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世界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缩写:UNESCO)世界遗产指的是1972年制定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所述的重要的文化或自然遗产项目。[1]奥地利共和国于1992年12月18日批准了该公约,使该国的自然和历史遗迹有资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
1996年,在墨西哥尤卡坦州首府梅里达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奥地利申报的项目首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那次会议上,增加了两项奥地利世界文化遗产:“萨尔茨堡城历史中心”和“美泉宫及其花园”。[3]此后直到2001年,每年奥地利都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之后于2011年和2017年又有两次申报成功。截至2019年,奥地利共有10处历史和自然遗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有12处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奥地利有三处世界遗产是跨国项目,与其他国家联合申报成功:“费尔特湖/新锡德尔湖文化景观”与匈牙利共有,“阿尔卑斯山周围的史前木桩建筑”与法国、德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和瑞士共有,“喀尔巴阡山脉原始山毛榉森林和欧洲其他地区古山毛榉森林”与阿尔巴尼亚、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西班牙和乌克兰共有。1997年,因当地政府计划在附近新建高层建筑,坐落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世界遗产“维也纳历史中心”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4]奥地利的世界遗产只有一项是世界自然遗产(喀尔巴阡山脉原始山毛榉森林和欧洲其他地区古山毛榉森林),其他都是世界文化遗产。[2]
列表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项目均按照十项评定标准登录,每一处登录的世界遗产必须符合十项标准中的至少一项,其中符合第一(i)至六(vi)项的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七(vii)至十(x)项为世界自然遗产,同时符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标准的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又称“复合遗产”)。[5]以下所展示的奥地利的各项世界遗产按照其登录年份及其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编号顺序排列。
文:世界文化遗产
自:世界自然遗产
名称 | 图像 | 位置 | 年份 | UNESCO数据 | 简介 |
---|---|---|---|---|---|
萨尔茨堡城历史中心 | 萨尔茨堡州 萨尔茨堡 47°48′02″N 13°02′36″E / 47.80056°N 13.04333°E |
1996年 | 文 784;ii、iv、vi | 萨尔茨堡在意大利和德意志文化的交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促成了两种文化的繁荣和长期的交流,这在其巴洛克建筑中,尤以意大利建筑师温琴佐·斯卡莫齐和桑蒂尼·索拉里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萨尔茨堡是欧洲天主教会城邦的典型代表,曾为萨尔茨堡亲王总主教辖区的首府。从哥特时期到20世纪,该城诞生了许多重要的世俗和宗教建筑。这座城市也因其与艺术的关联,尤其是作为钢琴家和作曲家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的出生地而闻名于世。[注 3][6][7] | |
美泉宫及其花园 | 维也纳 48°11′12″N 16°18′48″E / 48.18667°N 16.31333°E |
1996年 | 文 786;i、iv | 从18世纪到1918年,美泉宫是神圣罗马帝国及奥地利帝国(包括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皇宫。它是以洛可可风格建造的单独的、自成一体的建筑工程。它是由建筑师约翰·伯恩哈德·菲舍尔·冯·埃尔拉赫和尼科洛·帕卡西设计的。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经营的动物园——美泉宫动物园的所在地,该动物园于1752年建成,整体呈现为显著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是整体艺术的完美代表。[注 4][8] | |
哈尔施塔特 – 达赫施泰因 / 萨尔茨卡默古特文化景观 |
萨尔茨卡默古特 ( 上奥地利州、 施泰尔马克州、 萨尔茨堡州) 47°33′34″N 13°38′47″E / 47.55944°N 13.64639°E |
