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号小巡洋舰
汉堡号(德語:SMS Hamburg[註 1])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七艘不来梅级小巡洋舰的二号舰,以德国城市汉堡命名。它由斯德丁的伏尔铿船厂承建,于1902年开始龙骨架设、1903年7月25日下水、至1904年3月8日投入舰队使用。其主舰炮包括有十门105毫米40倍径速射炮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22节。
航行中的汉堡号
| |
历史 | |
---|---|
德意志国 | |
船名 | 汉堡号 |
艦名出處 | 汉堡 |
建造方 | 斯德丁伏尔铿船厂 |
铺设龙骨 | 1902年 |
下水日期 | 1903年7月25日 |
入役日期 | 1904年3月8日 |
停用 | 1944年 |
除籍日 | 1931年3月31日 |
结局 | 1956年拆解报废 |
技术数据 | |
船級 | 不来梅级小巡洋舰 |
排水量 | 3651吨 |
船長 | 111.1米 |
型宽 | 13.3米 |
吃水 | 5.28米 |
動力輸出 | 11582匹轴马力 |
動力來源 | 双轴,两台三胀蒸汽机 |
船速 | 22节 |
續航力 | 4270海里以12节 |
乘員 | 288人 |
武器裝備 |
|
装甲 | 甲板:80毫米 |
在逾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汉堡号曾先后经历德意志帝国海军、魏玛国家海军和纳粹德国海军时代。在入役后的前八年,它都是在公海舰队内度过。接下来,它又被分配至潜艇区舰队,先是担任第一潜艇区舰队的指挥舰,然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用作U型潜艇船员的宿营船。战后,它随国家海军重返舰队值勤,但自1936年起再度作宿营用途直至1944年。舰只于1944年7月初被拖曳至同名城市报废,但于当月底遭英国轰炸机击沉。其残骸于1949年被打捞上岸,后于1956年拆解。
建造
汉堡号是根据合同代号“K”[註 2]作为新增编入舰队的单位订购,并于1902年在斯德丁的伏尔铿船厂开始架设龙骨。它于1903年7月25日下水,之后展开舾装工作。1904年3月8日,舰只正式投入活动战列舰队(Aktive Schlachtflotte,即公海舰队前身)使用,成为首艘入役的同级舰。[2]
汉堡号的全长为111.10米(364英尺6英寸),有13.3米(43英尺8英寸)的舷宽和5.28米(17英尺4英寸)的前吃水。在满载情况下,舰只的排水量可达3,651公噸(3,593長噸)。[3]其推进系统由两台三胀式蒸汽机组成,它们的额定功率为11,582匹軸馬力(8,637千瓦特),最高速度达22節(41公里每小時)。发动机由十台燃煤船用式水管锅炉提供动力。汉堡号可携带860公噸(850長噸)煤,故此得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续航4,270海里(7,910公里)。舰只的标准船员编制则为14名军官及274-287名水兵。[2]
汉堡号的武器由十门单装105毫米40倍径速射炮组成。其中两门并排布置在艏艛前方,六门设于舰舯、每边各三门,以及两门并排布置在舰艉。这些炮支的射程为12,200米(13,300碼)。它们共提供1500发弹药,其中每炮150发。舰只还配备有两具450毫米(17.7英寸)的鱼雷管及五枚鱼雷,均浸没舷侧的船体内。[4]汉堡还受到厚达80毫米(3.1英寸)的装甲甲板保护,司令塔的侧面有100毫米(3.9英寸)厚、炮支的炮挡厚度也有50毫米(2.0英寸)。[3]
服役历史
完成海上试航后,汉堡号被派往活动舰队第一巡洋支队服役。该部队是舰队的侦察部队,由小巡洋舰女性之赞号、阿科纳号和大巡洋舰腓特烈·卡尔号组成,隶属于第一分舰队管辖。第二巡洋支队也由一艘大巡洋舰和三艘小巡洋舰组成,但隶属于第二分舰队。[5]1904年6月,汉堡号作为皇家游艇霍亨索伦号的护航舰参与了北欧之旅。同年秋天,它又取代了尼俄伯号参加秋季舰队演习。1905年,汉堡号再次成为霍亨索伦号的护航舰。随后,它与德国海军的首艘涡轮巡洋舰吕贝克号进行了多次对比航行试验。1908年2月,汉堡号随侦察部队展开了进入大西洋的巡航。5月,在皇室对威尼斯和克基拉島进行访问期间,它再次为霍亨索伦号提供护航。次年,舰只作了同样的巡航,期间于4月21日,它从克基拉島被调遣至梅尔辛,因当地正发生的骚乱威胁到了德国人的利益。[6]翌日,几艘英国和法国军舰也加入了它的行列,其中包括战列舰敏捷号[7]。1909年5月28日,汉堡号回到了基尔,并于同年9月15日撤出前线服务而转入预备役。至1912年,汉堡号重新投入使用,并自8月6日起成为第一潜艇区舰队的副司令指挥舰,以黑尔戈兰岛为基地。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后,汉堡重返公海舰队,并跟随第四侦察集群参加了几次对北海的袭击。[4]其中在8月6日,它与小巡洋舰斯德丁号护送一队U型潜艇进入北海,试图牵制英国舰队,以使U型潜艇可以发动攻击。该部队于8月11日返回港口,没有遇到任何英国军舰。[8]
1914年12月15-16日,汉堡号参加了突袭斯卡布罗、哈特尔浦及惠特比的行动。它被分配至公海舰队的屏护部队,为当时正在实施炮击、由海军少将弗朗茨·冯·希佩尔率领的战列巡洋舰提供远程掩护。[9]当汉堡号和大巡洋舰罗恩号收到有关英国驱逐舰出动的报告后,公海舰队总司令、海军上将腓特烈·馮·英格諾爾遂下令全体向左转舵并驶向德国[10]。在06:59,汉堡号、罗恩号以及斯图加特号遭遇了由英国海军中校罗夫特斯·琼斯率领的驱逐舰群。琼斯紧追德国人直至07:40,此时汉堡号和斯图加特号被分离出来,以摧毁它们的追捕者。至08:02,罗恩号向两艘小巡洋舰发出信号,命令它们放弃追击,并与公海舰队余部一起撤退。[11]1915年4月21日,汉堡号在威悉河口外围与鱼雷艇S21号发生碰撞,并将后者分成两截[12]。
