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诺·赛维

意大利建筑师,历史学家

布鲁诺·赛维(1918年1月22日—2000年1月9日)是意大利建筑师、建筑史家、教授、作家、编辑。泽维是一位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进行区分的重要人物。

布鲁诺·赛维
出生1918年1月22日
逝世2000年1月9日
母校罗马大学、哈佛大学设计学院
职业建筑评论家、建筑师、建筑史家、作家

早年

赛维于1918年1月22日出生于罗马一家意大利裔犹太人家庭[1]中。

他于1933年完成了中学学业,并入学罗马大学建筑学院。但由于彼时意大利的反犹政策,赛维被迫于1938年中断学业,逃往英国伦敦,并最终来到美国。之后,泽维在格罗皮乌斯领导下的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毕业。

1940年,他与意大利裔记者图里亚·卡拉比[2]结婚。美国的求学经历让他得以了解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作品,后来成为了他发展有机建筑[3](organic architecture)的重要背景。1943年,赛维回到伦敦,成为了一名战时翻译。

与有机建筑相关的社会活动

1944年,赛维成立了颇具影响力的有机建筑协会(Association for Organic Architecture, APAO)[3]。次年,Metron-architecture杂志介绍了他的《走向一种有机建筑》一书,使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大学教职

1945年,赛维任威尼斯大学的建筑史教授,之后又在罗马大学任教授。他也是国际建筑学会(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rchitecture, IAA,位于保加利亚)的成员。

编辑、作家与政治家生涯

从1955年起,赛维开始为意大利L'Espresso周刊撰写专栏。他是意大利犹太人团体的活跃成员,并在意大利反法西斯团体“正义与自由”(Giustizia e Libertà)中参与反法西斯运动。

他曾加入“行动党”(Partito d'Azione, PdA),后来他加入了“大众团结”(Unità Popolare, UP),又作为“激进党”(Partito Radicale, PR)的代表,成为众议院议员。从1954年起直到2000年逝世,他一直是其自创的杂志《建筑史与编年史》(L'architettura. Cronache e storia)的编辑。

《现代建筑语言》是赛维最负盛名的作品。书中,赛维将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密斯赖特所创立的现代建筑语汇归纳为7条原则。传统的布扎体系重视某种抽象的原则——秩序、比例、和谐;而泽维呈现了一个别样的开放体系,强调差异与不和谐,追求多维度的动态视角、独立元素的相互作用、工程与设计的有机结合、以生活为目的的空间设计,以及与环境相融合的建筑姿态。赛维对后现代建筑的创新抱有期待,追求复杂而非统一,期望在建筑和历史之间展开对话,从中找寻现代建筑语言的基本元素,并以此探讨建筑学的创新方向。[4]

作为空间的建筑

在其《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中,赛维探讨了空间在建筑的定义与运用中的必要性。[4]

泽维与现代建筑运动

1984年,赛维参与了在维也纳工业大学举办的“人与空间”(Mensch und Raum)国际建筑座谈会。同样参与座谈的还有贾斯特斯·达辛登( Justus Dahinden)、欧内斯特·吉赛(Ernst Gisel)、奥托·卡普金格(Otto Kapfinger)、弗莱·奥托(Frei Otto)、艾欧尼尔·沙恩(Ionel Schein)、丹尼斯·夏普(Dennis Sharp)、保罗·索莱里(Paolo Soleri)、皮埃尔·瓦高(Pierre Vago)。

赛维对现代建筑迈向古典主义的趋势的批评毫不妥协,为此他甚至会批判那些他仰慕的建筑师们:“格罗皮乌斯、密斯和阿尔托设计的对称的建筑,可以看作一种投降。这些作品缺乏现代体验,他们弱化了现代主义,撤回到了古典主义的子宫里。”[5]

评价

“1973年,赛维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通过他的杂志《建筑史与编年史》,他罗列出一系列概念——一个反古典主义的密码簿,用以巩固现代建筑反对称、反和谐的语言。这种诱人的,破碎的建筑理论使他成为从30年代的阿尔托到90年代的李伯斯金以来,所有反偶像崇拜、崇尚解构主义的人们心目中的重要理论家。”

主要作品

  • Zevi, Bruno (1945). Verso un'architettura organica (意大利语). Torino: Giulio Einaudi editore.
    • (英译本) Zevi, Bruno (1950). Towards an Organic Architecture. London: Faber & Faber.
  • Zevi, Bruno (1948). Saper vedere l'architettura (in Italian). Torino: Einaudi.
    • (English translation) Zevi, Bruno (1957). Architecture as Space. How to Look at Architecture. Translated by Milton Gendel. New York: Horizon Press.
    • (中译本)赛维. 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 Zevi, Bruno (1950). Storia dell'architettura moderna (in Italian). Torino: Einaudi.
  • Zevi, Bruno, ed. (1964). Michelangiolo architetto. Milan: Etas Kompass.
  • Zevi, Bruno, ed. (1970). Erich Mendelsohn Opera Completa. Milan: Etas Kompass.
    • (English translation) Zevi, Bruno, ed. (1999). Erich Mendelsohn: The Complete Works. Berlin: Birkhäuser Verlag. ISBN 3764359757.
  • Zevi, Bruno (1973). Spazi dell'architettura moderna (in Italian). Torino: Einaudi.
  • Zevi, Bruno (1978a). Cronache di architettura (in Italian) (2 ed.). Rome–Bari: Laterza.
  • Zevi, Bruno (1978b). The Modern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ISBN 0295955686.
    • (中译本)布鲁诺・赛维. 现代建筑语言[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 Zevi, Bruno (1979). Editoriali di architettura (in Italian). Torino: Einaudi.

参考文献

  1. ^ His kin never kept him from openly expressing his own ideas: Art Kutcher ("Politics could do more harm than the planners in Jerusalem". The Times (59483). 25 August 1975. p. 6.) remembers a protest in 1970 against Teddy Kollek, opposing the project of building an underground parking near the Jaffa Gate.
  2. ^ Donadio, Rachel. Tullia Zevi, Who Led Italian Jewish Community, Is Dead at 91 (Published 2011). The New York Times. 2011-01-27 [2021-01-11].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美国英语). 
  3. ^ 3.0 3.1 Pilat, Stephanie Zeier. Reconstructing Italy: The Ina-Casa Neighborhoods of the Postwar Era. Routledge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KPzsCwAAQBAJ&q=Association+for+Organic+Architecture+(APAO)&pg=PA63#v=snippet&q=Association%20for%20Organic%20Architecture%20(APAO)&f=false. 2016-04-08. ISBN 978-1-317-07030-6 (英语).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4. ^ 4.0 4.1 Bruno Zevi. Wikipedia. 2021-01-07 (英语). 
  5. ^ Muirhead, Thomas. Bruno Zevi. the Guardian. 2000-03-01 [2021-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英语).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