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北桥
23°6′7.8026″N 114°23′53.0069″E / 23.102167389°N 114.398057472°E
拱北桥 | |
---|---|
五眼桥 | |
坐标 | 23°06′08″N 114°23′53″E / 23.102167°N 114.398057°E |
跨越 | 惠州西湖 |
地點 | 中国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 |
其他名稱 | 陈公桥 |
业主 | 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 |
维护单位 | 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保護狀況 | 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上游桥梁 | 三眼桥 |
设计参数 | |
建筑材料 | 红砂岩石 |
全长 | 57.28米(187.9英尺) |
宽度 | 8.4米(28英尺) |
高度 | 8.7米(29英尺) |
最大跨度 | 8米(26英尺) |
地圖 | |
拱北桥 | |
---|---|
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惠城区桥西街道渡口所左侧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 |
认定时间 | 1990年 |
拱北桥,俗称五眼桥,曾用名为陈公桥[1],是一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的桥梁,始建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现今的桥梁于明成化年间修建[2],不通车。该桥梁位于惠州西湖北面湖水出口处[3],毗邻东江,是惠州西湖“五湖六桥八景”中“六桥”的第二桥[1],亦是该湖泊蓄放水的主要通道,对西湖的防洪排涝起着重要作用[2]。
该桥梁是惠州市区留存最为完好的遗存有明朝建筑风格的桥梁,亦是广惠古驿道仅存的两座桥梁之一。1990年,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入选第三批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4]:147
名称
该桥最初的名字“陈公桥”是以主持修筑该桥梁的惠州太守陈偁的姓命名[5],现今的名称“拱北桥”是取“拱卫西湖”之意[2]。至于该桥的俗称“五眼桥”,则是因为其下方有五个孔,故名[4]:146。
构造及意义
现今的拱北桥为惠城区的一条横跨西湖的桥梁,长57.28米,宽8.4米,高8.7米[4]:146。桥梁为砖石结构[3],材质主要为红砂岩石[4]:146。桥面以青石铺就,两侧有高约1米的厚实桥栏版,正中嵌“拱北桥”三字[4]:147。
该桥的桥身由六个桥墩承托,各个桥墩相距约8米[4]:146,迎水面被砌为三角形分水尖,材质为青色花岗石[6]。拱券呈半圆形,便于排洪;石拱券以纵联砌筑法砌就,每排石料错开铺设,具有抗压力强、整体性强的特点[2][4]:146。桥下南侧建有五级缓水石级,减缓水流速度,以保护桥梁[7]。
拱北桥虽然是惠州西湖“六桥”第二桥,但其修筑时间较作为“六桥”第一桥的西新桥为早,故此桥的修筑除了便利交通、令西湖水不再自然付诸东流之外,后世更认为陈偁修筑此桥的举措是惠州西湖“六桥”辉煌的开端。[5]
历史
在此桥修筑之前,惠州西湖与东江直接相连,湖水随江水涨落,对惠州城内居民的生活带去极大不便[2]。因此,时任惠州太守陈偁在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围湖修筑平湖堤,提高西湖水位[5]。同时,为方便行人交通及西湖泄水,陈在平湖堤上修筑石桥,时名“陈公桥”,是为拱北桥的前身[2]。明永乐四年(1406年),惠州府知府郑思贤重修桥梁[8];宣德年间,知府陈颜在桥上加筑三层石门及一间四面敞开的亭子,取名“迎恩亭”[1][8],后被毁[3]。正统三年(1438年),惠州府通判郑述率当地长者黎以仁、梁惠智等人重修桥梁[8]。
明成化年间,惠州府知府吴绛恩重修该桥为如今的形态[6],并在桥上竖立了四个石人[1]。随后,在正德年间,桥梁又历经两次重修,分别由时任惠州府知府方良节及陈祥主持工程[8]。1924年,当地人叶森林募资重修[1],而该桥梁在这之前又有十数次修缮记录[7]。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发动第二次东征,经由此桥攻打惠州城北门,现该桥桥头立有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纪念在此役阵亡的241名东征军官兵[9][4]:146-147。抗日战争期间,该桥及邻近的陂圳均受损[1]。
1959年,广东省交通厅公路局实施广汕公路改线工程,期间将该桥改造为8.7米宽、8.4米高的防洪通车两用公路桥梁,并在桥面填1.5米厚的路土,把近东江一侧的桥栏改为3米高、0.5米厚的石墙,又在各桥拱安装自动控制防洪铁闸[1][7]。1973年,为发展惠州西湖的水产养殖业,惠州西湖管理委员会在旧陂上修筑钢筋混凝土双曲拱三眼桥闸,进一步控制湖水水量[2]。在惠州大桥通车后,随着三眼桥闸于1990年2月拓宽延伸,并与下角东路相连,拱北桥自此转变为次要交通桥梁[1]。同年,该桥被纳入第三批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7]。
2019年初,惠州市人大代表黎业海、李国辉、翁柏利等10人联名提交《关于修缮西湖名胜拱北桥、巩固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成果的建议》,指拱北桥多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缺乏修缮,桥身满是灌木杂草,即便在近处亦无法见到桥梁;又由于桥梁周边道路及排洪设施的兴建,桥梁的通行功能已遭退化,水利功能更完全丧失。该份议案呼吁惠州市有关部门尽快修缮拱北桥,以“拓展惠州西湖风景区的游览空间,提升惠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形象”[10]。随后,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在回应该份提案时,指该中心已对桥梁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治,并会编制修缮设计方案,待方案获批后即可实施[11]。
