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丕揚
(重定向自康丕扬)
康丕揚(1552年—1632年),字士遇,號驤漢,山東濟南府陵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康丕揚 | |
---|---|
大明陝西道監察御史 | |
籍貫 | 山東濟南府陵縣 |
字號 | 字士遇,號驤漢 |
出生 |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
逝世 | 崇禎五年(1632年) |
親屬 | (子)康瀜、康灝、康湛 |
出身 | |
|
生平
萬曆四年(1576年)丙子科山東鄉試舉人,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進士[1][2][3]。授寶坻縣知縣,調密雲縣知縣,三十年(1602年)二月考選陝西道監察御史,巡按山西,三十七年(1609年)春告老歸里,崇禎五年(1632年)秋卒,享年八十一歲[4]。
著作
著有《按淮癸卯二事紀略》等。
家族
曾祖康純;祖父康福壽;父康誥[5]。第三子康瀜,字孔昭,號晴峯;第五子康灝,字道充,號嶐峯;第六子康湛。
参考文献
- ^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 ^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 ^ 朱保炯,谢沛霖.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 785-790 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 1-6. 台湾: 文海出版社. 1981.
- ^ 《陵县志》:康丕扬字士遇,号驤漢,福寿孙。生而颖敏,书过目弗忘。十六补邑诸生,登万历壬辰进士,授宝坻知县,不逾岁,调密雲。密雲为镇城,军民错居,号难治。丕扬随事立应,他邑盗犯九人讞成,兵备王某牒丕扬复审,一讯得其冤,立破械释之。会密镇题叙修城工,授陕西道御史,巡视东城。有僧达观狡黠通内典,缙绅被惑麋集其门。丕扬疏言宜速置之法,一时惮之。会楚宗人华越与楚王互讦,丕杨上疏数华越七罪,谓楚王非假,卒从丕扬议。妖书事发,丕扬屢與讯鞠,寻出按山西兼巡关,寻委兼管河东盐政,文案山积,皆手批之,吏无所上下其手。霍州守激变良民至千馀人,丕扬驰往,至则榜谕通衢,令事内者亲诣投首,予轻法;事外者归,閉户即良民,其復行纷扰,往来窥探者即乱民无贳,须臾聚者解散,霍州大定。又按辽差兼学政,厘正文体,士风归正。事峻,理两淮盐课,详查奸商骫法者,严惩之,而弊绝。前有濬河功,至是副都御史彭端吾巡视河工,叹其成劳,具疏题叙,为文纪绩,名新河为康济河。三十七年春归里,杜门不问户外,课子执艺而已。壬申秋,微恙,诸子治药以进,曰吾年至此足矣。越数日怡然而终,年八十一。著有《按淮癸卯二事纪略》诸书,凡十馀种,详艺文。子六,瀜、灏、湛有传。
- ^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萬曆二十年壬辰科殿試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