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石灣

(重定向自散石灣南

䃟石灣(英語:San Shek Wan[1])是香港新界屯門的一個地方,原為青山東南、屯門河出海口西部的一個海灣,即大約是湖山路以北、皇珠路以南之間的區域。䃟石灣現已成為屯門新市鎮的一部份,填海後的地皮發展成新屯門中心龍門居富健花園龍逸邨等住宅物業。目前青山東麓尚有兩處村落以昔日的散石灣命名,分別是「散石灣南」和「散石灣北」。

歷史

 
散石灣於1990年代發展為住宅區

散石灣原是青山村石角咀之間的一個狹長海灣,灣前有石灘,早於20世紀初或更早已有人在數條山坑出海口的狹小平地上開墾農田耕作。戰後內地難民湧港,有人在散石灣的農田附近搭建寮舍聚居,蔚然成村。即屯門高爾夫球中心歷奇公園的原址和龍富路位處的山坡。村內賢達籌辦散石灣村公立學校(青山村公立學校),學校校舍於1960年代末啟用。[2]散石灣居民主要以耕種和畜牧為生,亦有不少人到屯門的工廠打工。

1960年代末,政府在散石灣北面進行小型填海工程,安置因長沙灣填海而需搬遷的船廠及木廠。[3]1970年代中期,政府計劃發展屯門新市鎮,需要在散石灣前大幅填海。1977年,政府決定清拆散石灣沿岸的寮屋(除了屯門男童院旁的松樹山村),將山坡闢成挖泥區,為填海工程提供泥土。政府原計劃把所有村民安置到大興邨,但有部份村民因公屋租金過高、無法務農而反對上樓。[4][5]最後,務農為生的村民獲政府撥出青山東麓山腰的兩塊土地,建立新村,分為「散石灣南」和「散石灣北」。[6][7]清拆前散石灣有約237戶共約2000名居民,建有282間寮屋。[8][9]

1980年代中期,散石灣對開的填海工程完成,船廠及木廠再搬遷到望后石填海後的南面地皮率先發展成輕鐵車廠和新屯門中心,原挖泥區則於1990年代中闢作屯門高爾夫球中心和歷奇公園。在八萬五政策底下,建屋密度非常高的龍門居和富健花園相繼於1990年代末落成。

地名更替

輕鐵龍門站最初名為紅樓站,由於青山紅樓距離此站甚遠,在1989年輕鐵第一輪車站改名為散石灣站,而在2003年第二輪改名才改為現在的車站名稱。自富健花園龍門居相繼於1990年代末落成,該區地名逐漸被「龍門」和「富健」所取代。現時,除了散石灣新村、散石灣路和散石灣北路外已甚少會使用此地名。

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龍門居巴士總站
龍門路
皇珠路
富健花園巴士總站
新屯門中心居民巴士總站

區議會議席分佈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湖山路龍門路交界至皇珠路龍門路交界的地區為範圍。

年度/範圍 200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5 2016-2019 2020-2023 2024-2027
龍門居龍逸邨
龍門選區
屯門西選區
富健花園 兆新選區 分散在兆新選區
龍門選區
分散在富新選區及龍門選區
富新選區
新屯門中心
兆新選區
富新選區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註釋

  1. ^ 大嶼山西南部另有一名爲「䃟石灣」的海灣,名稱讀音與散石灣相同,故粵語拼讀英文名稱亦相同,如要區分兩地,則需要在“San Shek Wan”前後加上地區名稱,如“San Shek Wan, Tuen Mun”(屯門散石灣)或“San Shek Wan, Lantau”(大嶼山䃟石灣)。不過由於屯門散石灣已經填海多年,除了散石灣北路散石灣新村外已甚少會出現此名。
  2. ^ 屯門青山村民籌建公立學校. 華僑日報. 1967-12-18. 
  3. ^ 木行三團體聯函工商署 請撥散石灣公地 備木廠遷移儲材. 香港工商日報,. 1963-01-20. 
  4. ^ 青山散石灣村反對當局拆屋村民會商對策. 工商晚報. 1977-05-15. 
  5. ^ 青山散石灣村村屋 拆卸在即未獲賠償 當局不允撥地重建. 香港工商日報. 1977-05-16. 
  6. ^ 屯門散石灣井頭兩村拆遷 官民獲協議. 華僑日報. 1977-08-13. 
  7. ^ 屯門散石灣 昨開始拆遷. 華僑日報. 1977-09-15. 
  8. ^ 屯門散石灣井頭下村拆卸在即 補償額公佈. 華僑日報. 1977-06-15. 
  9. ^ 屯門散石灣建屋邨大批農地將被收回另有一千一百多間建築物要拆. 大公報. 197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