1997年 | 文 806;iii、iv | 自公元前2千年开始的盐矿开采给地跨奥地利三州的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带来了繁荣,其中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域包括哈尔施塔特、上特劳恩、戈绍和哈尔施塔特湖畔的巴特戈伊瑟恩等城镇。铁器时代的哈尔施塔特文化以其典型遗址位于哈尔施塔特而得名。该地区还以达赫施泰因山脉及其洞穴而闻名,其中最长的山脉和洞穴长达81公里。[注 5][9] | |
塞默灵铁路 | 下奥地利州 格洛格尼茨与 施泰尔马克州 米尔茨楚施拉格之间 47°38′55.6″N 15°19′40.7″E / 47.648778°N 15.327972°E |
1998年 | 文 785;ii、iv | 塞默灵铁路建于1848年至1854年间,穿行于崎岖的高山之中,从格洛格尼茨起始,途径塞默灵,最终到达米尔茨楚施拉格,全长41公里。这一工程是在近代铁路建设早期完成的,由工程师盖加骑士卡尔设计,有许多创新之处。隧道、高架桥和其他工程至今仍在使用。这条铁路的隧道、高架桥和其他建筑成果至今仍在使用。[注 6][10] | |
格拉茨城 – 历史中心 与埃根博格城堡 |
施泰尔马克州 格拉茨 47°04′27″N 15°23′30″E / 47.07417°N 15.39167°E |
1999年、 2010年 (扩展) |
文 931;ii、iv | 哈布斯堡家族的一个分支在格拉茨住了几个世纪。几百年来,哈布斯堡家族和其他的当地贵族对格拉茨城进行了美化和扩展,最终形成了一座拥有多种风格的宏伟建筑的城市。2010年的扩展项目增加了格拉茨城历史中心以西约三公里的埃根博格城堡,该城堡于1625年由奥地利17世纪最有影响的政治人物汉斯·乌尔里希·冯·埃根博格亲王在其曾祖父原有城堡的基础上开始兴建。城堡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时期的影响。[注 7][11] | |
瓦豪文化景观 | 下奥地利州 梅尔克与 多瑙河畔克雷姆斯之间 48°21′52″N 15°26′03″E / 48.36444°N 15.43417°E |
2000年 | 文 970;ii、iv | 瓦豪是从梅尔克到克雷姆斯的一段多瑙河河谷,全长约40公里。瓦豪河谷在史前时代就有人定居,此后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地区。此处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小镇、村庄、修道院、城堡和遗址,如梅尔克修道院、格特维克修道院、阿格斯泰因城堡、杜伦施坦城堡、申比赫尔城堡等。[注 8][12] | |
费尔特湖 / 新锡德尔湖文化景观* | 布尔根兰州 (奥地利部分) 47°43′9.4″N 16°43′21.8″E / 47.719278°N 16.722722°E |
2001年 | 文 772;v | 新锡德尔湖(费尔特湖)地区八千年以来被不同民族占据,一直是多种文化的汇聚交融之地。一些18世纪和19世纪的村庄和城堡建在古代的定居点和景观之上。该项目由奥地利与匈牙利共有,湖泊北半部分(奥地利所有)称“新锡德尔湖”,南半部分(匈牙利所有)称“费尔特湖”。[注 9][13] | |
维也纳历史中心† | 维也纳 48°13′00″N 16°22′50″E / 48.21667°N 16.38056°E |
2001年 | 文 1033;ii、iv、vi | 最初从哥特人和罗马人的聚落发展而来,作为曾经的哈布斯堡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的京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长期以来都被公认为欧洲的音乐之都,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发祥地。维也纳历史中心拥有大量的各种风格的建筑群,包括巴洛克式的城堡和花园,以及19世纪晚期的戒指路。[注 10][14]2017年,因当地政府计划在世界遗产保护项目附近新建高层建筑,该项目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4][15] | |
阿尔卑斯山周围的史前木桩建筑* | 上奥地利州 阿特湖畔阿特塞、 阿特湖畔塞瓦尔兴、 蒙德塞 和 克恩顿州 滨湖科伊查赫 (奥地利部分) |
2011年 | 文 1363;iv、v | 该项目包括建于公元前5000年至前500年的阿尔卑斯山区及其周围的史前干栏式建筑(或高脚屋)遗址,它们位于湖泊、河流或湿地的边缘,包含了大量关于阿尔卑斯地区欧洲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文化生活和贸易的信息,其中奥地利有五处遗址入选。[注 11][16]该项目由奥地利与法国、德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和瑞士共有。[17] | |
喀尔巴阡山脉原始山毛榉森林 和欧洲其他地区古山毛榉森林* |
下奥地利州 迪伦施泰因山、 上奥地利州 卡尔克阿尔卑斯山 (奥地利部分) |
2017年 (扩展) |
自 1133;ix | 喀尔巴阡山脉的原始山毛榉林被用来研究欧洲山毛榉在北半球各种环境和森林环境中的传播。该项目由奥地利与阿尔巴尼亚、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德国、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和乌克兰共有[18],其中奥地利的入选部分是2017年扩展项目增加的。[19] |
附:预备名单
除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各成员国可保留一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以供其考虑今后的项目申报。任何项目在申报世界遗产之前,必须是已经被列入《预备名单》的项目。[20] 截至2019年[update],奥地利共有12处自然与文化遗迹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21]以下所展示是被列入《预备名单》的奥地利各项自然与文化遗产,按入选年份及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的编号顺序排列。
