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東南海地震

(重定向自東南海地震

1944年東南海地震(也被稱為昭和東南海地震)是指日本標準時間在1944年12月7日於當地時間在下午1點36分(昭和19年)發生在日本紀伊半島的強烈地震,震央位於在熊野灘三重縣尾鷲市外海大約20公里北緯33度8分、東經136度6分),矩震級為8.1Mw(也有科學家認為應該是8.2Mw[3]),地震最大烈度超過震度為5(大約相當於麥加利地震烈度為8度)。在1944年東南海地震發生當時曾被稱為遠州灘地震,但是日本政府為了隱瞞東海地方的軍用工廠都遭到了破壞的消息,於是就改稱為東南海地震[4][5]。昭和東南海地震對於和歌山縣東海地方都造成了嚴重破壞,並且導致有1,223人罹難或著是失蹤。昭和東南海地震與鳥取地震三河地震以及昭和南海地震這4個地震在1943年到1946年連續4年發生,罹難人數超過有1,000人。

昭和東南海地震
昭和東南海地震在日本的位置
昭和東南海地震
日期1944年12月7日 下午1點36分
震级8.1 Mw[1]、8.0MS[2]
震源深度30公里
震中日本三重縣尾鷲市外海大約20公里
影響地區 日本和歌山縣東海地方
海嘯有(8公尺到10公尺
傷亡罹難人數以及失蹤人數有: 1,223人

起因

 
南海地區則存在有5個相異且獨立的破裂帶,分別是A(土佐灣)、B(紀伊水道)、C(熊野灘)、D(遠州灘)與E(駿河灣

這是因為本州南方的南海海槽發生錯動,結果導致讓菲律賓板塊引沒到歐亞板塊下方而引發了海溝型地震聚合板塊邊緣發生碰撞時常會產生地震,甚至是大型逆衝區地震。南海地區則存在有5個相異且獨立的破裂帶,分別是A(土佐灣)、B(紀伊水道)、C(熊野灘)、D(遠州灘)與E(駿河灣[6][7]。這5個相異且獨立的破裂帶在最近有1,300年(歷史上最早的記錄是684年11月26日發生的白鳳地震)中曾經數次發生大型地震[8],週期大約是100年到150年之間。南海地震與東南海地震經常互相影響,例如昭和南海地震(破裂帶為A與B)在昭和東南海地震(破裂帶為C與D)發生2年之後也出現,而1854年的安政東海地震安政南海地震只相差了32個多小時[9][10]。 未來E破裂帶地區(C與D破裂帶地區可能也包含在內)如果發生了大地震也很有可能會引發與安政東海地震相當破壞[11]。根據觀測結果推斷,昭和東南海地震破裂範圍為220公里x140公里[12]

地震觀測

震度 地方 觀測所
6 東海地方 御前崎市津市
5 北陸地方 福井市敦賀市
甲信地方 甲府市
東海地方 濱松市龜山市尾鷲市岐阜市名古屋市
近畿地方 彦根市奈良市
4 關東地方 前橋市秩父市東京都千代田區横浜市
北陸地方 上越市富山市輪島市
甲信地方 富士河口湖町松本市飯田市
東海地方 熱海市高山市三島市静岡市
近畿地方 宮津市京都市大阪市神戸市洲本市和歌山市串本町
四國地方 徳島市高松市多度津町松山市室戶市高知市

日本許多地區都觀測到昭和東南海地震,三重縣津市静岡縣御前崎市長野縣諏訪市观测到震度為6、近畿地區中部观测到震度為5,而東京地區則為震度為3到4。根據後續的調査,推定愛知縣福地村袋井町发生了相当於震度為7的摇晃[13][14]。東海地方西側地區的震度與1854年安政東海地震則相當類似、駿河灣周圍與山梨縣甲府盆地則比安政東海地震的震度更大[13]北海道森町旭川市則觀測到震度為1[15]。東京則觀測到持續10分鐘以上的長周期地震動地震計记录的搖晃時間長達30分鐘到40分鐘[16]

東海市太田川附近下沉了為2公尺、渥美半島也下沉了為0.3公尺到0.4公尺、濱松東部則下沉了為0.2公尺,而掛川則隆起為0.07公尺、相良港也隆起為0.3公尺、御前崎則隆起為0.15公尺。昭和東南海地震北西側沈降、南東側隆起的變動與安政東海地震相同,地殻變動的幅度不大[17]

受到昭和東南海地震的影響、附近地區發生許多次誘發地震[18]

  • 東南海地震發生47天之後(1945年1月13日) ,愛知縣蒲郡市附近發生了三河地震
  • 東南海地震發生4年半之後(1948年6月28日) ,福井縣嶺北地方卻發生了福井地震

巨大海嘯高度

地區 高度
静岡縣下田市柿崎 2.5公尺
愛知縣一色町 1.5公尺
和歌山縣新宮市 2公尺~5公尺
三重縣尾鷲市 2.7公尺~9公尺
伊勢町(錦村) 7公尺
南島町 5.5公尺~6公尺
熊野市 3公尺~6.3公尺
紀伊長島町 4公尺

在地震之後引發的巨大海嘯在震央附近的尾鷲市與熊野灘海岸線1帶都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在三重縣、和歌山縣海岸線的巨大海嘯高度很高,在新鹿地區高度是6公尺到8公尺、在賀田地區高度是7.1公尺、錦地區高度是6公尺、勝浦地區高度是4公尺到5公尺[19]。巨大海嘯出現在尾鷲市賀田地區,高度是9公尺。巨大海嘯沿著伊勢灣進入內陸,也造成了不少傷亡[20]。當時在美國夏威夷阿拉斯加的測潮器在日本伊豆半島九州海岸線都觀測到海嘯[21]

