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溪
樂樂溪(布農語:Laklak;阿美語:Lelesi),又稱樂庫樂庫溪、拉庫拉庫溪,是秀姑巒溪第一大的支流。樂樂溪本身源流為米亞桑溪,發源於中央山脈最高峰秀姑巒山東側,但整個水系的最遠源流則為其支流馬霍拉斯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的馬博拉斯山東側。米亞桑溪與發源自達芬尖山的另一支流塔達芬溪(即拖馬斯溪)合流後,始稱為「樂樂溪」[註 1]。
樂樂溪 Laklak | |
---|---|
别名 | 拉庫拉庫溪、樂庫樂庫溪 |
流域 | |
流向 | 秀姑巒溪 |
源頭 | |
• 位置 | 馬博拉斯山 |
• 海拔 | 3,000米(9,843英尺) |
河口 | 安通 |
• 海拔 | 135米(443英尺) |
流域面積 | 628.40平方公里(243平方英里) |
流經国家 | 中華民國 |
位置 | 花蓮縣玉里鎮、卓溪鄉 |
本貌 | |
長度 | 53.76公里(33英里) |
此後逐漸匯集南北兩側各大支流,南邊為闊闊斯溪、伊霍霍爾溪與黃麻溪等溪;北邊為馬霍拉斯溪、馬戛次托溪(即明貢溪)與阿不郎溪(即塔洛木溪)等溪。匯流上述諸溪後,樂樂溪在卓樂(卓麓)的卓富大橋前與清水溪匯流,然後至玉里鎮安通附近匯入秀姑巒溪。該溪流經花蓮縣卓溪鄉與玉里鎮兩鄉鎮。
命名源由
拉庫拉庫溪的「拉庫拉庫」或「樂庫樂庫」,來自於布農語:「Luk-Luk」。[1]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溪邊有很多無患子樹;第二種說法則是溪流沖打石頭所發出的聲音;第三種說法則是指「石頭很軟」,容易受水切割。 [2]該溪流域多峽谷瀑布也可由此而見。
「樂樂」來自於閩南語「濁濁」的諧音。是指該溪較下游的支流清水溪混濁,所以取名為濁濁溪(即為樂樂溪,另日語漢字「樂樂」發音為Raku-raku)。[1]亦有稱作「濁水溪」。[2]
水系主要河川
居民
該流域目前多數居民為布農族巒社群(takebanuad)。
觀光
樂樂溪流域為玉山國家公園範圍,在南安設有遊客中心。附近則有瓦拉米步道(瓦拉鼻步道)、日治八通關越嶺道、拉庫拉庫溫泉(大分溫泉)、南安瀑布、山風瀑布等景點。
文學
余光中曾為樂樂溪作詩〈拉庫拉庫溪〉如下:
〈拉庫拉庫溪〉
深山的秘密只有流水知道,
也只有流水會洩漏。
流水的身世只有深山記得,
從涓涓冷冷到急湍滔滔,
只有沿途的峻峭清楚。
只有終日無語的岩石,才會縱情無拘的澗水,
一路唱著起伏的牧歌,應大海的號召跳躍而去。
拉庫拉庫溪,永不回頭的浪子,
只有中央山脈的眾老,在天際為做講古,才能夠追述上游你清澈的童年。
交通
在新中橫公路的三條計畫路線當中,玉里玉山線(改編前的原台18線)是沿著樂樂溪谷開闢,並按照八通關越道路(即八通關古道日治部分)原有路基上計畫興築。目前,山風以西之路段已被放棄開闢,僅將山風至玉里之路段開通,並於2006年與玉長公路合併被編入為台30線。
參照
注解
- ^ 一般認為樂樂溪本身起點為米亞桑溪、塔達芬溪合流處,然而依據經濟部水利署《網際水利地理資訊系統》電子地圖,米亞桑溪與塔達芬溪合流後仍舊稱為米亞桑溪,往東流至與闊闊斯溪會合處,始稱為樂樂溪,其中較長的源流闊闊斯溪發源於中央山脈三叉山、雲峰東峰、南雙頭山一帶,但那裡也不是整個水系的最遠源頭。
參考文獻、注釋
延伸閱讀
書籍與報告
- 楊南郡、王素娥,1988《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古道東段調查研究報告》,南投: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1996《玉山國家公園拉庫拉庫溪水生生物相調查》南投: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中原大學建築系,1999《玉山國家公園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部落調查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報告書。南投: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顏亮平,1999《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居住文化變遷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 中原大學建築系,2001 《拉庫拉庫溪流域日治時期遺址原地保存之可行性研究與初步規劃》報告書。南投: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中原大學建築系,2002 《拉庫拉庫溪流域人文史蹟原址保存或復舊工程之整體規劃》報告書。南投: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林一宏,2004 《八二粁一四五米:八通關越道路東段史話》。南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期刊與會議論文
- 林一宏、顏亮平,2000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部落與建築之踏查〉《國家公園學報》10(2):249-273。
- 林一宏,2001 〈拉庫拉庫溪流域八通關越嶺道東段日治時期遺址之調查與考證:以駐在所為主體〉《台灣文獻》52(1):407-429。
- 林一宏,2000〈八通關越嶺道東段四處駐在所遺址之研究〉,收於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編《第十二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頁205-208。台北。
- 林一宏,2000〈玉山國家公園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人舊聚落與建築踏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主辦、屏東縣立文化中心承辦「原住民文化資產研習營:原住民舊社保存與文化傳承」研討會論文,頁57-86。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