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

香港國際關係學者

沈旭暉(英語:Simon Shen,1978年11月24日[1][2]),是香港國際關係學者,現職臺灣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專任副教授[3][4],曾經擔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及全球研究課程主任、同校全球政治經濟碩士副課程主任、同校國際事務研究中心聯席主任[5]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6]、台灣中央研究院訪問學人等。在學術組織以外,他亦曾任信報主筆(國際),研究方向包括中國民族主義與外交、國際反恐中美關係、香港涉外關係等。同時為活躍於香港、中國大陆和美國的民間智庫主席及多份報紙雜誌的專欄作家

沈旭暉
博士 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專任副教授
现任
就任日期
2022年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名譽客座副教授
全球政治經濟碩士副課程主任
任期
2012年—2021年
國際事務研究中心聯席主任
任期
2012年—2021年
遵理學校國際教育高級總監
现任
就任日期
2020年10月17日
信報主筆(國際)
任期
2014年2月—2019年8月26日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78-11-24) 1978年11月24日46歲)
 英屬香港
籍贯客家 ( 福建省永定縣)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英國國民(海外)
配偶吳凱霖2013年结婚)
学历
经历

學術背景

沈旭暉早年就讀軒尼詩道官立小學皇仁書院,在校時任職為學生會主席,期間他所制定的學生會選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曾在會考取得9優成績[7][1]。1997年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頒發獎學金[8][9],往美國耶魯大學攻讀政治系,師從布拉德福德·威斯特菲尔德英语Bradford Westerfield、歷史學家史景遷[10],及政治學教授王紹光[11]

2000年,沈取得政治學、歷史學文學士及政治學文學碩士學位,另外曾獲耶魯大學政治學系最佳青年學者獎、最佳東亞研究論文獎[12]。畢業後,曾於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及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系任職訪問學人,任教國際關係及中國政治。2006年獲牛津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博士學位[13]

沈於2003年起任職於香港中文大學,2005年加入其亞太研究所。2006年博士畢業後擔任助理教授,2008年成立國際關係研究計劃,出任主任[14]。2009年為回應金融海嘯,策劃並成立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並出任課程代表[15][16]

2009年8月,在擔任助理教授三年後,沈獲香港教育學院校長張炳良招攬,任職該校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在任期間,曾參與策劃國際研究學士課程,並繼續以客席副教授身份統籌上述的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17][18]。其後兼任對外關係統籌主任[13] ,至2012年6月離任[19]

2010年上半年,沈到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擔任訪問學人,為該所歷來最年輕的訪問學人[20]

2011年到英國華威大學擔任訪問學人,於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舉辦講座[21],並曾與華威大學Shaun Breslin教授於該智庫發表政策報告文章[22]

2011年獲中國《南方都市報》頒贈年度學人獎[23]

2011年,獲委任為優質教育基金督導委員會成員[24]

2012年離開香港教育學院,返回香港中文大學出任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及全球研究課程主任、全球政治經濟碩士課程主任、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聯席主任 [25][26]

2013年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擔任高級訪問學人[27]

2020年,沈旭暉以中央研究院訪問學人的身份由香港抵達台灣[28]

2021年7月,沈旭暉以1,495萬港元沽出其大埔露輝路倚龍山莊29號地下物業;該單位屬複式三房間隔,面積約1,551平方呎,外連約439平方呎的花園,售後帳面獲利562萬元。[29][30]

2021年9月1日,沈旭暉於臺灣發布社交網站帖文,宣布未來一年將會擔任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副教授;並指為迎接人生下一頁,已經辭去所有在香港的學術機構、公司及團體的董事、職位和持份。沈旭暉更強調今後在香港以外新成立的不同公司和業務,均與香港從前的公司一概無關。[30][31][32]

主要觀點

沈旭暉定期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文章,定期為香港及中國大陸的報章雜誌撰寫國際關係評論及出版專著,並客串主持電視電台節目評論國際關係(見著作及評論列表)。

他是國際媒體就國際議題相約訪問的香港學者,曾接受半島電視台[33]、美國時代雜誌[34]、日本讀賣新聞[35]、南韓經濟新聞[36]、西班牙埃菲社[37]、中國新華社[38]等訪問。

