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文學

國防文學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周揚等人提出的口號,主張中國作家聯合起來,以抗日為共同目標。

形成

1935年底,周立波發表《關於「國防文學」》一文,「國防文學」口號開始出現。[1]1935年,因中國共產黨江西剿共戰爭中失利,共產國際提出「統一戰線」以對抗日本,中共隨之提議建立「國防政府」,國共合作。[2]上海左翼文化界領袖周揚跟隨了黨的路線,於1936年初提出「國防文學」的口號,[3]主張中國作家聯合抗日,其主張在上海相當流行。[4]當時旅日的郭沫若也撰文支持國防文學。[5]

主張

根據魯迅,國防文學是指「作家在國防旗幟下聯合」,是「廣義的愛國主義的文學」。[6]政治上,「國防文學」主張聯合蔣介石,國共合作抗日,[7]文學上,主張用「進步的現實主義」來寫作。[8]

在「國防文學」的主張下,1935年末左翼作家聯盟自行解散。周揚希望聯合左聯以外的作家,成立新的組織,組成更廣泛的戰線,結果在1936年成立了「中國文藝家協會」。[9]

論爭

周揚門戶之見或所謂「宗派主義」成見很深,不能容忍反對意見或遲疑的態度,認為此後文藝界只有兩派,不是國防文藝,就是漢奸文藝。[10]他提出國防文學要用「進步的現實主義」來寫作,也局限了創作自由。[11]

魯迅對「國防文學」並不強烈反對,卻不贊同周揚「宗派主義」的作風和局限了創作自由,1936年5月,和胡風另行推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得到茅盾等人的支持,形成「兩個口號」論爭,左翼作家陣營因而分裂。[12]

其實,魯迅茅盾都認為兩個口號是可以並存的,[13]但因為牽涉到個人意氣[14]和創作自由問題,論爭並不止息。胡風周揚早已對立,而馮雪峰周揚互鬥,亦源於私人恩怨。[15]

1936年,陳伯達發表《文學界兩個口號問題應該休戰》,基本上結朿了論爭。[9]事後中共認為國防文學的口號是適合的,但又批評了事件中周揚的處事作風。[16]

作品

被視作「國防文學」傑作的,有夏衍的《賽金花》和《上海屋檐下》、陽翰笙的《李秀成之死》、田漢的《盧溝橋》。在文革期間,這批作品則被批評為「國民黨文學」和「反共賣國文學」。[17]

評價

文革期間,「國防文學」口號被批評為「王明劉少奇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的產物」,[18]是漢奸文學。周揚則被指為國民黨的特務,和夏衍田漢陽翰笙都被清算,合稱「四條漢子」。[19]四人幫倒台後,「國防文學」和周揚都得到平反。[18]

參考文獻

  1. ^ 王宏志:《魯迅與左聯》,頁191;丸山升:《魯迅.革命.歷史》,頁123。
  2. ^ 王宏志:《魯迅與左聯》,頁191;陳炳良:〈國防文學論戰〉,頁151。
  3. ^ 陳炳良:〈國防文學論戰〉,頁145。
  4. ^ 王宏志:《魯迅與左聯》,頁204。
  5. ^ 丸山升:《魯迅.革命.歷史》,頁130。
  6. ^ 丸山升:《魯迅.革命.歷史》,頁143。
  7. ^ 王宏志:《魯迅與左聯》,頁206。
  8. ^ 陳炳良:〈國防文學論戰〉,頁155;丸山升:《魯迅.革命.歷史》,頁134。
  9. ^ 9.0 9.1 丸山升:《魯迅.革命.歷史》,頁122。
  10. ^ 王宏志:《魯迅與左聯》,頁208-209。
  11. ^ 陳炳良:〈國防文學論戰〉,頁155-156。
  12. ^ 陳炳良:〈國防文學論戰〉,頁148-152、160。
  13. ^ 王宏志:《魯迅與左聯》,頁212。
  14. ^ 陳炳良:〈國防文學論戰〉,頁154-155。
  15. ^ 丸山升:《魯迅.革命.歷史》,頁122;陳炳良:〈國防文學論戰〉,頁152。
  16. ^ 陳炳良:〈國防文學論戰〉,頁162;丸山升:《魯迅.革命.歷史》,頁151-152。
  17. ^ 王宏志:《魯迅與左聯》,頁196。
  18. ^ 18.0 18.1 王宏志:《魯迅與左聯》,頁195。
  19. ^ 陳炳良:〈國防文學論戰〉,頁160-161。

參考書目

  • 陳炳良:《文學散論——香港.魯迅.現代》(香港:香江出版公司,1987),〈國防文學論戰〉,頁145-172。
  • 丸山升著,王俊文等譯:《魯迅.革命.歷史——丸山升現代中國文學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 王宏志:《魯迅與左聯》(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