破壞情形

地區 人員傷亡 住宅 非住宅
罹難人數和失蹤人數 受傷 全毀 半毀 全毀 半毀
愛知縣 438 1,148 6,411 19,408 10,121 15,890
静岡縣 295 843 6,970 9,522 4,862 5,553
三重縣 406 607 3,776 4,537 1,417 2,228
岐阜縣 16 38 406 541 459 388
奈良縣 3 17 89 177 244 224
滋賀縣 0 0 7 76 28 88
和歌山縣 51 74 121 604 46 63
大阪府 14 135 199 1,629 124 63
山梨縣 0 0 13 11 14 3
福井縣 0 0 1 2 2 3
兵庫縣 0 2 3 0 23 9
長野縣 0 0 12 47 1 2
合計 1,223 2,864 18,008 36,554 17,341 24,514

這場地震也對和歌山縣東海地方都造成了嚴重破壞,特別是在紀伊半島東岸新宮市。有26,146棟建築物在這場地震中都遭到了直接破壞,另外有3,059棟建築物而遭到地震也引發的巨大海嘯所摧毀,將近有47,000棟建築物同時因為地震與巨大海嘯而嚴重毀壞。昭和東南海地震最後導致有1,223人罹難或著是失蹤,有2,864人重傷[1]

昭和東南海地震破壞的地區很廣,以名古屋市為中心的中京是生產中島飛機三菱財閥航空機産業的中心,軍機的生産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東海道本線也遭受到破壞,尤其是掛川以西的地區。太田川周圍的貨物列車也因此出軌翻覆,並且起火燃燒[17]。因為當時日本仍在太平洋戰爭當中,日本政府為了隱瞞東海地方的軍用工廠都遭到了破壞的消息,對戰爭帶來不利因素。因此對新聞報導進行管制,所以報章有小篇幅的報導。雖然日本政府刻意隱瞞地震傷亡的消息,但是美國仍然經由地震儀得知日本發生大地震的消息,美國《紐約時報》也有相關報導。

参考资料

  1. ^ 1.0 1.1 NGDC. Comments for the Significant Earthquake.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2. ^ 宇津徳治 『世界の被害地震の表』 1990年
  3. ^ Tanioka, Y. and Satake, K. (2001): Detailed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1944 Tonankai Earthquake estimated from tsunami waveforms. Geophys. Res. Lett., 28, 1075–1078.. [201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4. ^ 山下文男(2002):『君子未然に防ぐ-地震予知の先駆者今村明恒の生涯-』. 東北大学出版会
  5. ^ 1944東南海地震・1945三河地震」『災害教訓の継承に関する専門調査会報告書』 2007年 中央防災会議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08-04
  6. ^ Ando, M. Source mechanism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long the nankai trough, Japan. Tectonophysics. 1975, 27 (2): 119–140 [2009-11-13]. doi:10.1016/0040-1951(75)90102-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1). 
  7. ^ Ishibashi, K. Status of historical seismology in Japan (PDF). Annals of Geophysics. 2004, 47 (2/3): 339–368 [2009-11-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5). 
  8. ^ Sieh, K.E. A Review of Geological Evidence for Recurrence Times of Large Earthquakes (PDF). 1981 [2009-11-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06-04). 
  9. ^ Kaneda, Y.; Kawaguchi, K. Araki, E. Matsumoto, H. Nakamura, T. Kamiya, S. Hori, T. & Baba, T. Precise real-time observatory and simulating phenomena of earthquakes and tsunamis around the Nankai Trough - Towards the understanding of mega thrust earthquakes. Underwater Technology and Workshop on Scientific Use of Submarine Cable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2007. Symposium on. 2007: 299–300 [200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5). 
  10. ^ Baba, T.; Cummins P.R., Hori T. & Kaneda Y. High precision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1944 Tonankai earthquake inferred from tsunami waveforms: Possible slip on a splay fault. Tectonophysics. 2006, 426 (1-2): 119–134 [2011-03-26]. doi:10.1016/j.tecto.2006.0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3). 
  11. ^ Spurr, D.D. Nankai-Tokai subduction hazard for catastrophe risk modeling.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2010, abstract #S41A-1994.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12. ^ Ichinose, G.A.; Thio H.K., Somerville P.G., Sato T. & Ishii T. Rupture process of the 1944 Tonankai earthquake (M s 8.1) from the inversion of teleseismic and regional seismogram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3,. 108(B10): 2497 [2011-03-26]. Bibcode:2003JGRB..108.2497I. doi:10.1029/2003JB0023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13. ^ 13.0 13.1 中央防災会議(2003)PDF 歴史地震の震度分布
  14. ^ 山下文男隠された大震災東北大学出版会、2009年
  15. ^ 気象庁 震度データベース検索. [201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3). 
  16. ^ 古村孝志 「南海・東南海・東海地震の連動発生による強震動と津波の発生PDF
  17. ^ 17.0 17.1 広瀬弘忠 『巨大地震 予知とその影響』 東京大学出版会、1986年
  18. ^ 2011年 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 過去に起きた大きな地震の余震と誘発地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東京大学地震研究所 広報アウトリーチ室
  19. ^ 首藤伸夫、越村俊一、佐竹健治、今村文彦、松冨英夫 『津波の事典』 朝倉書店、2007年
  20. ^ 災害教訓の継承に関する専門調査会報告書(1944東南海地震 1945三河地震) -第1章 東南海地震の災害の概要-中央防災会議PDF
  21. ^ NGDC. Tsunami Runups.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相關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