國際及中國外交研究

  • 沈旭暉在《Redefining Nationalism in Modern China》中認為,中國民族主義是複合概念,不同利益團體政府知識分子、網絡群體、學生等,都能通過參與各取所需,不應只通過他們各自的表面訴求理解。[39]文化評論員梁文道稱這概念「让我们看到今天在整个民族主义的浪潮里面,意见不同的人也找到了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使得中国的民族主义不像很多外国人所想的那样子很容易失控」。[40]
  • 他在編著《Online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China's Bilateral Relations》中提出,中國網民正以公民發聲方式,為中國與不同國家的雙邊關係構成限制,同時亦在過程中擴大自己的公民權利。[41]
  • 他在《亞洲週刊》提出,中國可參考1945-1991年蘇聯提名其主權內的烏克蘭白俄羅斯並存於聯合國的案例,讓台灣西藏流亡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然後由中國提名它們以「次級主權」身份參與聯合國。[42]

威尼斯化/本土國際化

香港社會參與

Roundtable

沈旭暉是香港智庫及社會科學網絡Roundtable的創會理事會主席(Founding Chancellor)[52],並為其研究所及顧問公司Powersoft Consultancy Limited主席[53],其雜誌《Met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督印人。亦為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 被香港輿論稱為掀起近年年輕人論政風潮和社會科學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時與香港政府、北京及民間保持一定關係。[51][54][55]

公職、政府關係及本土政治參與

沈旭暉亦同時擔任政府公職,他是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古物諮詢委員會香港電台顧問團、吸煙(公眾衛生)條例上訴委員會成員之一,[56]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對其賞識並曾為其寫序。[57]被委任加入古物諮詢委員會時曾受政府收編的爭議。[58]

2007年起,星島日報蘋果日報等推測他擔任副局長政治助理呼聲甚高,稱其「政治能量極高,與各種不同政見的人士皆保持良好關係」,[59][60]並稱其獲包括行政長官曾蔭權與民主派等不同人士的認同,[61]2008年,據報他與龔耀輝王兼揚李律仁等曾被招攬成為香港政府副局長政治助理,然均沒有接受任命。[62]沈旭暉訪問中多次稱暫無意從政,除非能促進社會科學,和專業掛鈎推動國際視野,[51][63]但在2010年「第四代自問自答」訪問中道「要是有一天,我們這類學術背景的人能把國際關係、比較政治的基本框架帶進社會和政府,那自然應正面看待」。[64]與同屬Roundtable的特區政府政治助理陳智遠為好友。[65]

沈旭暉雖然強調不參與本土政治,但他的文章多次引發論戰及影響社會。2010年1月,與社會學者呂大樂就香港第四代參與反高鐵示威爆發筆戰[66][67][68]。2011年6月,發起800名青年學者,以不符合政治學原則作切入點,聯署反對替補機制[69],並於七一遊行前夕發表「給林瑞麟的信」詳述替補機制種種問題[70],被《香港文匯報》評為「撒豆成兵」。有關方案,最終政府在廣泛公眾壓力下被迫撤回。

2011年11月,為聲援林輝等被黃毓民就有關區議會選舉的批評,以政治傳訊的角度,於Facebook發表五千字文章「那些年,我們一起聽過的黃毓民」,24小時內被轉載超過一千次、「喜愛」超過一千次,黃毓民本人亦留言表示「旭暉兄,多謝賜教,自必痛切反省,重新上路」[71]

2012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期間,發表《致狼書》、《致豬書》、《萬言書》[72]一系列長篇文章強調香港核心價值,高調評論梁振英及唐英年兩位參選人,但後來因稱葉國華是梁振英共產黨內的上線,收到恐嚇電郵,並在選舉後宣布,日後只會專注評論國際事務,不評論本地事務。[73]

2010年4月,獲委任為太平洋經濟合作香港委員會成員[74]

2010年10月,獲委任為公共博物館諮詢委員會成員[75]

2011年1月,獲委任為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成員[76]

任職香港大專院校以外,亦為耀華教育管理公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研究及發展經理,西安交通大學亞歐研究所副所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亞非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美國雪城大學香港中心客席教授等。[77]

2016年,沈旭暉接受記者專訪,他指出北京不習慣間接管治,香港內部有北京「虛權實化」問題,香港最少未來十年不需要他,所以他準備離開香港發展。[78][79][80]

北京關係

沈旭暉定期參與大陸交流合作項目。[81]

2009年10月1日,獲邀出席香港特區政府訪京國慶觀禮團,為212名代表中最年輕成員。[82][83]

