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院 (平顺)

(重定向自平顺大云院

36°22′01″N 113°26′20″E / 36.36694°N 113.43889°E / 36.36694; 113.43889

大云院
平顺大云院大殿正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山西省平顺县北耽车乡实会村
分类古建筑
时代五代
编号第三批第112项
认定时间1988年1月13日

大云院位于中国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耽车乡实会村浊漳河河谷,龙耳山九条支脉环抱,毗邻王曲村天台庵潞城区境内黄牛蹄乡辛安村的原起寺。大云院是中国现存仅有的几座五代时期建筑之一。1988年大云院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大云院由幽州僧人奉景祖师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原称仙岩院,又称大云寺。初为草庵,天福五年(940年)三月,动工修建佛殿和方丈室,至开运三年(946年)奉景开始在方丈室讲经。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塔,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称大云禅院。明清两代均有修葺。

建筑

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中殿(弥陀殿,又称大佛殿)、后殿及两庑,寺外有七宝塔,其中大佛殿和七宝塔为五代所建,余为清代建筑。大佛殿是中国现存仅有的几座五代时期建筑之一[1][2]

 
大云院大佛殿

大佛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出檐深远及平缓,四周18根檐柱均有卷刹和轻微侧脚。每开间有一补间铺作。当心间补间斗拱居中,两次间补间斗拱向外移。柱头及补间斗拱均为五铺作双抄偷心造。唐-五代时期栌斗直接坐于柱头,区别于后期普遍使用普拍方的习惯。此建筑是中国现存建筑中使用普拍枋的最早实例。

室内由于使用了减柱法仅有两根金柱,使得殿内有宽阔的礼佛空间。室内大梁上架驼峰,其上加立一根童柱(又称蜀柱)连接大叉手。

七宝塔位于寺外西南,为青石材质,建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高6米。七宝塔原七层,现存五层。其2000年5月30日晚被盗,塔面浮图丢失。

壁画

大佛殿(弥陀殿)原本四壁均有壁画,目前只保存了东壁和中心壁(扇面墙)的五代壁画[3]28.8平方米,拱眼壁和梁架上的五代壁画11平方米,为中国仅存的五代寺院壁画[4]。其一因为康熙年间暴雨,雨水浸泡导致壁画损坏。其二根据柴泽俊先生《日寇侵晋期间山西文物遭劫记略》中所记载“平顺大云院五代壁画, 绘于弥陀殿内四周和扇面墙上, 日军发现随即对西壁和北壁后半部进行剥离揭取, 但墙疏软, 盗窃者技法拙劣, 剥离失败, 当地群众为保护壁画, 将东壁和扇面墙上的画面遂抹压泥皮一层, 予以掩盖, 现该殿东壁及扇面壁画尚存, 而西壁及北壁西半部壁画则荡然无存, 至为可惜!”[5]

目前仅存大殿东壁和中心壁为1962年抢修加固工程前期勘察时发现。东壁绘有维摩诘经变图,中心壁背光图案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维摩诘经变图中的吉祥天女

保护

1988年1月13日,大云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3-112,年代为五代至清[6]

2015年,国家投资200余万元对大云院本体进行维修,重点解决屋面、地面的渗水问题[7]

参考文献

  1. ^ 连达. 寻访山西古庙.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6–8. ISBN 978-7-302-47036-6. 
  2. ^ 姜铮等. 山西古建筑地图(上).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26–27. ISBN 978-7-302-50363-7. 
  3.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至第五批·第Ⅰ卷. 文物出版社. 2004: 337. ISBN 7-5010-1525-2. 
  4. ^ 李广洁等. 《来山西看中国古建筑》. 太原: 三晋出版社. 2023年: 259–2663页. ISBN 978-7-5457-2760-9. 
  5. ^ 柴泽俊. 日寇侵晋期间山西文物遭劫记略. 三晋文化研究论丛. 1995, (2). 
  6.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88-01-13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7. ^ 王学涛. 山西千年寺庙大云院将修缮 为五代“三宝”护家. 新华网. 2015-04-06 [2024/03.06] (中文(中国大陆)). 

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