文:文化遗产(预备)
自:自然遗产(预备)
名称 | 图像 | 位置 | 年份 | UNESCO数据 | 概况 |
---|---|---|---|---|---|
布雷根茨沃尔德(布雷根茨森林) | 福拉尔贝格州 | 1994年 | 文 27;iv、v | 该地区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农业结构,包括特定类型的农庄建筑,其中的村庄历史可以追溯到18和19世纪。小型布料加工坊证明了该地区处于工业发展早期的初始阶段。[22] | |
克雷姆斯明斯特修道院 | 上奥地利州 克雷姆斯明斯特 |
1994年 | 文 28;i、ii、iii、iv、vi | 这座本笃会修道院建于8世纪,自那时起,它既是一个宗教中心,也是一座教育机构。在17世纪和18世纪,该修道院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内外遍布着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修道院内还藏有珍贵的中世纪手稿和一批艺术珍品。[23] | |
海利根克罗伊茨修道院 | 下奥地利州 海利根克罗伊茨 |
1994年 | 文 30;i、ii、iii、iv | 海利根克鲁兹修道院是一座建于12世纪的熙笃会男修道院建筑群。该建筑群的中世纪部分被保留下来,至今仍维持最初的用途,是欧洲少有的自12世纪至今仍然保持修道传统和功能的修道院。而修道院后来扩建的部分则是以巴洛克风格建造的。[24] | |
霍赫奧斯特維茨城堡 | 克恩顿州 | 1994年 | 文 31;i、iii、iv | 这座城堡是奥地利最雄伟的中世纪城堡之一,坐落于平原上凸起的一块高高的山岩上,通往城堡的通道上有14道设防的大门。现存的建筑可以追溯到16世纪,是反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前新教统治克恩顿地区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物证。[25] | |
古尔克主教座堂 | 克恩顿州 古尔克 |
1994年 | 文 32;i、iii、iv | 古尔克主教座堂正式名称为“圣母升天主教座堂”,原为天主教会古尔克教区的主教座堂[注 12],现为教区联合主教座堂[26],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是奥地利最重要的罗曼式教堂(巴西利卡)。这座教堂的显著特色是其“百柱”地下圣堂、其创始人古尔克的圣赫玛的埋葬处,以及丰富的湿壁画收藏。[27] | |
“因斯布鲁克 - 诺德凯特 / 卡文德尔”文化景观 |
蒂罗尔州 | 2002年 | 文 19;i、ii、iii、iv | 因斯布鲁克城建立在几条重要贸易路线的交汇之处,自中世纪后期以来一直是蒂罗尔伯国的都城,为公爵、国王和皇帝的驻地。因斯布鲁克的一些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包括黄金屋顶和建有皇帝兼蒂罗尔伯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衣冠冢的宫廷教堂。该城坐落于卡文德尔山脉的一部分诺德凯特山的山脚下,诺德凯特山是统治者们重要的高山牧场和旅游目的地。[28] | |
埃尔茨贝格和施泰尔老城的钢铁遗迹 | 施泰尔马克州、 上奥地利州 |
2002年 | 文 20;i、ii、iii、iv | 埃尔茨贝格地区位于施泰尔马克州的莱奥本镇和希夫劳镇之间,是大规模铁矿矿藏的所在地。露天开采改变了山坡地貌,同时该地区还拥有一些与铁矿冶炼和贸易活动相关的设施。施泰尔老城是奥地利最重要的历史工业城镇之一,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这两条河流既为钢铁工业提供动力,又提供了运输路线。[29] | |
“高地陶恩”国家公园 | 克恩顿州、 萨尔茨堡州、 蒂罗尔州 |
2003年 | 自 1645;vii, viii, ix, x | 这座国家公园是阿尔卑斯山脉特有的动植物物种的家园,同时也见证了形成山脉的地貌过程。该公园的一部分被冰川覆盖。奥地利最高峰大格洛克纳山(海拔3,798米)也在这座国家公园内。自公元前2千年以来,该地区的山道一直很重要,而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格洛克纳阿尔卑斯高山公路是一项重要的开创性成就。[30] | |
蒂罗尔州的哈尔 – 造币厂 | 蒂罗尔州 哈尔 |
2013年 | 文 5801;i、ii、iv | 哈尔镇的名称在文献中最早出现于13世纪,最初它以盐的生产和贸易出名,成为蒂罗尔地区的贸易中心城镇,甚至超过了首府因斯布鲁克。1477年,当时任奥地利大公兼蒂罗尔伯爵西吉斯蒙德将蒂罗尔造币厂从梅拉诺转移到哈尔时,这座小镇变得引人注目。哈尔造币厂生产了高质量的银币,称为“塔勒”,还引进了一些技术创新,比如用连续敲打代替铸造的辊压造币法。哥特式晚期建筑风格的哈尔历史城区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完好,是中世纪城镇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典范。[31] | |
欧洲重要的温泉疗养地* | 上奥地利州 巴特伊施尔、 下奥地利州 维也纳附近巴登 (奥地利部分) |
2014年 | 文 5930;ii、iii、iv、vi | 欧洲重要的温泉疗养地覆盖了19世纪工业药物疗法发展之前,使用矿泉水治疗和帮助放松精神的场所。该项目由奥地利与比利时、捷克、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联合申报,其中奥地利有两处温泉疗养地,分别是巴登和巴特伊施尔。[32] | |