政治立場轉變

BBC新聞報導,發生於2019年7月21日的元朗白衣人恐怖襲擊事件是促使沈旭暉立場轉變的原因。沈旭暉在香港「反送中」風波之前,他的政治立場屬於「中間派」,以年輕學者的身份,得到政治光譜左中右各方的認同,例如,在2013年他舉行的婚禮及宴會,出席者包括了政治立場南轅北轍的人,時任特首梁振英、學運領袖黃之鋒、李嘉誠之子李澤階等政見大相逕庭的人物都同場出席。在這場運動中,他成為一個「和理非」的學者,支持以和平、理性、非暴力方式爭取香港實行雙普選。發生元朗白衣人恐怖襲擊事件後,皇仁書院的學生及校友發起登報聯署批評與「白衣人」握手的何君堯,本來很少參與聯署的沈旭暉簽名公開支持。在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中,特首林鄭月娥曾提出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並邀請沈旭暉加入,但他拒絶邀請,原因是不覺得加入該委員會能有所作為。沈旭暉在不同的報章撰文及接受國際媒體採訪,談論對香港發生的抗爭運動的看法。沈的公司更用大數據方式研究反對政府的年輕人經常使用的「連登討論區」,並舉辦研討會邀請不同政治立場的學者分析「黃色經濟圈」。〈願榮光歸香港〉是一首由2019年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參與者創作並廣為傳唱的歌曲,沈旭暉用鋼琴彈奏此曲並上載到互聯網,被認為一種宣示政治立場的行動。[84]

文化生活

沈旭暉也以社會科學學者身分參與文化項目。2007年,與陳志雲陳冠希彭浩翔等同獲《信報》選為香港「未來十年50大新星」(文化界)。[85]2008年至2010年,曾主持一系列訪問「青年公共知識分子系列」和「第四代公式系列」的文章[86],被訪者包括大陸學者許知遠[87]、作家湯禎兆[88]、藝人周秀娜[89]等,近年擔任香港電台舉辦的香港書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評審。[90][90]

媒體工作及國際評論

2014年2月,出任信報主筆(國際)[91]。2019年8月26日,沈旭暉辭去該職務[92]

香港報章雜誌

沈旭暉以每週或每月方式撰寫評論文章及散文,發表於香港媒體和其他華文媒體,主要包括﹕

  • 明報》專欄《咫尺地球》(題目多關於國際政治中的範式轉移)及思潮版
  • 亞洲週刊》專欄《國際制高點》
  • 信報》專欄《昔日國際都會》(關於香港與國際互動的歷史)
  • 免費報紙《am730》專欄《Avantgarde Cafe》(關於國際社會的另類新聞)
  • 茶杯雜誌》專欄《Movies and Politics》(關於電影與政治)
  • 香港藝術中心月刊《藝訊Artslink》(關於藝術電影)及藝術雜誌《AM Post》(關於舞台劇)
  • 此外不定期為《號外》雜誌、消費雜誌《Lime》與《Elle Men》等供稿

中國大陸報章雜誌

沈旭暉2008年開始為中國大陸報章雜誌撰寫評論文章,主要包括﹕

電視主持

沈旭暉曾主持的電視國際關係節目包括﹕

電台主持

沈旭暉客串主持的電台國際關係節目包括﹕

個人生活

家庭

沈旭輝為客家人[來源請求],於香港土生土長。沈旭暉為家中獨子[94],父母分別支持泛民主派建制派[95],父親沈俊明退休前曾任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教授[95],外祖父為民國時期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家族後人[96],出任該報高層掌管財務[97],母親亦繼承傳統為《大公報》工作;其舅公張忠棟及張忠本分別為獨派臺大歷史系教授以及解嚴後初代台商[98](兩人均與張忠謀無關[99])。

沈旭暉於2013年12月1日與吳凱霖(Bonnie)結婚,在香港中文大學行禮,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設宴。婚禮被喻為世紀婚禮,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等均有出席。[100]二人婚後誕下兩名女兒,長女暱稱「雪雪」、次女暱稱「雪糕」,兩姊妹相差兩歲。吳凱霖曾任沈旭暉國際關係課的助教,後來,她的興趣由研究國際關係,轉去研究兒童與家庭教育,並修讀遊戲治療。吳凱霖著有《跟孩子說OK》。[101][102]

個人興趣

沈旭暉有英國皇家音樂學院8級鋼琴造詣,並在學習打鼓。[103]

