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艦戰爭

(重定向自炮舰战争

砲艦戰爭Gunboat War)是拿破崙戰爭期間,一場發生於丹麥-挪威英國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發生於1807年至1814年間。戰爭是得名於丹麥在戰爭中的策略,丹麥僱傭小型砲艦來對抗正規的皇家海軍。在斯堪地納維亞地區,這場戰爭只是英國戰爭的後半階段,英國戰爭通常被認為是在1801年的哥本哈根海戰發生時爆發。

砲艦戰爭
英國戰爭拿破崙戰爭的一部分

英國護衛艦韃靼號與挪威砲艦的駁火,發生於1808年在卑爾根的附近水域。
日期1807年–1814年
地点
丹麥-挪威的水域
结果 英國決定性勝利
参战方
英国 英國 丹麥-挪威
丹麥砲艦在1808年6月9日奪取了英國狂暴號
丹麥的淺水敞艙艇砲艦

船隻設計及衝突背景

丹麥使用的砲艦原由一名瑞典人,Fredrik Henrik af Chapman英语Fredrik Henrik af Chapman所設計。這種砲艦的戰略優勢,就是可以在王國各處,快速及便宜地建造。而砲艦的戰術優勢是機動性極強,特別在靜止及淺水海域,砲艦亦能輕易瞄準小型目標。然而壞的一面來看,這些艦隻防禦力不堪一擊,基本上被擊中一發炮彈即會沉沒,而且亦難以用於波濤洶湧的海面,亦不能有效對抗大型戰艦。砲艦有兩種樣式,並最終生產了超過200艘這類砲艦。第一種樣式是,由76名船員操縱、船頭船尾各佩備一門18或24磅加農炮淺水敞艙艇。第二種較為小型,是由24名船員操縱、佩備一門24磅加農炮的駁船

當砲艦策略採用前,英國與丹麥的海上衝突已經早於1801年哥本哈根海戰中爆發。當時霍雷肖·納爾遜率領其屬於帕克上將艦隊的海軍中隊,攻擊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並重創丹麥艦隊。而且在拿破崙戰爭早期,丹麥-挪威實行武裝中立的政策(丹麥-挪威曾加入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使用其海軍力量保護所有進出、位於丹麥-挪威海域的海上貿易。在1807年哥本哈根海戰中,英國擄獲大部份的丹麥艦隊,因此丹麥-挪威政府決定大量製造小型砲艦對抗英國。

戰事

在砲艦戰爭發生後首三年,這些砲艦成功從船隊中俘虜了不少貨船,並且擊敗英國海軍的橫帆雙桅船,不過砲艦仍未能夠足以打敗更大型的護衛艦(Frigate)及風帆戰列艦(Ship of the line)。英國在整段戰爭期間一直控制著丹麥水域,並在適合航海的季節時,會護航商船隊通過厄勒海峽大貝爾特海峽。1808年3月22日,最後一艘丹麥的戰列艦,在西蘭半島海戰中被兩艘英國戰列艦擊沉。

在1811年2月27日,配備了包括步兵在內約1,000人的丹麥砲艦群,試圖奪回安霍爾特島(Anholt),結果在安霍爾特島戰役中失敗,損失慘重下退回日德蘭半島。英國與丹麥間最後的大型戰鬥,是在1812年7月6日,英國戰艦在Lyngør海戰中,在挪威海岸擊沉了丹麥護衛艦Najaden英语HDMS Najaden (1811)號。

1814年1月15日的基爾條約結束了這場戰爭。丹麥-挪威需割讓黑爾戈蘭島予英國,並割讓整個挪威瑞典王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