罗马帝国边墙* | 下奥地利州 上奥地利州 维也纳 (奥地利部分) |
2015年 (扩展) |
文 6004;ii、iii、iv | 多瑙河边墙是沿多瑙河的防御工事体系,保护着罗马帝国的边界。该项目是已登录的世界文化遗产“罗马帝国边墙”(英国与德国共有)[33]预备申报的扩展项目,由奥地利与德国共同申报[34],其中奥地利部分长357.5公里,共有21处遗址。[35] | |
大格洛克纳阿尔卑斯高山公路 | 克恩顿州、 萨尔茨堡州 |
2016年 | 文 6074;i、ii、iv | 这条公路与美泉宫同为奥地利最重要的旅游地标。它是继阿尔卑斯地区旅游业普及之后,于20世纪30年代建成的,设计者为工程师弗朗茨·瓦拉克。它建于原始的山地景观之中,其中霍克托尔(Hochtor)山道海拔2,504米,是奥地利最高的铺装路面的山路。它将山路建设艺术与独特的自然和景观体验相结合,以方便广大公众使用,人们可以通过这条公路到达奥地利最高峰大格洛克纳山和东阿尔卑斯山脉最长的冰川——帕斯特泽冰川。整条公路贯穿高地陶恩国家公园的中心地带,展示了20世纪初高山公路建设和旅游景点管理的技术发展。[36] |
注释
- ^ 跨国世界文化遗产“阿尔卑斯地区的史前湖岸木桩建筑”由分布在6个国家的111个独立遗址组成,图中所示的是位于奥地利的五个遗址中的三个所在的阿特湖的定位。
- ^ 跨国世界自然遗产“喀尔巴阡山脉原始山毛榉森林和欧洲其他地区古山毛榉森林”由分布在12个国家的78片独立的山毛榉森林组成,图中所示的是“阿尔克阿尔卑斯–辛特格比尔格”山毛榉森林的定位,它是位于奥地利的五片入选的山毛榉森林中最大的一片。
- ^ 萨尔茨堡市历史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2020-08-20],汉语介绍需点击“Chinese”才能看到):“当萨尔茨堡还是大主教统治下的一个城邦的时候,就一直在尽力保护那些建于中世纪至19世纪的珍贵城市建筑。在她广为人知之前就以其火焰样的哥特式艺术吸引了大批工匠和艺术家。后来,意大利建筑师文森佐·斯卡莫齐(Vincenzo Scamozzi)和山迪尼·索拉里(Santini Solari)为这里带来了大量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通过他们的作品,这个城市也得到了更大的知名度。也许正是这种南北欧艺术的交融才成就了萨尔茨堡最著名的天才——乌夫冈·阿马戴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从那时起至今, 他的名字便一直和这个城市联系在一起。”
- ^ 申布伦宫殿和花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2020-08-20],汉语介绍需点击“Chinese”才能看到):“从18世纪到1918年,申布伦宫殿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君主的住所,由建筑师约翰·本哈德·菲舍尔·冯·埃尔拉赫(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和尼古拉斯·帕卡西(Nicolaus Pacassi)设计建造,到处都有极其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和花园一起的,还有建于1752年的世界上第一个动物园,包括一系列风格奇异的巴洛克式建筑以及各类艺术典范。”
- ^ 哈尔施塔特-达特施泰因萨尔茨卡默古特文化景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2020-08-21],汉语介绍需点击“Chinese”才能看到):“在萨尔茨卡默古特(Salzkammergut)秀美的自然景观中,从史前时代起就有了人类活动。早在公元前2000年,人类就开始在这里开采盐矿。一直到20世纪中叶,这项资源一直是该地区繁荣昌盛的基础,这里的繁华从哈尔施塔特城(Hallstatt)的精美建筑中可见一斑。”
- ^ 塞默灵铁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2020-08-21],汉语介绍需点击“Chinese”才能看到):“塞默灵铁路建于1848年到1854年,穿行于崇山峻岭中,全长41公里,是最伟大的土木工程之一,也是铁路建筑史上的里程碑。沿途隧道、高架桥以及其他工程的建造水平很高,因此一直沿用至今。铁路两侧是雄伟的高山,景色十分壮观。铁路开通后,整个地区得到了开发,修建了许多专门用于休闲活动的精美建筑。”
- ^ 格拉茨城历史中心与埃根博格城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2020-08-21],汉语介绍需点击“Chinese”才能看到):“格拉茨城作为一家展现中欧城市区域的文化遗产单位,格拉茨依然富有活力,堪称文化遗产的典范。格拉茨城于 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扩展增加了格拉茨城历史中心以西约三公里的埃根博格城堡。1625年,埃根博格城堡在奥地利17世纪最有影响的政治人物汉斯·乌尔里希·冯·埃根博格公爵(1568年至1634年)原有城堡的基础上开始兴建。城堡的建筑保存极其完好,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晚期以及巴洛克时期的影响。”
- ^ 瓦豪文化景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2020-08-21],汉语介绍需点击“Chinese”才能看到):“瓦豪(Wachau)是多瑙河河谷的一个分支,地处梅尔克(Melk)和克雷姆斯(Krems)之间,风景秀丽,是极具吸引力的观光胜地。这里完整地保存了该地区自史前时期演化至今仍然清晰可见的痕迹,包括建筑(修道院、城堡和遗址)、城市规划(城镇和乡村)以及主要用于葡萄种植的农业设施。”