他熱愛電影,近年出版《國際政治夢工場》系列,分析超過一百部電影和國際關係的互動[104]

沈旭暉酷愛卡通人物叮噹(多啦A夢)。他每次到日本,都會購買與多啦A夢相關的書籍,購買目標由最基本的圖冊,至行銷角度理論的書籍都有,家中亦收藏有大量多啦A夢的毛公仔及玩具。[105]

逸事

與呂大樂筆戰

2010年1月,與社會學者呂大樂香港高鐵爭議撥款引發嚴重警民衝突以及不同世代論爭,沈旭暉在《明報》發表〈一個學術時代的終結:第四代學者眼中的呂大樂昔日情懷〉文章[106],指呂大樂的學術過時,以舊思維、舊框條、舊人物閱讀新世界,之後呂大樂發表〈我的「昔日情懷」〉文章反駁[107],引起筆戰。[108][109][110]

「次主權」概念的筆戰

2010年8月馬尼拉前警員劫持香港旅行團事件發生後,沈旭暉撰文反駁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及節目主持阮次山曾蔭權無權致電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的觀點,並以學術概念「次主權」解釋。[111][112]親共前政協委員劉迺強的惡毒批評指次主權為「假學術」,乃至有分裂中共中央主權推動香港獨立之嫌。[113]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爭議脫離民情,明顯有中方人動員製造事端,庸人自擾。[114]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親自撰文,形容次主權「用詞不當」,但肯定討論雙方「並無分歧」,希望雙方終結辯論。[115]論爭期間,前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練乙錚[116]、專欄作家陶傑[117][118]亞洲週刊資深特派員紀碩鳴[119]、時事評論員黃世澤[120]香港教育學院校長張炳良[121]等人先後撰文支持沈旭暉使用次主權之學術名詞,但也有一國兩制研究中心[122]和時事評論員王岸然等不以為然[123]

與「MIRROR」的淵源

沈旭暉透露,當他大約於二十年前就讀於皇仁書院,當時他和魯庭暉等同學組識內閣競選皇仁書院學生會,而他們競爭對手的內閣名稱就是「Mirrors」。沈旭暉和魯庭暉等所屬的內閣和由對手12人組成的「Mirrors」內閣展開熱烈競爭,最後險勝。對手「Mirrors」內閣的關鍵人物已於2020年離逝,沈旭暉形容該人物是同屆同學最傳奇的人之一,例如成為了被各大賭場blacklist的賭神。魯庭暉當時十分敬重對手,因此對手內閣會的名稱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所以魯庭暉於2018年將旗下12人男子組合歌手團體命名為「MIRROR」,沈旭暉形容這是一種典型舊香港「男人的浪漫」。[124]

