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樞

臺灣心理學家

楊國樞(1932年12月22日—2018年7月17日),生於中華民國山東省,心理學家,臺大心理系畢業後曾留學美國伊利諾大學並取得博士學位。曾任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及心理科學研究中心講座教授。

生平

楊國樞出生於山東省諸葛村的一個農村家庭,中學未畢業即因國共內戰,於1947年隨父母移居台灣。[1]

1958年,楊國樞自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畢業,赴美國留學,於1967年、1969年分別獲得伊利諾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與哲學博士學位,論文為「人格及社會心理學」,並返回台灣,成為台灣首位心理學博士。[1]

1970年代,曾擔任《大學》雜誌總編輯。

1980年,發表專文「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層次與方向」成為推動心理學與社會科學中國化的動力之一。[1]

1989年擔任澄社創社社長[2],時常批評時政。

返回臺灣後,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所)助教(1959年-1963年)、講師(1963年-1966年)、副教授(1969年-1973年)、教授(1973年-1997年),並曾兼任系主任(1980年-1986年),他曾經擔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1977年-1979年)及(1981年-1983年)、中央研究院副院長(1996年-2000年)、國際生命線協會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組高級講師兼主任(1978年-1979年)、中國心理協會理事長、亞洲社會心理學會理事長(1999年-2000年)等職位。

1989年,與自由派學者胡佛、張忠棟、李鴻禧等人共同創辦澄社,要求政府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聲明 。[3][1]

1990年,擔任學術界反對軍人組閣的召集人。[3]

1993年,創辦心理學期刊《本土心理學研究》。[4]

1997年,從台大心理系榮譽退休,與友人創立華人本土心理研究基金會。[1]

1998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為民族研究所院士。[5][1]

2002年8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通信研究員。佛光大學心理學系講座教授。[5]

2006年,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及心理科學研究中心講座教授。[5]

2017年6月,因急性肺炎到萬芳醫院住院。[1]

2018年7月17日,逝世於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護理之家。[1]

學術專長

楊國樞的學術專長為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5],尤其專注於本土心理學的研究[6]

著作

個人著作

  • 1991年,《臺灣的社會問題》[1]
  • 1993年,《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與方法篇》[1]
  • 2002年,《華人心理的本土化研究》[1]
  • 2005年,《華人本土心理學與華人本土契合性》上、下[1]

合著作品

  • 與張春興合著,《心理學》

榮譽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上報快訊. 向楊國樞致敬 蔡英文:他啟發了一整個世代的台灣人. 上報 UP Media. 2018-09-01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臺灣)). 
  2. ^ 《影響200》,天下雜誌出版,2006年,第157頁
  3. ^ 3.0 3.1 蘋果日報. 華人心理學宗師 創澄社捍衛民主 楊國樞 86歲辭世. 2018-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1). 
  4. ^ 華人本土心理研究基金會. 【徵稿】「本土心理學研究25週年回顧與展望」專刊徵稿(2018/1/10截止). 2017-05-04 [2018-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5. ^ 5.0 5.1 5.2 5.3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通信/兼任研究人員 - 楊國樞(Yang, Kuo-Shu). [2018-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8). 
  6. ^ 徐詩淳、黃詩婕,《人物專訪-楊國樞老師》,臺大心理系季報,101年8月刊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12-07.
  7. ^ 傑出人才講座申請辦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傑出人才基金會
  8. ^ 國家講座與學術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高等教育司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