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崇禮(1552年—1626年),字彬卿,又字體嚴,號節庵,山東兗州府寧陽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萬曆丙戌進士

吳崇禮
吳崇禮常服像
吳崇禮常服像
大明兵部尚書
籍貫山東兗州府寧陽縣
字號字彬卿,又字體嚴,號節庵
諡號定襄
出生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正月初四日
逝世天啓六年(1626年)
配偶娶王氏
親屬(子)吴以询
出身
  • 萬曆七年己卯科三十二名舉人
  • 萬曆十四年丙戌科同進士出身

生平

吳崇禮家在寧陽縣城西街吳家巷(今寧陽縣城西街西南巷)。其貌不揚,然少穎悟。己卯科山東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萬曆十四年(1586年)登丙戌科会试二百四十名,三甲第一百二十四名進士[1][2]。通政司观政,授山西蒲城縣知縣,調臨晉縣。二十年十月升福建道監察御史[3],二十二年巡按江北淮扬兼巡两淮盐政[4]。二十三年凤阳淮安等处四十五州县大水,上报赈灾。二十四年二月巡按陕西,三十一年改巡按浙江,三十三年九月奉敕巡视两关,三十五年七月升大理寺添注右寺丞,三十九年八月升右少卿。萬曆四十年(1612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整飭薊州邊備,巡撫順天地方[5]。四十二年九月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六年考满,四十六年闰四月升右都御史,仍兼兵部右侍郎、总督如故,五月带管宣府巡抚,四十七年秋丁忧去职。

天啓五年(1625年),累遷至兵部尚書。因與魏忠賢黨不和,改南京刑部尚書。天啓六年(1626年)卒。

著作

吴崇礼著述颇丰,多因兵火散佚,仅存《三边总图》、《抚蓟奏略》等若干卷。

墓葬

吴崇礼墓位于宁阳县城北茅庄乡吴家林。其墓园占地70余亩,原有围墙、大门、牌坊、石碑、石象生及古柏700余株。1958年,石雕全部被毁。文革时期,柏树被伐,墓遭盗掘。其遗体完好,衣冠如新,随葬品多件。现仅存空冢。

家族

曾祖父吳仲純,生員;祖父吳道東,鄉賓;父親吳鳴時,壽官。母王氏;繼母崔氏。具庆下。兄崇謙。弟崇義、崇美(生员)、崇功、崇光、崇元、崇保、崇大[6]

参考文献

  1. ^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2. ^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五十三》:萬歷二十年十月○庚戌 吏部題考選得推官等官堪授給事中一十四員:楊廷蘭、朱爵,吏科;趙完璧、吳應明、項應祥,戶科;王嘉謨、王佐,禮科;侯廷佩、劉道亨,兵科;盧明諏、王如堅,刑科;曹大成,工科;張文華,南京禮科;盧大中,南京兵科。又會同都察院考選得中書舍人等官堪授各道御史共二十四員:劉曰梧、李楠,浙江道;姚思仁、楊宏科,江西道;吳崇禮、方大美,福建道;薛繼茂、吳弘濟,湖廣道;王立賢、崔邦亮,河南道;李炳、李日茂,山西道;毛壽南、宋興祖,陝西道;謝朝佐,四川道;蔡思穆、曹學程,廣東道;蕭重望,雲南道;徐元正、江環,貴州道;柳佐,南京浙江道;蕭如松,南京陝西道;陳敦臨,南京廣西道;叚尚繡,南京貴州道。俱奉旨准授。
  4. ^ 《明史·卷八十四》:(嘉靖)二十九年秋,工科給事中張問達疏論之。會開、歸大水,河漲商丘,決蕭家口,全河盡南注。河身變為平沙,商賈舟膠沙上。南岸蒙牆寺忽徙置北岸,商、虞多被淹沒,河勢盡趨東南,而黃堌斷流。……江北巡按御史吳崇禮則請自蒙牆寺西北黃河灣曲之所,開浚直河,引水東流。且浚李吉口至堅城集淤道三十餘里,而盡塞黃堌以南決口,使河流盡歸正漕。工部尚書一魁酌舉崇禮之議,以開直河、塞黃堌口、浚淤道為正策,而以泇河為旁策,膠萊為備策。帝命急挑舊河,塞決口,且兼挑泇河以備用。下山東撫按勘視膠萊河。
  5.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二》:万历四十年二月丁卯 升大理寺右少卿吴崇礼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巡抚顺天地方。
  6. ^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萬曆丙戌科進士同年總綠》