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飞力

美国汉学家

孔飞力,原名菲利普·阿尔登·孔恩(英語:Philip Alden Kuhn,1933年9月9日—2016年2月11日[1]),中文名孔復禮(來自自論語:「克己復禮」),又名孔飞力(訪問中國大陸時,為了避免文革遺風「批孔」的不當聯想,在中國大陸採用直譯),美國漢學專家,生於英格蘭倫敦,是哈佛大学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历史讲座教授、东亚文明与语言系主任。[2][3]

孔飞力
Philip A. Kuhn
出生(1933-09-09)1933年9月9日
 英国英格兰伦敦
逝世2016年2月11日(2016歲—02—11)(82歲)
国籍 美国
公民权 美国
母校哈佛大学
乔治城大学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清代史
海外华人史
机构芝加哥大学
哈佛大学
博士導師费正清
博士生卜正民杜贊奇柯偉林英语William C. Kirby方德万林霨

生平

孔飞力1933年9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 1950年,孔飞力毕业于美国华府威尔逊高级中学,并考入哈佛大学,师从人类学家克萊德·克拉克洪英语Clyde Kluckhohn教授学习人类学。并受到社会学家诺曼·包拔英语Norman Birnbaum、政治学家山缪·比尔英语Samuel Beer的影响,使用社会学研究历史。[4]

1954年,孔飞力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学习日语日本史。1955年到1958年,孔飞力毕业后到美国服兵役,在此期间,他在加利福尼亚州美军语言学校学习中文漢字

1958年,孔飞力在乔治城大学攻读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59年,孔飞力入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史华慈学习中国历史,并且在1964年获得哈佛大学历史与远东语言的博士学位。[4]

著作一览

  •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1970)
  •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1990)
  • 《華人在他鄉:中華近現代海外移民史》(2009)
  •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2013)

履历

时间 地点 职务
1954 哈佛大学 学士
1958—1962 福特基金外国研究 研究员
1959 乔治城大学 硕士
1964 哈佛大学 博士
1965—1966 富布赖特,日本京都大学 研究员、教授
1970—1971 ACLS中国文明 研究员
1971—1974 芝加哥大学远东研究中心 主任
1971—1976 当代中国联合委员会 委员
1975—1977 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明系 主任
1975—1978 美国历史评论编辑委员会 委员
1977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研究员
1978 哈佛大学历史系 教授
1980—1986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 主任
1984 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 研究员
1986 香港大学与科技拨款委员会 委员
1986—1987 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 委员

参考资料

  1. ^ 著名汉学家孔飞力逝世,曾是“中国中心观”代表人物. 澎湃新闻. 2016-02-15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7). 
  2. ^ 《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 台北《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编辑部. 中国文学网. 2016-03-12 [2016-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3. ^ Soulstealers — Philip A. Kuh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9-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7). 
  4. ^ 4.0 4.1 《孔飞力》. 中国网. 网易. 2010-11-04 [2010-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9). 

外部链接

Eileen Chow, "In Memoriam. Professor Philip A. Kuhn (1933–201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ebruary 16, 2016)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