- ^ 新锡德尔湖与费尔特湖地区文化景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2020-08-21],汉语介绍需点击“Chinese”才能看到):“新锡德尔湖与费尔特湖地区八千年以来一直是多种文化的汇集地,其风格迥异的景观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也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湖区周围奇异的乡村建筑和几座18和19世纪的宫殿为该地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 ^ 维也纳历史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2020-08-21],汉语介绍需点击“Chinese”才能看到):“维也纳是从早期哥特人和罗马人聚落发展起来的,后来成了一个中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城市——奥匈帝国首都。从伟大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时代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维也纳一直作为欧洲音乐中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也纳历史中心汇集了大量建筑艺术,包括巴洛克风格的城堡和花园,还有建于19世纪晚期的环城大道,两旁是宏伟的楼群,也有古迹和公园。”
- ^ 阿尔卑斯地区史前湖岸木桩建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2020-08-21],汉语介绍需点击“Chinese”才能看到):“这一遗产包括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内、外的湖边、河岸及湿地边的111处(其中的56处位于瑞士)史前木桩建筑(又称干栏建筑)遗迹。这些小型定居点建于约公元前5000年至500年。对部分遗址的考古挖掘,已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史前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人民的生活以及人类社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情况的证据。这是一组保存极其完好、文化内涵丰富的定居点考古遗址,是研究这一地区早期农业社会的最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
- ^ 天主教古尔克教区现在的主教座堂为克拉根福的圣伯多禄和圣保禄主教座堂。
参考资料
- ^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英语).
- ^ 2.0 2.1 Austria – Propertie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英语).
- ^ Report of the Rapporteur 1996.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1997-03-10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4.0 4.1 Historic Centre of Vienna inscribed on 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英语).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2) (英语).
- ^ Historic Centre of the City of Salzburg.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4) (英语).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 This is Salzburg. salzburg.info.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Palace and Gardens of Schönbrun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英语).
- ^ Hallstatt-Dachstein / Salzkammergut Cultural Landscap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英语).
- ^ Semmering railway.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City of Graz – Historic Centre and Schloss Eggenberg.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Wachau Cultural Landscap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Fertö / Neusiedlersee Cultural Landscap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0) (英语).
