽水煮沸製鹽,此部分工作完全由女性包辦。之後,村民們將食盐成品與其他村莊交換魚和農產品。[13]
恩圖西英语Ntusi (土墩和盆地) 森巴布萊區 1997 913
(i) (iii) (iv) (vi)
恩圖西(Ntusi)是一處铁器时代晚期的考古遺址。這處有兩個人造土墩,考古學家在此發現了遺骨和陶器碎片。該遺址可能與附近的比哥·拜亞·穆根尼英语Bigo bya Mugenyi考古遺址有關。[14]
烏干達東部的尼羅英语Nyero和其他狩獵與採集岩畫遺址   庫米區 1997 914
(i) (iii) (vi)
該遺產為铁器时代晚期的考古遺址,包括三個繪有岩畫的岩洞。這些岩畫的製作者已無從考證,但其具有美學的價值。[15]
姆加新加大猩猩國家公園   基索羅區 2007 5099
(vii) (viii) (ix) (x)
該公園位於烏干達西南角,此地屬於維龍加火山群,與卢旺达火山國家公園刚果民主共和国維龍加國家公園相鄰。公園內有三座火山,其中包括穆哈武拉火山(海拔4,127米)。公園內主要植被為云雾森林,特色動物為山地大猩猩(如圖)、金長尾猴英语Golden monkey冕猴英语Blue monkey黑額麂羚英语Black-fronted duiker非洲象[16]
埃爾貢山跨界生態系統 *   東部區 2024 6734
(ix) (x)
埃爾貢山是一座死火山,為東非最古老的最古老的自然景觀之一,約在2,400萬年前首次噴發。埃爾貢山曾是非洲最高的山峰,遠遠超過乞力马扎罗山目前的5,895米,多年的侵蝕使其高度降至4,321米。該遺產為烏干達與肯亞的跨國遺產,受到肯亞和烏干達國家公園的保護,形成了一個廣闊的跨境保護區。此地有300多種鳥類,包括胡兀鷲,該保護區同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生物圈保护区[17]
肯亞、坦尚尼亞和烏干達維多利亞湖地區的幾何岩畫 * 東部區 2024 6738
(iii) (vi)
該遺產為肯亞、坦桑尼亚和烏干達三國的跨國遺產,為在維多利亞湖地區的古代岩畫遺址,已確認的岩畫遺址包含烏干達24處、肯亞3處,以及坦尚尼亞46處。[18]

注釋

  1. ^ 所謂「突出的普世價值」,即超越國界,對現在與未來的全人類具有共同的重要性。[1]

參考資料

  1. ^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喬治亞州立大學. [2021-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4) (英语). 
  2.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5-10-25 [202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7) (英语). 
  3. ^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1) (英语). 
  4. ^ 4.0 4.1 4.2 4.3 Uganda.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3) (英语). 
  5. ^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2005 version) (PDF).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05-02-02 [2021-08-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0-19) (英语). 
  6. ^ 6.0 6.1 Rwenzori Mountains National Park.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4) (英语). 
  7. ^ 7.0 7.1 Tombs of Buganda Kings at Kasubi.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7) (英语). 
  8.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The Criteria for Selection.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2) (英语). 
  9. ^ Bwindi Impenetrable National Park. Bwindi Impenetrable National Park.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2). 
  10. ^ Bwindi Impenetrable National Park.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4) (英语). 
  11.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Tentative List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5-10-25 [202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0) (英语). 
  12. ^ Bigo bya Mugenyi (Archaeological Earthworks).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4) (英语). 
  13. ^ Kibiro (Salt producing village).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4) (英语). 
  14. ^ Ntusi (man-made mounds and Basin).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4) (英语). 
  15. ^ Nyero and other hunter-gatherer geometric rock art sites in eastern Uganda.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7) (英语). 
  16. ^ Mgahinga Gorilla National Park (MGNP).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4) (英语). 
  17. ^ Mt. Elgon Transboundary Ecosystem (Uganda).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4-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6) (英语). 
  18. ^ Geometric rock art in Lake Victoria Region of Kenya, Tanzania, and Uganda (Uganda).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4-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6) (英语).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