汉堡号跟随第四侦察集群参加了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该侦察集群在海军准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的率领下,于5月31日03:30随舰队余部驶离威廉港。[13]为承担屏护舰队的任务,汉堡号和鱼雷艇V73号位居舰队的左翼,与第二战列分舰队并排[14]。在战斗的早期阶段,汉堡号及第四侦察集群并未积极参战,但至21:30左右,它们遇到了英国第3轻巡洋分舰队。罗伊特遂引领公海舰队向南行驶,以远离英国大舰队。由于射程太远及能见度不佳,仅慕尼黑号和斯德丁号能够与英国的巡洋舰交火。汉堡号仅发射了一轮齐射,却因雾霾的影响无法瞄准而射失;舰只还遭到两次命中,共造成14人死亡、25人受伤。为了吸引英国人靠近公海舰队的主力舰,罗伊特将他的舰群转向右舵,但第3轻巡洋分舰队没有上钩,继而脱离。[15]
至战争后期,汉堡号已沦为供潜艇区舰队在威廉港使用的宿营船。在此期间,舰只的指挥官是海军少校弗里德里希·吕措,他于1917年3月16日至1918年5月12日担任汉堡号舰长。战争结束后,汉堡号成为《凡尔赛条约》允许德国保留的六艘巡洋舰之一。在重新组建的魏玛国家海军内,它自1920年9月7日起入役,担任北海防卫司令的旗舰。[4]1921年7月,舰只跟随扫雷部队进入北冰洋,在那里根据战胜国的要求,清除由辅助巡洋舰流星号在一战期间埋设的水雷。从1923年10月15日至1925年4月1日,汉堡号又担任海军力量总司令的旗舰。[16]随后,它成为了海军教育培训监察处的教练船。1923年10月23日,舰只在汉堡港得到了两艘鱼雷艇的陪同,以确保在德国共产党发动汉堡起义期间的港口设施安全。而已晋升为海军上校的吕措,则于1924年9月27日至1925年5月2日期间再次担任汉堡号舰长。1926年2月14日,汉堡号展开环球巡航。这是经由西印度群岛、中美洲、穿越巴拿马运河来到美国西岸,再继续经由夏威夷、日本前往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最后再穿越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回国。1927年2月20日,舰只再次抵达威廉港,并于1927年6月30日最终退役,继而于1931年3月31日正式从海军名录中除籍。自1936年起,舰只由纳粹德国海军重新恢复其宿营职能供潜艇船员使用,并改为驻扎在基尔。它一直执行这项任务至1944年,当时纳粹海军决定将其报废。1944年7月7日,汉堡号被拖曳至同名城市进行拆解[4],其后于7月27日遭英国轰炸机击沉。[17]其残骸于1949年被打捞上岸,并最终在1956年拆解报废。[4]
注释
- 脚注
- 引用
- ^ Gröner,第56頁.
- ^ 2.0 2.1 Gröner,第102–103頁.
- ^ 3.0 3.1 Gröner,第102頁.
- ^ 4.0 4.1 4.2 4.3 4.4 Gröner,第103頁.
- ^ German Cruiser Sails. New York Times. 22 April 1909 [18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 ^ Foreign Cruisers at Mersina. New York Times. 23 April 1909 [18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 ^ Scheer,第34–35頁.
- ^ Scheer,第69頁.
- ^ Massie,第340頁.
- ^ Massie,第340–341頁.
- ^ Wilmott,第343頁.
- ^ Tarrant,第62頁.
- ^ Tarrant,第68頁.
- ^ Tarrant,第192–193頁.
- ^ Robinson,第1014頁.
- ^ Rohwer,第264頁.
参考资料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0-87021-790-9.
- Massie, Robert K. Castles of Steel. New York City: Ballantine Books. 2003. ISBN 0-345-40878-0.
- Naval Notes—Germany. Journal of the 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ion (London: 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ion). 1904, 48: 1318–1321.
- Robinson, F. M. (编). Proceeding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48 (1). Annapolis: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January 1922.
- Rohwer, Jürgen. Chronology of the War at Sea, 1939–1945: The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Two. Annapolis: U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5. ISBN 1-59114-119-2.
- Scheer, Reinhard. Germany's High Seas Fleet in the World War. London: Cassell and Company. 1920 [2018-04-20]. OCLC 27652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6).
- Willmott, H. P. (编). The Last Century of Sea Power (Volume 1, From Port Arthur to Chanak, 1894–1922).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0-253-35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