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恒吉宮

(重定向自埔里恆吉宮

23°57′55″N 120°57′44″E / 23.965219°N 120.962276°E / 23.965219; 120.962276

埔里恒吉宮
基本信息
位置 臺灣南投縣埔里鎮清新里南興街367號
主神媽祖
例祭農曆九月
建立时间光緒十三年(1887年)
地圖
地图
埔里祈安清醮
埔里祈安清醮法會
官方名称埔里祈安清醮
類型登錄等級:民俗
登錄種類:祭典
评定时间2022年1月22日
詳細登錄資料
牌樓

埔里恒吉宮,是位於臺灣南投縣埔里鎮清新里的媽祖廟,在農曆九月時會迎請鹿港天后宮彰化南瑤宮媽祖前來埔里近一個月。

宗教背景

依埔里主要廟宇的沿革及口碑,道光年間平埔諸族集體遷來此地時,就有帶來漢族的媽祖信仰,如南烘溪南岸的興安宮就祭祀拍瀑拉族大肚社帶來的媽祖神像,為埔里最早的媽祖廟,但廟宇在1917年震毀,神像不知下落[1]道卡斯族也帶來三尊媽祖神像,今各別供奉於日南天后宮、雙寮雙吉宮、朱姓民家[1][2]。移居在籃城里的巴布薩族東螺社,則據說有來自溪州東螺街的媽祖像[3]

歷史沿革

埔里市區清新里的恒吉宮,其被廟方稱為「湄洲大媽」的媽祖神像背刻著「舊祖宮分爐恒吉宮天上聖母」字樣,可知分靈俗稱「舊祖宮」的鹿港天后宮,廟方顧問高錦祥記錄是光緒三年(1877年)帶來埔里[1]。該像原先是廈門商人陳瑞芬供奉於他的商行—恆吉行,至光緒十三年(1887年)結束營業時,將店面及基地奉獻建廟,同年獲通判吳本杰賜贈「厚德配天」匾額[4]

1920年由劉沛然興建大木架結構[5],於1924年重建落成[4]。日治時期擔任埔里街長的林其祥,卸任後即擔任此廟主持人[1]

戰後時期的門牌為南興街367號[6]。戰後初期,擔任埔里孔子廟堂主的蘇樹木也曾同時擔任恒吉宮主持[1]。1987年6月成立重建委員會,選出游賢邦為主任委員、李探雲、蘇庚昌為副主委,並聘李探雲擔任總幹事負責計劃,於次年興工重建[4]。當時埔里醫生鄧相揚,以捐款50萬元方式取得恆吉宮的木、石構造的所有權,委由建築出身的埔里高工美術老師張勝利拆遷,在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兩位研究生協助下,將廟方所有構造拍照編號來保存[7]。鄧相揚原在埔霧公路途中建有一所經營旅遊事業、名為「埔里藝之村」的建物,他計畫改裝為文物館,將此廟拆下的傳統建築和文物作局部復原,歷經兩年的籌畫,就在開館前夕,文物遭到竊賊大洗劫[5]

1992年仲冬,新廟舉行入火鎮座[4]。1994年12月8日,耗資億餘元重建的新廟舉行落成大典[8]

九二一大地震時,約400噸重的後殿廟頂因斷柱掉落至三樓地板上,原先廟方想以2000多萬元拆除重建,因廟頂受損不多、拆除怪手機具也無操作空間,遂改以千斤頂舉起修復[9][10]。廟方以660萬元發包給鼎勝營造,在2004年4月15日撐起屋頂定位[9]。至該年11月初報導時已修復完工,趕上當年的三獻清醮法會[10]

九月迓媽祖

埔里九月迓媽祖是以恒吉宮為中心舉行,除遇子年、卯年建醮時停辦外,歷年迎媽祖活動皆沒有間斷。依高錦祥的手稿,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埔里水荒,經恒吉宮媽祖指示要踏勘水路,並邀請彰化的媽祖同行,因此該年農曆八月二十九,兩尊神像由各庄頭派出壯丁恭迎護駕列隊,由東螺圳路向觀音瀧、九芎林以踏勘水路,至九月初一日子時,忽然泉源浩湧,解救水荒,各庄頭遂固定以每年農曆九月邀請媽祖神像至各庄頭繞境。另一版本的時間是發生在光緒七年(1881年)因籃城庄眉溪地漏導致缺水,村民遂請彰化南瑤宮媽祖巡境。該月也會迎接松柏嶺受天宮玄天上帝,因傳曾經協助驅蟲有功。[1]

日治時期農曆九月的迓媽祖,只知會有迎接鹿港、彰化城兩尊媽祖,在八月末先駐蹕於恒吉宮,九月初一開始輪流迎至各聚落遶境及過夜,像是巫永福就回憶1922年即曾陪祖母坐轎到水尾迎接彰化媽、鹿港媽[1]。一種看法是住民利用農休期請彰化的媽祖前來、大宴遠方賓客,是可藉此宣傳埔里、鼓勵移民進來[11]。埔里公學校在1931年編纂的《埔里鄉土調查》,紀錄了當時各街庄遶境的順序,八月二十九迎媽祖、八月三十舉行下馬戲,然後九月初一至初二至牛眠山、初三到廿七分別是福興、虎仔耳、守城份、枇杷城、蜈蚣崙、大肚城水頭、大馬麟、水尾、刣牛坑、史港坑、林仔城、紅瓦厝、生蕃空、茄苳腳(上保)、恒吉城、烏牛欄牛相觸、觀音山、車仔頭、北寮(會社)、小埔社、大坪頂、茄苳腳(下保)、埔里,最後的廿八舉辦上馬戲,然後神像回駕原宮廟[1]。埔里逐漸形成了以媽祖信仰為主導的信仰圈,在每年九月間迓媽祖的熱潮下,當地的平埔族村庄紛紛組成獅陣、南管、北管等陣頭,而其祖靈信仰和歲時祭儀就逐漸式微[5]

