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暨(?—?),字休先滎陽郡菀陵縣[1]人,驍騎將軍楊恪之子。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官至中領軍。逝世後,謚號肅侯。[2][3]

生平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石亭之戰曹休大敗,曹休上書謝罪,魏明帝派遣時任屯騎校尉的楊暨安撫曹休,賜禮隆重。[4]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公孫淵遼東反叛,魏明帝想要征討,但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時任中領軍的楊暨推舉田豫前去討伐,於是任命田豫以本官統帥青州諸軍,持朝廷符節前去討伐。[5]

中領軍楊暨是魏明帝的親信大臣,亦敬重劉曄,魏明帝打算討伐蜀漢,朝臣皆言不可伐,劉曄私下卻對明帝說可以;出去卻附和群臣說不可伐,楊暨是屬堅決反對明帝伐蜀漢,每回從朝廷出來便去詢問劉曄意見,劉曄與楊暨見面時皆說不可攻伐,一次,明帝和楊暨討論是否伐蜀,楊暨懇切進諫反對攻伐蜀漢之事;明帝被勸煩了便指責他只是書生,不懂軍事,楊暨說自己的觀點不足採信但劉曄常說不可以攻伐,於是便找來劉曄與楊暨對質,但召見後劉曄卻不發一言。後來劉曄私下見明帝,劉曄指責明帝伐蜀大計豈能隨意告訴其他人,如此顯露恐怕蜀漢已得知要來進攻的情報;明帝感謝劉曄。後見楊暨又指責他對君主進言過於直率,應該要婉轉表達;楊暨亦感謝他。[6]

後代

  • 楊潭,字道原,東武康侯。
  • 楊歆,字公嗣。
  • 楊氏,潘岳妻,元康八年(公元298年)去世。潘岳對亡妻甚是懷思,著有《內顧詩二首》、《楊氏七哀詩》、《哀永逝文》等。

曾孫

  • 楊彧,字長文,楊潭長子。
  • 楊綏,一作楊經,字仲武,楊潭次子,也擅長草書和隸書。

參考資料

  1. ^ 《楊仲武誄》作“宛陵”,《晉書·地理志上·司州》作“苑陵”,《续漢书·郡国志·一》作“菀陵”,此從《续漢志》。
  2. ^ 《全三國文/卷41》:暨字休先,滎陽人,驍騎將軍恪之子。明帝時為中領軍將軍。卒,謚肅侯。
  3. ^ 潘岳《楊仲武誄》:楊綏,字仲武,滎陽宛陵人也。中領軍肅侯之曾孫,荊州刺史戴侯之孫,東武康侯之子也。
  4. ^ 《三國志·魏書·曹休傳》:休上書謝罪,帝遣屯騎校尉楊暨慰諭,禮賜益隆。
  5. ^ 《三國志·魏書·田豫傳》:太和末,公孫淵以遼東叛,帝欲征之而難其人,中領軍楊暨舉豫應選。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諸軍,假節,往討之。
  6. ^ 《傅子》:中領軍楊暨,帝之親臣,又重曄,持不可伐蜀之議最堅,每從內出,輒過曄,曄講不可之意。後暨從駕行天淵池,帝論伐蜀事,暨切諫。帝曰:“卿書生,焉知兵事!”暨謙謝曰:“臣出自儒生之末,陛下過聽,拔臣群萃之中,立之六軍之上,臣有微心,不敢不盡言。臣言誠不足採,侍中劉曄先帝謀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曄與吾言蜀可伐。”暨曰:“曄可召質也。”詔召曄至,帝問曄,終不言。後獨見,曄責帝曰:“伐國,大謀也,臣得與聞大謀,常恐瞇夢漏洩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詭道也,軍事未發,不厭其密也。陛下顯然露之,臣恐敵國已聞之矣。”於是帝謝之。曄見出,責暨曰:“夫釣者中大魚,則縱而隨之,須可製而後牽,則無不得也。人主之威,豈徒大魚而已!子誠直臣,然計不足採,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