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太极拳
源流
據《石膏山志》記載,清朝順治四年(公元1647 年)春,他借子傅眉到天空寺與寺內主持道成法師演示打坐和五禽戲,並傳授給當地名士吳成光,可見傅山有相當武功造詣,後在1880年傅山弟子何氏的後人蔡承烈公布《傅拳圖》,展示圖中的五十多招傅山拳法,後與山西一帶流傳的子午太極拳相同,應為同一門武功,而在山西太原一代也有傅山拳法的流傳,但稱為朝陽拳,因傅山在朝陽洞讀書時所創,而名為朝陽拳[1]。
介紹
傅山本擅長醫術,子午太極拳結合了易筋經、八段錦跟紫微八卦舞,兼有道家吐納導引跟醫家的經絡走向張希貴等编,子午太極拳整套共八十一招,還能分成16式、32式、64式、81式,另還有一套子午太極劍法[2]
傅山拳法的套路,其结构十分严谨,动作包含起承转折等多个环节,顺应自然之道、轻巧沉稳。这套拳法的动作中,亦刚亦柔,攻守兼备,拳法姿态有高有低,快慢交错、高低呼应,快慢相间,以慢起步然后迅疾如电,文武兼收。拳法运行中,手运脚跟,动中如静,静中还有动,其中动则刚,静则柔,运柔成刚,经柔化刚,攻守自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