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午炮

22°16′57″N 114°11′02″E / 22.28258°N 114.18390°E / 22.28258; 114.18390

怡和午炮鳴炮

怡和午炮(英語:The Jardine Noonday Gun)位於香港灣仔區銅鑼灣避風塘的岸邊,屬於怡和洋行所有的一座炮臺,並於每天香港時間中午12時鳴放禮炮,故名為「怡和午炮」。鳴炮前須摇鈴8響,傳統源自東角年代的怡和總寫字樓及倉庫,表示上午工作時段結束。

除每日鳴放的午炮外,每年元旦前夕最後一分鐘還要加放炮,名為「子夜鳴炮」迎接元旦、並播出《友誼萬歲》,以象徵一年的終結。這是香港市民與僑民每年慶祝元旦前夕的倒數地點,亦是1997之後銅鑼灣唯一倒數旺地,也是其中一個香港旅遊景點,與此同時香港的子夜禮炮是由蘇格蘭愛丁堡城堡傳入,所以每年新年都會有風笛來演奏《友誼萬歲》來送走舊歲。現時只須捐贈港幣叄萬叄千元正予香港公益金,便可以獲安排鳴放禮炮,自1989年開始,已經籌得逾500萬港元善款。

歷史

 
開埠初期東角及其上之怡和洋行(渣甸)倉庫

1841年,怡和洋行從香港政府購得東角岸邊土地,興建渣甸貨倉,並且設有貨運碼頭,作為起卸貨船上貨物的用途。為了應付海盜的侵擾,怡和洋行便於該處設立一座炮台[1]。而每有大人物抵達或離開香港時,都會鳴放禮炮以示敬意。

直至1850年代的某天,怡和洋行總經理羅拔·渣甸英语Robert Jardine爵士剛從英國回到香港,在鯉魚門去越過懸掛高級海軍旗幟的軍艦,員工按例鳴放代表最高敬意的21響禮炮。然而,此舉引起了駐港英軍的不滿,認為怡和洋行只是商行,沒有權力鳴放禮炮。怡和洋行為了表示歉意,便負責於每天中午12時鳴放禮炮報時,以作為自我懲罰[2]。當時的禮炮長3呎,炮聲遍及維多利亞港的兩岸。

1941年12月,日軍佔領香港,將大炮奪去,至今亦下落不明。1945年香港重光後,英國海軍向怡和洋行送贈一門可發射6磅重炮彈的大炮,使怡和午炮的傳統能夠得以延續。1947年8月30日,香港重光2週年,怡和午炮恢復正常運作[3]

1959年有附近居民投訴午炮炮聲過響,怡和洋行減少火藥[4],並於1960年改用由英國皇家海軍提供的47毫米口徑三磅速射炮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原有的大炮被安排放置在炮位右邊的地上[5]

交通

港鐵

參見

参考來源

  1. ^ 怡和午炮:正午時如雷貫耳的一聲巨響.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2. ^ 香港工商日報, 1961-08-03 第5頁
  3. ^ 工商晚報, 1947-08-31 第4頁
  4. ^ 工商晚報, 1959-10-23 第4頁
  5. ^ 華僑日報, 1960-03-29第5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