关联艺术创作
“ | 萧萧竹径接平桥,万石曾歌五裤谣。自是天南灵气盛,衣冠今满紫宸朝。 | ” |
——陈运,《拱北桥》[12]:45-46 |
清代文人潘耒在《遂初堂文集》中则如此描写该桥:
“ | 层层堤束水,只放一桥通。不睹排山涨,安知砥柱功?舟移银汉上,人醉锦屏中。不尽观澜意,相将踏卧虹。 | ” |
——潘耒[12]:46 |
另外,惠州市区及近郊区流传有《惠州西湖地域歌》,这亦是现今仅存的一首与惠州西湖有关的民间地域歌谣,首句便提及该桥[2]:
“ | 白鹤含书摸仔庙,西湖出水五眼桥。 | ” |
——《惠州西湖地域歌》[13] |
行经公共交通
朝京门[14] | ||||
---|---|---|---|---|
编号 | 路线 | 备注 | ||
惠州西湖接驳A | 红花湖南门 | ↻ | 红花湖南门 | |
1 | 梅湖 | ⇆ | 豪鹏科技 | |
2 | 万饰城 | ⇆ | 金华路 | |
5 | 仲恺汽车站 | ⇆ | 工程职业学院 | |
7 | 惠州学院总站 | ⇆ | 市房管局 | |
8 | 荷兰水乡 | ⇆ | 市技师学院 | |
10 | 汽车总站 | ⇆ | 白鹭湖 | |
13 | 合生大桥南 | ⇆ | 合生愉景湾 | |
15 | 梅湖 | ⇆ | 中洲天御总站 | |
17 | 第五中学 | ⇆ | 植物园总站 | |
18 | 万科金域华庭 | ⇆ | 河南岸汽车站 | |
19 | 红花湖南门 | ⇆ | 下梅湖 | |
21 | 梅湖 | ⇆ | 鸿润花园 | |
24 | 万饰城 | ⇆ | 惠台学校 | |
25 | 惠州北高铁站 | ⇆ | 伯公坳 | |
41 | 中职城总站 | ⇆ | 火车站 | |
49 | 东江科技园 | ⇆ | 合生大桥南 | |
209快 | 仲恺汽车站 | 全程 ⇆ | 惠州北高铁站 | 原 301 |
口岸路口 | 短线 ← |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惠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第十一编 城乡建设-第七章 西湖建设-第四节 景点修建-一、堤 桥 路. 杨奕青 (编). 《惠州市志(二)》. 中华书局. 2008年3月: 1243. ISBN 978-7-101-06006-5.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林立、严艺超. 西湖名桥拱北流芳. 《东江时报》. 2008-07-14: 09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6) –通过惠州新闻网.
- ^ 3.0 3.1 3.2 邹永祥、吴定贤 (编). 第四章 建筑-第一节 古建筑-1、拱北桥. 《惠州文物志》. 惠州市文化局、惠州博物馆. 1998年8月: 44.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政协广东省惠州市委员会. 古桥古塔-拱北桥. 陈训廷 (编). 《惠州历史文化丛书·惠州名迹荟萃》.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年12月. ISBN 978-7-218-11488-0.
- ^ 5.0 5.1 5.2 万明. 开六桥雄胜 剔全湖清翠. 《南方都市报》 (惠州). 2014-04-17: AII12–AII13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 ^ 6.0 6.1 侯县军. 惠州西湖六桥融于湖山洲渚间. 《东江时报》. 2014-08-31: A05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通过惠州文明网.
- ^ 7.0 7.1 7.2 7.3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第四章 传统建筑-第八节 其他-一、古道、桥. 薛连山、苏桂芬 (编). 《广东省志·文物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7年4月: 316. ISBN 978-7-218-05511-4.
- ^ 8.0 8.1 8.2 8.3 清·乾隆《归善县志·卷六》城池·桥,页八:“拱北桥:故欣乐驿距朝京门皆水道。(宋)治平间,郡守陈偁砌堤二百丈,中构石桥,洩横槎水,曰‘陈公桥’。(元)季圯。(明)永乐四年,知事郑思贤再筑;宣德间,知府陈颜增斗门桥石数层,建亭,曰‘迎恩’。正统三年,通判郑述率耆老黎以仁、梁惠智重修。成化间,知府吴绛恩建石桥五门,竖石人四。正德初,知府方良节重修;七年,知府陈祥重修。”
- ^ 严艺超、侯县军、刘建威; 蒋勤国、于泽; 谢超平、潘高耸. “延安,延安,我是东江!我是东江!”. 《惠州日报》. 2019-09-23: A4–A5 [2020-02-18].[失效連結]
- ^ 侯县军. 重现西湖名桥昔日风采. 《惠州日报》. 2019-01-18: A6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6).
- ^ 侯县军. 将编制设计方案修缮拱北桥. 《惠州日报》. 2019-01-31: A2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7).
- ^ 12.0 12.1 张友仁. 卷三 名迹一-堤桥、道路. 《惠州西湖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6月. ISBN 7-5361-0161-9.
- ^ 惠州市惠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第五编 民间文学作品选-第一章 民间歌谣-第六节 地名歌. 邹永祥、吴定球 (编). 《惠州志·艺文卷》. 中华书局. 2004年6月: 613. ISBN 7-101-04321-6.
- ^ 线路站点查询:朝京门. 惠州公共交通. [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