著作列表

個人著作

編著

學術論文

參考資料

  1. ^ 1.0 1.1 符小波. 美式學術頑童 沈旭暉. 文匯報. 2004-05-03 [2007-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4). 
  2. ^ 邊青學者 沈旭暉. 政在生活 (信報財經新聞). 2009-10-17. 
  3. ^ Academics | Pearson. 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aiwan & Hong Kong Studies (英语). 
  4. ^ 沈旭暉辭在港所有職位 留台任副教授:不可能兼顧價值觀衝突地方. 香港01. 2021-09-01 [2022-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中文(香港)). 
  5. ^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沈旭暉. [2008-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19). 
  6. ^ 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沈旭暉. [201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7. ^ 涉足學術與傳媒 建構國際政治夢工場. EDU+ 全方位進修月刊. 星島日報. 2009年3月 [2009-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6). 
  8. ^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獎學金1996年獲獎名單. [200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7). 
  9. ^ 沈旭暉教授.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 [2016-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中文(繁體)). 
  10. ^ 沈旭暉. 世紀 past & present:耶魯十年一夢. 明報通識網. 2010-06-02 [2020-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2) (中文(繁體)). 
  11. ^ 沈旭暉. 王紹光序. 中東反恐新解讀. 後特區國際歌 1. 香港: 茶杯雜誌. 2005: 6–7. ISBN 9789889840945. 
  12. ^ 《耶魯酒月的童話—美國留學雜憶》書籍簡介. [2012-06-26]. [永久失效連結]
  13. ^ 13.0 13.1 沈旭暉個人資料. 香港教育學院. [201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中文(繁體)). 
  14. ^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國際關係研究計劃:職員及計劃領導. 
  15. ^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全球政治經濟社科碩士課程:課程統籌.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9). 
  16. ^ 香港中大增政經碩士抗海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公報,2009年2月2日
  17. ^ 沈旭暉過檔教院 研設新學位課程. 明報. 2009-06-11 [2009-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5). 
  18. ^ 世紀好人物:沈旭暉 卅歲已經在談下一輩的事情了. 明報通識網. 2009-06-11 [2020-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6). 
  19. ^ 沈旭暉. 沈旭暉Facebook. Facebook.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20. ^ 《沈旭暉第四代上位術》,U Magazine,2010年2月
  21. ^ Dr Simon Shen - University of Warwic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University of Warwick Website 2010-2011
  22. ^ Online Chinese Nationalism[永久失效連結],Chatham House March 2010
  23. ^ 深港生活大獎花落各家. 南方都市報. 2011-12-10 (中文(简体)). 
  24. ^ 政府委任優質教育基金督導委員會. www.info.gov.hk. [2019-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中文(繁體)). 
  25.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rogramme Coordinator, Master of Social Science in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MGPE) Programme
  26. ^ 沈旭暉談國際關係與香港. 《中大通訊》416期. 香港中文大學. 2013-04-19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中文(繁體)). 
  27. ^ 存档副本 (PDF). [2014-11-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2-04). 
  28. ^ 朱紹俊. 專訪沈旭暉. 中央廣播電台. 2020-11-03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 (中文(繁體)). 
  29. ^ 【名人散貨】沈旭暉賣樓呎價不足1萬元 輸俾劉細良?. 雅虎財經. 2021-07-09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中文(繁體)). 
  30. ^ 30.0 30.1 文維廣. 沈旭暉辭在港所有職位 留台任副教授:不可能兼顧價值觀衝突地方. 香港01. 2021-09-01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中文(繁體)). 
  31. ^ 沈旭暉辭在港所有職位 留台任副教授:不可能兼顧價值觀衝突地方. 明報(加東網). 2021-09-02 [2022-01-21] (中文(繁體)). 
  32. ^ 林哲. 沈旭暉留台任副教授辭在港所有職位. 大紀元新聞. 2021-09-02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 (中文(繁體)). 
  33. ^ Crouching dollar, floating yu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l Jazeera English,20 January 2011
  34. ^ China and Vietnam: Clashing over an Island Archipelag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ime.com,10 January 2010
  35. ^ 象徵の死を待つ政府,讀賣新聞,2009年2月27日
  36. ^ 中의 SNS 민생은 ‘許’ 정치는 ‘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orean Economic Review, 8 March 2011