傳說1935年5月13日(農曆四月十一),居民請竹山沙東宮開臺聖王神像遶境後,不久即下起大雨,因此日後九月也會請此廟神像過來[1]。1955年埔里乾旱,2000餘甲的雙期水田僅種200餘,居民便在正月二十請開臺聖王巡迴求雨,但十數天未見下雨,於是又請彰化市區、北港、鹿港等地的媽祖與南鯤鯓代天府神像於2月22日前來,許多信徒均集在烏牛欄橋頭迎接[12]

1961年,鎮公所想把此活動減到剩4到6天,但鎮民反對,於是公推鎮長去問卜,得到答案是媽祖要維持29天[13]。次年鎮公所商議後,改為6天,當年9月29日遶境牛眠、大湳、蜈蚣、史港、福興、廣成、合成、一新、向善,30日珠格、溪南、桃米、南村,10月1日大成、籃城、愛蘭、鐵山、房里,2日枇杷、枇城、水頭、麒麟,3日東門、西門、清新、同聲、薰化、南門、北門[14]。1965年9月12日,埔里30名里長在廟內開會決定改成12天,九月初一在牛眠、福興、史港,初二向善、一新,初三廣成、合成,初四蜈蚣、大湳,初五清新、薰化,初六枇城、枇杷,初七珠格、溪南,初八大城、籃城,初九水頭、麒麟,初十鐵山、愛蘭、房里,十一桃米、南村,最後一日是南門、西門、東門、北門[15]

1970年代,埔里鎮長馬榮吉為響應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的行政革新,便改變遶境方式,九月初前4天依序遶境東角、西角、南角、北角等各里,初五則迎到霧社,其後再擇日送聖駕回宮。後來里長會議又決議,從鹿港天后宮彰化南瑤宮松柏嶺受天宮、竹山沙東宮迎來的神像不再前往各聚落遶境,而是安奉於恒吉宮正殿前供信徒參拜,改以恒吉宮媽所供奉大大小小的媽祖分身,分別編號,讓各里抽籤迎請回去遶境。[1]

參考資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邱正略. 戰後初期埔里地方信仰活動復振風潮 (PDF).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2018-06, (第36期) [2018-08-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17) (中文(臺灣)). 
  2. ^ 賈先發. 遷居200年 道卡斯族尋根 籤詩應驗償願. 《中國時報》. 2008-01-07 (中文(臺灣)). 
  3. ^ 顏宏駿. 〈中部〉埔里東螺媽 北斗謁祖靈. 《自由時報》. 2007-01-29 [201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4.3 楊樹煌. 恆吉宮媽祖廟受各界矚目. 《中國時報》. 1996-10-02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鄧相揚. 內山人 遊府城. 《聯合報》. 2004-01-03 (中文(臺灣)). 
  6. ^ 李安君. 《福氣之旅》埔里小吃 美味愛現. 《中國時報》. 2009-12-12 (中文(臺灣)). 
  7. ^ 李玉玲. 民間護古蹟 埔里創首例 有心人出錢出力‘恆吉宮’退休成為博物館. 《聯合晚報》. 1989-01-23 (中文(臺灣)). 
  8. ^ 楊樹煌. 恆吉宮新象氣勢雄偉. 《中國時報》. 1994-12-09 (中文(臺灣)). 
  9. ^ 9.0 9.1 余炎昆. 埔里媽祖廟後殿修復 工法新穎 用千斤頂將廟頂舉起 再以鋼骨柱灌漿重建斷柱. 《聯合報》. 2000-04-16 (中文(臺灣)). 
  10. ^ 10.0 10.1 余炎昆. 埔里媽祖廟復建 趕上大拜拜 千斤頂撐起廟頂 補植鋼骨造柱 28日展開三獻清醮法會. 《聯合報》. 2000-11-08 (中文(臺灣)). 
  11. ^ 埔里存古風 全鎮大拜拜 特由彰化迎來媽祖 各里排日大宴親友. 《聯合報》. 1955-10-18 (中文(臺灣)). 
  12. ^ 蔡駿英. 鄉城小調 國姓爺求雨無靈驗 媽祖娘因此受歡迎. 《聯合報》. 1955-02-24 (中文(臺灣)). 
  13. ^ 鹿港鎮媽祖 在埔里吃香. 《臺灣民聲日報》. 1961-10-10 (中文(臺灣)). 
  14. ^ 埔里各里爭拜媽祖 座談後獲解決 決定本日起巡廻各里. 《臺灣民聲日報》. 1962-09-29 (中文(臺灣)). 
  15. ^ 埔里鎭三十個里長昨聚集媽祖廟 决改善大拜拜. 《臺灣民聲日報》. 1965-09-13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