- ^ Historic Centre of Vienn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2) (英语).
- ^ Unesco puts Vienna's historic centre on 'in danger' list – The Local. Thelocal.at.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英语).
- ^ Prehistoric Pile Dwellings around the Alps – Maps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Prehistoric Pile dwellings around the Alp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2-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6) (英语).
- ^ Ancient and Primeval Beech Forests of the Carpathians and Other Regions of Europ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7-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4) (英语).
- ^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inscribes three natural sites and one extension on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7-07-07 [2017-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1) (英语).
- ^ Tentative Lists. UNESCO.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英语).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Tentative List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英语).
- ^ Bregenzerwald (Bregenz Forest)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英语).
- ^ Abbey of Kremsmünster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Heiligenkreuz Abbey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Hochosterwitz Castle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0) (英语).
- ^ Diocese of Gurk, Austria. Gcatholic.org.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Cathedral of Gurk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Cultural Landscape of "Innsbruck-Nordkette/Karwendel"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Iron Trail with Erzberg and the old town of Steyr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National Park "Hohe Tauern"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Hall in Tyrol – The Mint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Great Spas of Europe (Austria)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Frontiers of the Roman Empire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英语).
- ^ Frontiers of the Roman Empire - Danube Limes (Germany)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Frontiers of the Roman Empire (Austria)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 ^ Großglockner High Alpine Road / Großglockner Hochalpenstraße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英语).
外部链接
- Österreichische UNESCO-Kommission. [202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德语). 奥地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