  37. ^ Oásis da Rota da Seda está com dias contados na China,Agencia EFE,13 September 2009
  38. ^ 粵港年輕人都是一家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華社,2008年8月17日
  39. ^ Amazon.com介紹 Simon Shen著: Redefining Nationalism in Modern China: Sino-American Relations and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Public Opinion in the 21st Centu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年12月,英國:Palgrave Macmillan出版,ISBN 978-0-230-54939-5
  40. ^ 梁文道﹕學術頑童細說民族主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鳳凰衛視》2008年6月13日
  41. ^ 中國網絡民族主義與外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電台傳媒透視》,2010年4月
  42. ^ 沈旭暉: 中國有沒有提名台灣、西藏進聯合國的智慧?[永久失效連結],《亞洲週刊》2008年6月5日
  43. ^ Pacific Affairs網頁[永久失效連結]﹔"Borrowing the Hong Kong Identity for Chinese Diplomacy: Implications of Margaret Chan'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mpaign," Pacific Affairs英语Pacific Affairs, Vol.81, No.3, Fall 2008, P.361-382
  44. ^ 沈旭暉﹕香港「威尼斯化」的未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報》2008年10月20日
  45. ^ 沈旭暉、陳碧琪﹕什麼令香港去國際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明報》2009年3月2日
  46. ^ 沈旭暉﹕從特首Freudian Slip看特區缺乏國際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報》2008年12月12日
  47. ^ 沈旭暉﹕泰國騷亂與危機管理[永久失效連結], 《明報》2008年12月15日
  48. ^ 沈旭暉﹕從六四20年看「外國勢力論」的10個悖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報》2009年6月8日
  49. ^ 政治及歷史學者沈旭暉 科制整合訓練邏輯思維,《東方日報》2005年1月14日
  50. ^ 沈旭暉﹕社會科學第三部門論 ——Roundtable三周年反思[永久失效連結],《明報》2008年2月4日
  51. ^ 51.0 51.1 51.2 RT創辦人拒走捷徑誓做「健康人」,《星島日報》2009年8月9日
  52. ^ Roundtable網站. [2009-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2). 
  53. ^ Powersoft Consultancy網站. [2008-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4). 
  54. ^ Dialogue with Simon Shen與沈旭暉對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Milk Magazine》2008年7月24日
  55. ^ Shen: All is the End in Itsel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學刊物Varsit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9年5月
  56. ^ 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沈旭暉﹕Public Service[永久失效連結]
  57. ^ 劉兆佳:國際政治夢工場II序
  58. ^ 馬家輝﹕沈旭暉唔使腳震,《明報》2007年1月21日
  59. ^ 煲呔「相中」政壇新血 沈旭暉呼聲最高,《星島日報》2007年1月8日
  60. ^ 副局長人選傳有泛民人士,《星島日報》2008年1月10日
  61. ^ 隔牆有耳:煲呔再睇中沈旭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蘋果日報 (香港)》2007年9月22日
  62. ^ 十七人佔七位智經色彩極濃,《信報》2008年5月23日
  63. ^ 盼第四代港人打破宿命[永久失效連結],《明報》2008年12月21日
  64. ^ 沈旭暉﹕第四代自問自答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報》2010年1月3日
  65. ^ 沈旭暉﹕給陳智遠的信[永久失效連結],《明報》2008年6月8日
  66. ^ 沈旭暉﹕一個學術時代的終結,《明報》2010年1月31日
  67. ^ 呂大樂﹕我的昔日情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報》2010年2月8日
  68. ^ 沈旭暉﹕我也有的昔日情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報》2010年3月1日
  69. ^ 年輕學人促請政府收回「敗者替補」方案聯署聲明.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繁體)). 
  70. ^ 給林瑞麟的信,信報,2011年6月30日
  71. ^ 信報:沈旭輝鴻文勸重返正路 毓民言痛切反省,2011年11月9日。
  72. ^ 致豬書(二),香港:明報.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中文(繁體)). 
  73. ^ 【學者入商界】沈旭暉復出評政事 現為李澤楷打工.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19-07-25 [2019-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30) (中文(繁體)). 
  74. ^ 政府委任新一屆太平洋經濟合作香港委員會成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政府新聞署公佈 2010年4月1日
  75. ^ 政府成立公共博物館諮詢委員會[永久失效連結],香港政府新聞署公佈 2010年10月20日
  76. ^ 環境保護委員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環境保護署 2011年1月
  77. ^ 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沈旭暉[永久失效連結]
  78. ^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人生的下半場:另一條跑道. 明報. 2016-04-24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 (中文(繁體)). 
  79. ^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人生的下半場:另一條跑道. pentoy.hk. 2016-04-25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中文(繁體)). 
  80. ^ 懷仁. 從沈旭暉離開香港 看香港面對的「中國壓力」. 獨立媒體. 2016-04-25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中文(繁體)). 
