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勤
生平
1970年下河南兰考插队,1972年进厂做工。1985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1992年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1991年至今任教于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其主要研究领域為社会思想史,目前从事的课题有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渐进变革思潮等。 在中国思想界,朱学勤被视为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在网络上,朱学勤被视为南方系重要的人物。近年来,多次出访欧美、港台,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研究,并应邀赴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迪金森学院作学术讲演,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并作大会主题发言。
自述
“ | 从精神履历上说,我属于1949年以后出生的大陆第三代人。这一代人的精神觉醒,大致可以1968年为界。那一年正是他们以各种纸张书写他们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的年代,也是他们卷入思潮辩论的年代。这种辩论后来延续到农场,延续到集体户。我清楚记得,当年上山下乡的背囊中,不少人带有一本马迪厄《法国革命史》的汉译本。从此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难摆脱这样一个精神特征:以非知识分子的身份,思考知识分子的问题。用梁漱溟总结本世纪初他那一代人的话来说,1968年的这一代是“问题中人”,而不是“学术中人”。尽管他们中间后来有人获得知识分子身份,但是1968年产生的那些问题始终左右着他们的思考,甚至决定着他们终身的思想命运。[1] | ” |
争议
关于朱学勤的争议有“天谴论”事件和朱学勤涉嫌抄袭事件。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14日,朱学勤在《南方都市报》上发表有关地震“天谴”的短论:“这就是天谴吗?死难者并非作孽者。这不是天谴,为什么又要在佛诞日将大地震裂?爱中华者,当为中华哀。华南雪灾,山东车祸,四川地震,赤县喧嚣该清醒了。圣火应该停一停,国旗也该降一降,就为黎民百姓降一次吧,他们不是伟人,只是遗骸,遗骸千万,只是无言。”南方都市报评论版因刊登这篇文章,相关编辑被暂停工作,个论版面也被暂停。
2009年3月6日朱学勤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谈及“天谴论”一事。朱学勤回忆道,2008年5月13日,南方都市报评论部一位编辑给他去了一个电话,希望他能对地震发表三言两语,而不是长篇大论。他一边握着电话,一边表述了那段后来招致非议的言论。他坦言,当时“内心非常彷徨”,因为死去的川籍同胞确非作孽者。“我是希望能够惊醒2008年浮躁的国人”。朱学勤反复谈到,《南方都市报》因刊登自己的言论而受“牵累”,他感到“给朋友造成了麻烦”,“我挨点唾沫星子算什么?”[2]
后在2010年7月8日,水木社区网友“Isaiah”发文质疑朱学勤抄袭,2011年1月12日晚,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发布《关于朱学勤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的调查结论》,认为“尽管朱文中涉嫌抄袭而被举报的部分在学术规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剽窃抄袭不能成立。”[3]
著作编辑
注释
- ^ 引自《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序言
- ^ 朱学勤回应地震“天谴论” 称希望惊醒浮躁国人. 长江日报. 2009年3月7日 [201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0).
- ^ 关于朱学勤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的调查结论. [2022-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