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旦(1911年10月29日—1985年7月8日),江苏江阴人,中国人文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

李旭旦
出生(1911-10-29)1911年10月29日
 大清江苏江阴
逝世1985年7月8日(1985歲—07—08)(73歲)
 中国南京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母校国立中央大学
剑桥大学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人文地理
机构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生平

中学毕业于南菁中学。1930年,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入中央大学地理系。1934年夏毕业,留系担任助教。1936年,考入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同年9月,就读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地理学硕士学位,主修区域地理学。毕业后,独立游历德国、法国、瑞士、荷兰,登上阿尔卑斯山。之后横渡大西洋,横穿美国,再从太平洋返回上海。1939年,回母校任教,同时担任《地理学报》总主编。当时恰逢抗日战争,他随校迁往重庆沙坪坝,主讲英国地理、地理学思想史等[1]。1941年,参加中华自然科学社组织的西北考察团,担任团长,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白龙江中游地区自然地貌,并提出白龙江是中国南北分界线之一,秦岭淮河线向西延伸是中国东部农区与西部牧区的分界线。这理论成为后来中国《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地理界限划分的理论依据。1943年任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2]。1946年,他应美国马里兰大学担任访问教授,并在次年发布《中国地理区之划分》。1947年,他返回中国,在中央大学担任地理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1月,反对学校南迁计划;同年4月23日,解放军攻占南京。8月8日,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他继续担任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与主任;期间编著《苏联经济地理》。1950年,同施雅风吴传钧等创办《地理知识》,并任杂志主编[3]。1952年院系调整,在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基础上创建南京师范学院。他辞任南京大学职位,担任新组建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首任系主任[4]。1957年被划为右派,但仍然坚持地理学研究。1979年被平反,他当选江苏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代,抱病完成他最后三部著作:《大百科·人文地理学》(1984)、《人文地理学概论》(1985年)和《人文地理学论丛》(1986年)。

1985年7月8日,因病在南京病逝,享年74岁[5]

著作

李旭旦早在大学期间,他就与任美锷合译了法国地理学家白吕纳著作《人地学原理》,晚年主持了《国外地理科学文献选泽》,翻译了普雷斯顿·詹姆斯的《地理学思想史》等著作。1940现代,他发表的《白龙江中游人生地理观察》一文,阐明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6]。1947年发表的《中国地理区之划分》一文,吸取了当时国外地理学区划的理论方法,综合考察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经济、民族、文化等人文要素,进行综合地理分区这一开创性的理论方法[7]。他强调地理学的统一论,反对割裂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8]

参考

  1.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理学编 地学卷 3.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 226. ISBN 7-5046-3808-0. 
  2. ^ 束建民. 南京百年城市史 1912-2012 13 人物卷. 南京:南京出版社. 2014年9月: 181–183. ISBN 978-7-5533-0526-4. 
  3. ^ 唐涛,吴晓. 地理学家辞典.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06年9月: 80. ISBN 7-80595-982-X. 
  4. ^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授录》编委会编.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授录.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8月: 162. ISBN 7-305-00447-2. 
  5. ^ 孙文治主编;朱建设,徐浦伟,戴清副主编. 东南大学校友业绩丛书 第1卷.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562. ISBN 7-81050-963-2. 
  6. ^ 《科学家传记大辞典》编辑组编辑.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 第6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年10月: 286. ISBN 7-03-004151-8. 
  7. ^ 孙鸿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地学卷 地理学分册. 2010年9月: 207. ISBN 978-7-03-023944-0. 
  8. ^ 佘之祥主编;姚应才副主编. 江苏历代名人录 科技卷.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年9月: 174. ISBN 7-214-0641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