  81. ^ 兩地青年精英羊城縱論新一輪合作 粵港兄弟要共贏不要低頭算小賬,《南方日報》2008年8月18日
  82. ^ 香港各界人士國慶觀禮團名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政府新聞署新聞公佈 2009年9月29日
  83. ^ 余錦賢:國慶觀禮團河蟹名單,《信報》2009年9月30日
  84. ^ 林祖偉. 中間派香港學者沈旭暉的反思:「一國兩制」不要再退. BBC新聞. 2020-01-21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中文(繁體)). 
  85. ^ [需要較佳来源],《信報》2007年6月28日
  86. ^ 沈旭暉﹕批判教會的獨立基督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報》2008年12月30日
  87. ^ 沈旭暉﹕南來知青看香港,《明報》2008年12月21日
  88. ^ 沈旭暉﹕「到了日本研究參與香港的時候了」,《明報》2009年11月1日
  89. ^ 沈旭暉﹕假如周秀娜是第四代學者……,《明報》2009年11月8日
  90. ^ 90.0 90.1 香港電台網站. www.rthk.hk. [2019-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8) (中文(繁體)). 
  91. ^ 沈旭暉出任《信報》主筆.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中文(繁體)). 
  92. ^ 【逃犯條例】沈旭暉辭任信報國際主筆 及李澤楷公司所有職位. [2019-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2) (中文(繁體)). 
  93. ^ 沈旭暉﹕魔鬼經濟學與十八仝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報》2010年5月6日
  94. ^ 女兒開學隨筆:大時代,甚麼是回復平靜? -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95. ^ 95.0 95.1 沈旭暉. 十年 沈旭暉. 壹週刊. 2011-06-02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9) (中文(繁體)). 
  96. ^ 沈旭暉. 從唐英年媚外論談起. 信報. 2012-01-19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0) (中文(繁體)). 
  97. ^ 羅海雷. 我的父親羅孚. 香港: 天地圖書. 2011. ISBN 9789882194205 (中文(繁體)). 
  98. ^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www.facebook.com. [2019-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中文(繁體)). 
  99. ^ 張忠本的事業第四春. www.businesstoday.com.tw. [202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9) (中文(繁體)). 
  100. ^ 明報新聞網海外版 - 加東版(多倫多) -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港聞. www.mingpaocanada.com. 2013-12-02 [2014-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1) (中文(繁體)). 
  101. ^ 沈旭暉太太Bonnie湊女心得:孩子不是要變得social才是叻. 香港經濟日報. 2018-02-21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中文(繁體)). 
  102. ^ 名人親子:Bonnie搭橋鋪路 幫沈旭暉做好爸爸. 明報. 2020-07-28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中文(繁體)). 
  103. ^ 涉足學術與傳媒 建構國際政治夢工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星島日報﹕全方位進修月刊》 2009年3月
  104. ^ 電影隨意門沈旭暉. [200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4) (中文(繁體)). 
  105. ^ 沈旭暉×多啦A夢 瞓埋一堆. 2013-03-07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0) (中文(繁體)). 
  106. ^ 沈旭暉. 一個學術時代的終結:第四代學者眼中的呂大樂昔日情懷. 明報. 2010-01-31 (中文(繁體)). 
  107. ^ 呂大樂. 呂大樂﹕我的「昔日情懷」. 明報. 2010-02-08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中文(繁體)). 
  108. ^ K.H. Yeh; Y.H. Wong; C.K. Li. 呂大樂與沈旭暉的世代對話:3名80後學人的反省. 圓桌精英. 2010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中文(繁體)). 
  109. ^ 梁文道. 梁文道:舊不如新(都是呂大樂惹的禍二之一). 蘋果日報. 2010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中文(繁體)). 
  110. ^ 健吾. 梁文道談《四代香港人》與世代論兩篇. 《壹周刊》979期. 2010-03-13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中文(繁體)). 
  111. ^ 沈旭暉. 沈旭暉:解構香港次主權--從曾蔭權致電菲律賓總統談起. 《明報》. 2010-08-27 (中文(繁體)). 
  112. ^ 沈旭暉:解構香港次主權 ——從曾蔭權致電菲律賓總統談起. 2010-08-27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中文(繁體)). 
  113. ^ 劉迺強. 劉迺強:香港沒有次主權. 《信報》. 2010-08-31 (中文(繁體)). 
  114. ^ 劉銳紹指爭論脫離民情. 《信報》. 2010-09-08 (中文(繁體)). 
  115. ^ 劉兆佳. 劉兆佳:授權還是次主權. 《信報》. 2010-09-08 (中文(繁體)). 
  116. ^ 練乙錚. 練乙錚:次主權是個好東西. 《信報》. 2010-09-15 (中文(繁體)). 
  117. ^ 陶傑. 陶傑:八二三窩裡咬. 《壹週刊》. 2010-09-02. 
  118. ^ 陶傑. 陶傑:不報文科. 《壹週刊》. 2010-09-16. 
  119. ^ 紀碩鳴. 紀碩鳴:今天的香港明天的台灣. 《亞洲週刊》. 2010-09-19. 
  120. ^ 黃世澤. 黃世澤:反對次主權等同反對一國兩制構想. 《信報》. 2010-09-01. 
  121. ^ 張炳良. 張炳良:人質事件啟發「授權外交」思考. 《明報》. 2010-09-22. 
  122. ^ 張楠迪揚. 張楠迪揚:「次主權」是偽概念. 《明報》. 2010-09-02. 
  123. ^ 王岸然. 王岸然:大香港思想與「次主權」論. 《信報》. 2010-09-01. 
  124. ^ MIRROR團名背後原來有個熱血故事 沈旭暉揭魯庭暉20年前已刻在心底. 東方新地.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 (中文(繁體)). 
  125. ^ 香港教育學院網站. [201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