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分析法

(重定向自文本分析

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運用於18世紀的瑞典,自1930年隨著宣傳分析和傳播研究的發展而興起。 此方法最先被用在報紙內容分析研究,隨著研究方法的成熟,和電腦科技與統計軟體的進步,已被廣泛的運用在傳播學和其他社會學科,並成為了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根據Bowers提出內容分析法的定義,不是針對內心是否客觀而且有系統或量化,而是內容分析的價值,即是傳播內容利用系統客觀和量化方式加以歸類統計,並根據這些類別的數字作敘述性的解釋。 透過量化的技巧和質的分析,以客觀和系統的態度對文件內容進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傳播內容中各種語言和特性,不僅分析傳播內容的訊息,而且分析傳播內容對於整個傳播過程所發生的影響,藉以推論產生該項內容的環境背景和意義的一種研究。

內容分析法的步驟

  1. 形成問題或假設︰切忌漫無目的為研究內容計算次數,分析要在研究進行前,才不會徒勞無功。
  2. 界定母群體︰明確規劃內容主體的界線,賦予母群體設定的操作定義。 
  3. 抽取樣本︰抽取樣本為研究對象,掌握母群體特性,才會有代表性。
  4. 界定分析單位︰隨類目不同而有差異,內容分析常包含許多特性,所以必須容納不同分析單位。 
  5. 建構類目︰內容分析的核心工作,類目厘定清楚,應該保持互斥、詳盡、信度高等原則。 
  6. 建立量化系統︰內容分析是定量分析,量化系統的建立為必要。 
  7. 執行預測建立信度︰建立信度之前必須施行預測,檢視類目定義是否清楚明確。 
  8. 依照定義將內容編碼︰將分析單位規劃到類目就是編碼,依照類目和分析單位的定義。編碼者依照類目和分析單位判讀內容,必須設計標準編碼表,制定統一量尺,才能堅守標準。 
  9. 分析資料︰依量化方式,設定處理方法,辨別描述性統計和推論統計的適用性。 
  10. 結論解釋︰驗證變項之間關聯性的假設,闡述與推論這些假設。 

內容分析法的優缺點

內容分析法的優點

  1. 非親身訪談法技術︰研究人製造出的傳播內容,和推敲傳播內容的問題,不直接觀察人的行為,或是要訪問他們。因此,測量時不會受到測量行動本身的干擾,被觀察的內容不會察覺被觀察,因此反應不會不穩定。
  2. 經濟效益︰內容分析不貴,學生也能負擔。

內容分析法的缺點

  1. 字裡行間的涵義難以捉摸,形成編碼困難,意義可能有多種,可能存在多於一種模型解釋同一概念。 
  2. 不能作為唯一推論的資料,須配合其他資料才能做定論。 
  3. 對於尚未出現的議題,缺乏研究的相關資料難以達到現成資料的內涵。 
  4. 不能体现用户的主观感知

內容分析法的限制

  1. 研究範圍的數量選取的是比較樣本,而有限的樣本要推往無限有困難,容易參雜個人意見。 
  2. 類目和分析單位是無法普遍窮盡,並且這些意義彰顯都是主觀的。

参看

延伸閱讀

  • Graneheim, Ulla Hällgren, and Lundman, Berit (2004).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in nursing research: concepts, procedures and measures to achieve trustworthiness. Nurse Education Today, 24(2), 105-112.
  • Budge, Ian (ed.) (2001). Mapping Policy Preferences. Estimates for Parties, Electors and Governments 1945-1998.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244003.
  • Krippendorff, Klaus, and Bock, Mary Angela (eds) (2008). The Content Analysis Reader. Thousand Oaks, CA: Sage. ISBN 978-1412949668.
  • Roberts, Carl W. (ed.) (1997). Tex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Methods for Drawing Inferences from Texts and Transcript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ISBN 978-0805817348.
  • Wimmer, Roger D. and Dominick, Joseph R. (2005).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8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ISBN 978-053464718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